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菲 《英语广场》2023,(12):55-58
诗词中的抒情,通常不是作者的情绪和思想的直接表达,诗人大多喜欢借景抒情和借物抒情;“意象”是“意”和“象”相结合的最好方式。诗的精神在于意象。弗罗斯特诗歌中45首使用了“雪”的意象,在其全部诗歌中占据了13%的位置。弗罗斯特诗歌标题包含“雪”的有《雪》《雪尘》《雪问》《雪夜在林边停留》和《一堆残雪》。弗罗斯特的诗里,各种雪景中的雪都有着各自的象征含义,探究弗罗斯特诗歌中的“雪”意象有助于深化对弗罗斯特诗歌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雪》,包含了“暖国的雨”、“江南的雪”、“逆方的雪”三组意象。这三组意象,不仅相互间的关系不同,而且它所处的层次地位也不一样。本文试图从《雪》中的意象、意象间的关系以及各意象所处的地位层次关系,来阐明《雪》中的意象所象征的意义内涵,从而对这一有争议的文本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3.
《雪》是鲁迅散文诗集《野草》中的一篇,它与《野草》中的大部分篇目不同,不是用奇倔的意象和象征的语言表现作者的孤独前行与反抗绝望.而是用较有华彩的语言对照“江南的雪”与“朔方的雪花”,在“江南的雪”中又有自然的雪景与人工的雪景的对照.直到篇末才写到“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灵”,才隐约透露出《野草》那种“荷戟独彷徨”的韵调。  相似文献   

4.
雪马,这个名字就蕴含诗意和形象。假如用“雪马”写首诗,我想也是会很有意思的。不管是创造“雪的马”或是“雪中的马”的意象,我以为这“雪”的灵感定然会让心空出现何等辽阔而圣洁、何等深邃而透彻、何等潇洒而澄明的气象呵!此时,“雪”化成“马”,或“雪”中有骏马飞翔,又该是如何的情景与情志呢!  相似文献   

5.
风雪入帘轻     
读此文是一种享受。作者意在写腊月天的一场雪,由搅雪而雪降而雪霁之丰润又极为独创的想象力,将雪的诸多意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而富有韵致;对雪本应洁来还洁去的不能承受之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诗的意象?《声律启蒙》开篇所列的事物就可为例:“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雁,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这其中既有单个的自然意象,又有组合的社会意象,如“云”“雨”“雪”“风”“晚照”“晴空”“来鸿”“去雁”等属于自然意象,“途次早行之客”“溪边晚钓之翁”等属于社会意象。我国古典诗歌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很多典型的意象,并赋予了它们一些固定的意义,如果我们熟悉了这些固定的意…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材中“雪”的意象性及美学特点杨景春据不完全统计,“雪”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共出现七十多次,多数集中在文学篇目中,探讨“雪”的意象效果,可加深我们对这些写景篇章和语段的美学价值的认识,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和赏析能力.什么是意象?袁行需先生曾简明地...  相似文献   

8.
《雪国》围绕岛村和驹子、叶子在雪国这个冰雪纷飞环境里的生活和情感变化,“雪”的意象不断闪现。雪对雪国的自然环境。对小说人物的情感演绎以及对川端康成思想情感的寄托。都有巨大的生成意义,从而使“雪”的意象至少具有了雪境自然、雪境情感、雪境禅韵三个层面的联结意义。  相似文献   

9.
鲁迅在散文《雪》中描摹了三个意象,作为雨的精魂的朔方的雪契合了鲁迅的“尊个性而张精神”的主张,也是他不绝的希望象征物。  相似文献   

10.
《风赋》《雪赋》分别构建了“风”和“雪”两个意象。本文试图在尊重中国古代文学意象特点基础上,借鉴现代西方意象的理论来分析比较这两个意象构建方式上的异同,以深入把握此二赋所表达的两个意象的特点。本文认为,《风赋》中意象的构建方式有两个特征,即铺陈和主观选择;《雪赋》中意象的构建方式在此基础上有了创造性的发展,体现在:一是物象取象范围的扩大;二是在成熟的意境中来深化意象之意。  相似文献   

