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析透一件事明白一个理评解放军报︵析事明理︾专栏程来节1995年1月,解放军报的《析事明理》专栏随军报的扩版同读者见面,至今,它已经走过两年多的历程。专栏的每期稿件都是由一篇鲜活的新闻故事和专栏编辑配的一则言论组合而成。真是“酒香不怕巷子深”。虽然《析...  相似文献   

2.
新闻宣传工作“三贴近”的原则体现在军报中,就是我们的报纸宣传要贴近基层、贴近战士。2001年3月,军报三版开辟专栏《战士视点》,专栏创办的宗旨是:替战士说话,为战士解忧,帮战士明理,让战士发言。这个专栏已得到基层官兵的认可,受到广大战士的喜爱,战士们形象地称它是军报给他们开设的“焦点访谈”。2003年中宣部《新闻阅评》第201期说,  相似文献   

3.
从军报扩版之日起,就有了啦事明理》专栏,到目前为止,共见报45期。这是一个不定期见报的栏目,它的用稿原则是:有好稿就用,没有好稿就不用,所有用稿几乎全部是自然来稿。有的通讯员对我说:“在这个栏目上篇稿可真难呀!”其实,说难也不难,说不难也难,关键是看选材如何。济南军区有位通讯员摸到了“门路”,一人就上了四、五篇稿子。从来稿情况看,大量来稿不能被采用,不是说稿件本身写得不好,而在于所选事例不符合本栏目的要求,不用析事即可明理,自然不会被采用。桥事明理——顾名思义,既要有可折之事,也要有可明之理,桥事…  相似文献   

4.
《集思广益》专栏,是固定在解放军报第一版上的一个小言论专栏,是由军报评论部主办的。它正式诞生于1986年4月26日(它的前身是(思考笔谈)(供您思考》)到1996年4月26日,已满10周岁了。10年来,这个专栏已发表小言论1120多篇。一般每周发表2-3篇,最多时一天发表3篇。《集思广益)是我军基层官兵的一个群言堂。它主要采用部队基层官兵的来稿,直接面对基层官兵发言。10年来,它始终坚持鲜明的党性原则和正确的舆论导向,力求反映时代脉搏,交流官兵心声。所发稿件大多只有三四百字,多能虚实结合,就事论理,较好地体现了“开门见山…  相似文献   

5.
《优秀士兵剪影》专栏,是本报继《连队新闻》、《基层人物风采》之后,新开辟的又一个贴近基层、贴近生活、贴近战士的专栏。尽管这个专栏在版面上不很显眼,在读者中却引起很大反响。许多读者来信赞扬她是“了解连队战士火热生活的一个窗口”,“是最受基层官兵欢迎的栏目之一”。回顾开办这一专栏的前前后后,我们的体会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满腔热情地为“小人物”立传。贴近性——让“小人物”登上“大雅之堂”军报的三版是“政治·基层·社会”版,信息量大,指导性强,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过去,尽管编辑部十分注意让三版贴近基层…  相似文献   

6.
《记者下连当兵札记》专栏,是本报继《记者蹲连》、《记者代职手记》之后,连续推出的又一个贴近基层官兵生活的专栏。一年之中,先后有9位记者下连当兵,写出了10组44篇当兵札记,感情真挚,朴实生动,受到读者的一致好评。被赞誉为“最受基层官兵欢迎的栏目之一”。去年第四季度,该栏目又获得了社长奖。回顾开办这个专栏的过程,作为栏目的责任编辑,我体会最深的一点是,记者们的精品意x与敬业精神,是办好这个栏目的可靠保证。一张报纸好比~家商店的橱窗,缺少“精品陈/jtl””、便会失去顾客光临,也就失去了生存的竞争力。按理说…  相似文献   

7.
今年初,解放军报记者部、政工部联合开办的《记者与指导员对话》(以下简称“对话”)专栏,与读者见面以来,因文章内容贴近读者、贴近基层、贴近当代军人生活而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编辑部收到不少基层连队官兵来信反映,读了“对话”很解渴,很受启发。军报的“通讯员之友”专栏还发了评论性文字。  “对话”专栏是军报过去《记者蹲连》、《记者当兵》、《记者代职札记》等传统栏目的延续和发展,所不同的是,今年的这个专栏更着眼于基层连队的思想政治建设,主题来源于基层官兵的日常生活,语言非常朴实,文风非常亲切。应该说,这个栏…  相似文献   

8.
我国南北朝梁代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在他的名著《文心雕龙·论说》中指出:“论如析薪,贵能破理.”新闻评论是主要用于析事明理的一种文体,当然也莫不如此.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评论是在说理,道理说透几分,就有几分力量.  相似文献   

9.
《解放军报》最近新开设的一系列为基层官兵服务的专栏,深受读者欢迎。从《基层寻呼》这个专栏里,我们深深感受到军报的服务意识。  相似文献   

10.
解放军报开辟的《连队新闻》专栏已有两年的历史。这个每周和读者见面、四篇短消息中间夹一幅照片的固定形式的专栏,已经为全军的基层官兵所熟识、所喜爱,成为他们钟爱的朋友。从1991年4月8日开办以来,《连队新闻》专栏收到了大量军内外读者的表扬信。在军报历次读者调查中,这个专栏都是“最受读者欢迎的专栏”之一。迄今为止所刊载的175期连队短新闻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侧面,全方位地展示了现代化进程中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后,如何使党的这一最新理论成果迅速地被广大基层官兵理解、接受、应用,是报纸宣传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为此,我们《人民军队》报紧紧围绕如何通过宣传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向基层延伸、向实践拓展这一问题,加大一版的组织策划力度,精心经营《让“三个代表” 向基层延伸向实践拓展》专栏,保证了这一宣传自然贴切,特色鲜明,有声势,有深度。许多基层官兵说:这个专栏里报道的问题提得准  相似文献   

12.
在日益复杂的社会变革时期,军队各家报纸越来越重视来自基层的呼声和要求,纷纷发挥自身优势,推出直接为基层官兵服务的专版或专栏。应时而生的《战友报》“基层之友”专版自1999年10月推出以来,很快成为北京军区最受基层官兵欢迎的版面,取得宣传上的成功。分析原因,这与它在定位上确定自己的读对象,很好把握了专版的指导性、可读性、服务性、监督性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3.
解放军报开辟的《连队新闻》专栏已有两年的历史。这个每周和读者见面、四篇短消息中间夹一幅照片的固定形式的专栏,已经为全军的基层官兵所熟识、所喜爱,成为他们钟爱的朋友。从1991年4月8日开办以来,《连队新闻》专栏收到了大量军内外读者的表扬信。在军报历次读者调查中,这个专栏都是“最受读者欢迎的专栏”之一。迄今为止所刊载的175期连队短新闻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侧面,全方位  相似文献   

14.
去年底,我由记换岗当了编辑,并接手《战士视点》。该专栏前任责任编辑何呜鸿告诉我,这个专栏的宗旨是:替战士说话,为战士解忧,帮战士明理,让战士发言。我理解就是要为战士掘一口井。井中有清泉,泉透明、纯净、甘洌、滋润,具有“解渴”、“养人”之功效。  相似文献   

15.
全军军事训练工作会议召开后,基层部队大抓军事训练热潮涌动。如何生动、鲜活地反映广大官兵的练兵热情?去年7月,《人民军队》报在二版开辟《战士练兵场手记》专栏。几个月来,该专栏发稿56篇,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基层官兵的练兵风貌,深受广大官兵好评。下面,我们就编辑这一专栏的部分稿件谈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16.
1986年4月26日,我国报纸微型新闻评论园地里悄然开出了一朵小花──《集思广益》专栏在《解放军报》头版正式诞生了。它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露,凝聚着我们学习兄弟报纸同类专栏的成果,闪耀着全军官兵的智慧之光,因此,尽管它编居一隅,每篇只有三四百字,却也不无丝丝幽香,逐渐引来了群群顾盼者。同兄弟报纸的许多小言论专栏~样,这个专栏的小言论也以“开门见山,以小见大,短小精悍,有的放矢”和“把新闻性、思想性、形象性融为一体”作为写作规范,作为编辑准则。所不同的是,这个专栏作为全军官兵的一个“群言堂”,主要采用部队…  相似文献   

17.
“面向实际、面向基层、面向战士”.是30多年前人民军队报社总结形成的并被总政宣传部向全军推广的办报理念。多年来尤其是近几年,我们按照中宣部“三项学习教育”活动要求.持续开展“到基层学基层写基层——本报记者业务擂台赛”活动,持续打造《基层服务窗》《军营大学生》和《战士眼中的新闻》等专版专栏.持续组织“记者走进边防连”“记者走进英模连”与“记者走进红军连”活动.赋予“三个面向”以新的时代内涵.在面向基层上锤炼作风、在服务官兵上形或了风格。  相似文献   

18.
事类     
《事类》是《文心雕龙》的第三十八篇。“事类”就是把事件归类,像《太平御览》就是把事件归类编排的类书。对作者说,把事件归类是一种积累资料的工作。刘勰在这里把事类分成事和言,讲文中引事引言的问题。作者要说明一个意义,引用同类的事来作证,就是“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作者有了很好的命意,很深的感情,写出来的文章,可能写得很充实有力,也可能写得很单薄,缺乏力量,这就跟“事类”有关。学问浅薄的人,即使命意很好,感情很深,他把意思说出来时,既不会引用有力的事例,又不会引用经典的话,用来证明他的意思是正确的;他表达感情时,既不会引用感人的事来比拟,又不会引用感人  相似文献   

19.
盛夏七月,作为军报参加“记者蹲点看基层”采写活动的最后一名记者,我一头扎进了广州军区“官兵团结模范连”——某集团军高炮团七连。在近半个月的日子里,自己在与官兵摸爬滚打之余,在《记者蹲点看基层》专栏里刊发了《这里的风气催生战斗力》、《这里的风气真能培育人》、《这里的风气源自敢较真》、《这里的风气让人底气足》、《这里的风气有益干事业》等5篇稿件,编辑部和值班的社领导对此组稿件倾注了不少心血,也给予了较高评价,有的稿子还被评为“当天好新闻”。《这里的风气催生战斗力》一稿,还获得了总政宣传部《记者蹲点看基层》优…  相似文献   

20.
“有困难,找《战友报》!”这是时下流传在北京军区基层官兵中的一句口头禅。当好基层的“寻呼台”、当好官兵的“代言人”,这是近年来《战友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体现党中央对新闻宣传工作提出的“三贴近”要求,进行改革创新的一个切入点和着力点。为了把“基层至上、士兵第一”落实在宣传工作中,从1999年10月开始,《战友报》开办了《基层之友》专版,至今已出版136期。本着不断强化报纸服务功能的编辑思想,这个专版坚持不懈地为基层服务,千方百计为官兵排忧解难,形成了鲜明的舆论监督特色专版,不仅受到了广大基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