11.
作为雅文化的元素符号,“雪”是道德情操的象征,呈现冷色调的美感。《金瓶梅》则有意使小说中的雪场景与雅文化文本中的雪景意蕴构成互文和戏拟,达到对正统文化和传统美学的反讽与颠覆。小说通过戏拟正统文化之话语符号的语境,使置身其中的话语意义逆转而背离原有的文化背景走向市民文化的怀抱,以实现抢夺主流话语权的企图,这是《金瓶梅》超越其他名为“通俗”实则依然以主流话语讲话的小说作品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雪国》是川端康成的巅峰之作,也是他虚无思想体现最为集中的一部作品.而这种虚无精神的内核是通过镜像、雪、死亡等一系列的意象来体现的,《雪国》向读者营构了一个虚无的意象世界.它不仅是川端康成对人生的终极意义的探索和思考,也代表了那个时代的人的悲观心态.  相似文献   

13.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以白雪为背景的送别之作,将送别之情寓于咏雪之中,以融情入景的笔法,暗示送别之情,形成隐伏于篇中的感情脉络.但<"风掣红旗冻不翻"新解>一文,却对"风掣红旗冻不翻"作了曲解,认为"风掣"二字,正是"红旗冻不翻"的根本原因","北风将红旗全部吹开并拉直","红旗在空中一动不动","丝毫不翻卷".这样的"新解",颅不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的实际,既穿凿于写景的理解,又丢弃了"风掣红旗冻不翻"的表情作用.  相似文献   

14.
Snow     
雪花,雪花,白又凉。雪花,雪花,来了又走。啊,雪花!你去哪儿?我不知道,我不知道,飘到哪儿。  相似文献   

15.
《西行漫记》以当下叙事、现场叙事的方式进行写作,却获得了无可否认的历史价值。它汲取了传记的某些长处,注意对人物性格的表现,因而具有文学性。文学的叙事与历史的叙事并不是绝然相异的,中国历史上许多记述真人真事的文学作品都成功地实现了文学与历史的双重价值,斯诺的《西行漫记》也是如此。当下的后现代主义者们对历史叙事真实性的质疑,其实并没有超过斯诺当时的认识。斯诺常常自觉放弃自己作为作者的话语权,将叙事的权力让给被访者,使叙事最大程度地接近真实。  相似文献   

16.
著名国际报告文学作家、坚定的反法西斯战士、中国人民的真挚朋友埃德加.斯诺在其诸多报告文学作品中,将强烈的生命意念和崇高的人类关怀作为深入社会、观察人生、思考未来以及处理各种现实问题的出发点和归结点。由此折射出他敢于追求真理、献身正义事业、追求民主平等、诚实、正直、客观的伟大品格。尤其是他对中华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对中国最广大的底层民众生存的热切关注显示出较多的人民信念。循此思路,可以更好地把握斯诺精神的内在生命质态,并预求能为转型期报告文学作家的创作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境界论” 索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境界”(意境)包含着情与景,但绝不是一般的情景交融。“境界”(意境)的审美特质主要有三:一是因心造境的审美具象性;二是以形写神的审美表现性;三是以情动人的审美感染性。“境界”(意境)的生成是“虚实相合”,“虚实相合”的媒介有三种:相似点、牵连点和相反点。“境界”(意境)的审美效果是“境外有境”。林纾的“文境论”强调作者心境、修养对“文境”的决定作用是“扩前人所未发”。如果说“言志、缘情传统”是“境界论”(意境论)的历史基础,“立象尽意说”、“无外之境说”、“因心生境说”是它的哲学基础,那么,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则是“境界论”(意境论)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8.
Snow leopard     
Snow leopard, an elusive mammal species of the cat family, is the top-predator of the Central and South Asian, high-altitude ecosystem. Snow leopards occur at low densities across the Central Asian mountains and the Indian Himalayan region. Owing to their secretive nature and inaccessible habitat, little is known about its ecology and distribution. Due to its endangered status and high aesthetic value, the snow leopard is considered as an ‘umbrella species’ for wildlife conservation in the Indian Himalayas.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current knowledge on snow leopard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 issues in the Indian context.  相似文献   

19.
风吹雪雪害是我国北方公路上频发的雪害之一。本通过对黑龙江省风吹雪多发路段进行调查,探讨了风吹雪的运动规律,以便更合理地选出最佳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