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小学低年级儿童大多是7~8岁的孩子.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爱说,喜欢表达自己的情感,但说话往往不规范、不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决定了这个年龄段是说话能力的最佳时期。因此,在这个时期进行说话能力的训练尤为重要。但简单、重复的说话训练经常使得孩子不感兴趣。如何才能让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说话产生兴趣呢?  相似文献   

2.
《宁夏教育》2009,(7):156-156
1.营造表达氛围。在家里,家长首先要营造让孩子“率直坦言,勇于表达自己”的环境,给孩子无畏无惧、畅所欲言的勇气。这样,父母不但能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也能增加孩子的勇气与说话能力;其次是从孩子的话中做出判断,给予正确的指导;不要打断孩子的说话,更不要在孩子表达时斥责孩子,而要鼓励孩子把自己的想法大胆地说出来。  相似文献   

3.
正时常听到一些父母抱怨现在的孩子犟,问他们什么也不肯说,更别奢望他们会对自己倾诉了。我认为,家长首先应问自己是否有足够的耐心听孩子说话?家长总以自己很忙为借口,但是真的忙到没有时间听孩子说话了吗?如果孩子在父母面前尝试敞开心扉,却常常倾诉"无门",他们就会关闭心门,不再与父母交流。这也进一步影响了家长对孩子的引导和教育。所以,倾听是迈向"教子有方"第一步。有一本孩子们都很喜欢的书,名字是《窗边的小豆豆》。  相似文献   

4.
一、为幼儿的言语交往创设良好的环境与条件儿童是否敢大胆开口讲话与家庭环境有非常大的关系。因此,家长要创设一个能使孩子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首先,要让儿童有话敢说。家长的态度和情感要适宜儿童的发展,家长要有意识地创造一个和谐、良好、优美的家庭生活环境,营造一种新型的民主关系,使儿童有任何的想法都愿意与家长交流。儿童天生好奇好问,家长切不可因厌烦厌吵让儿童闭上嘴巴,而应就儿童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儿童思考、探索。家长要抽出时间与儿童一起游戏、玩耍,增加与孩子的语言交流。如果总…  相似文献   

5.
任卫兵 《宁夏教育》2010,(10):80-80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托伦说,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儿童有这些基本特征,家长、老师可特别关注。(1)这些孩子常常专心致志地听人说话,细致地观察事物;(2)爱寻根究底再清事物的来龙去脉;(3)说话和作文时,能使用类比的方法;(4)喜欢对权威性的观点提出疑问;  相似文献   

6.
《学前教育》2021,(6):3-3
问:我家孩子3岁半,在家很能说,出门在外时却不敢说话,而且不敢直视别人的眼睛,请问该如何引导?答:孩子的表达意愿和心情密切相关。在家庭里很能说,说明孩子在家里感觉到安全、放松,所以愿意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出门在外不敢说话,不敢直视别人的眼睛,说明孩子对陌生的环境感觉到紧张和有压力。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引导。  相似文献   

7.
<正>我家孩子说话晚,吐字不清楚,在锻炼孩子语言表达方面,我也经常带她多接触小朋友,多进行语言的交流与输出,并且经常和她一起阅读,但是效果还是不好,对于提升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什么好的办法吗?—一位家长的困惑提升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除了让孩子多说以外,更离不开丰富的词汇量、较强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通过语言游戏,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完成这些积累,从而让他自信地表达。在实践过程中,语言游戏有效地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与欲望,在兴趣的驱动下,孩子从认知到理解再到表达,将词汇、词类、语句等综合到一起,提升了语言的文化素养和基础能力。  相似文献   

8.
学会倾听并鼓励孩子多说。三四岁的孩子已产生了一些具有社会性的心理特征,想象力丰富,喜欢表达个人的见解和意愿。当孩子想要表达或喋喋不休时,做家长的要以平等的朋友身份倾听,并可尝试从不同角度刺激孩子说话。尽管孩子的表达不是十分完整或不切合实际,也不要妄加制止。久之,会形成孩子喜欢与大人交流的习惯。  相似文献   

9.
一、多给幼儿说话的机会。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是思维的外壳。儿童的语言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他的思维水平。口语表达能力强的孩子,反映出他的智力发展良好。家长可以利用走路、坐车、看电视等日常生活中与孩子相处的机会,多与孩子对话,让他讲讲幼儿园的生活、所见所闻和自己感到有趣的事。孩子有时会出现语音、词义方面的错误,或者一件事情说了半天也说不清楚的情况,对此,家长要耐心地倾听,不要嘲笑,更不能替孩子说话,而要鼓励孩子大胆地讲下去。总之,要让孩子处于自由说话的环境中。平时,则要有意识地训练孩子说完整的话,留心观察.并注意发现和纠正孩子语言上的毛病,养成孩子轻声说话、想好了再说的习惯。这样,孩子独立表达的机会多了,思维能力自然会得到锻炼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常常听到很多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听话、不懂事、太调皮,和别的孩子比起来差远了,其实这并不能全怪孩子,作为家长也得找一下原因,平时你是怎么跟孩子说话的。现代孩子都是独生子女,都是父母心中的“小皇帝”,“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在很多时候家长们往往感情代替了理智,说话时不注意说话的内容、方法,不注重与孩子沟通,或者有求必应,一味迁就;或者出言不逊甚至打骂孩子,如果这样,就不能把孩子“不听话”的原因完全推给他们。因此,要让你的孩子听话,家长首先应该注意自己的说话,讲究一些说话的方法,切不可将“教子忌语”挂在嘴边。  相似文献   

11.
研究表明,良好的情绪有益于孩子健康成长和发展,更有益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孩子如果经常处于乐观的情绪中,就容易培养他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但孩子的年龄小,自我控制力很弱,情绪自我调节能力也很弱,因此,家长应该教给孩子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使自己保持愉快的心情。  家长要教给孩子如何把感情表达出来妈妈可以对孩子说:“你对弄坏你玩具的小朋友说,你把我的玩具弄坏了,我没办法玩了,我很不高兴。”这就是在教孩子怎样去表达。孩子年龄小,未必会说出自己的想法,不知道如何去表达自己的心理感受。另外,也要让损坏别…  相似文献   

12.
<正>人的成长总会遇到各种困惑,而一本好书,可以让孩子在困惑的时候,找到一扇门。著名作家冰心曾说过:"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如果孩子真能喜欢阅读、爱上阅读的话,那他一定会从中受益。而父母能给孩子的,除了养育,最好是给他们终身受益的习惯,譬如阅读。而让孩子爱上阅读,家长和老师的有效引导非常重要。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尽早在每天固定时间给孩子读故事。这对培  相似文献   

13.
声音     
正孩子会常把"我不高兴"挂在嘴边,其实这是培养孩子乐观能力的好时机!建议父母引导孩子对事情多作积极解释:如当孩子想和小伙伴一起游戏却被拒绝,以为别人不喜欢自己而闷闷不乐时,家长可以说:"小朋友不和你玩,也许是因为正好玩到一半,不方便加一个人进去。"同时,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每天发现三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心理学家张怡筠6岁前的教育就是打地基的工作。如果地基没打牢就匆忙盖房子,造出来的房子一定后患无穷,而且不能返工!  相似文献   

14.
有一条星星河(三)徐国静星星河95(3)号行动──走进植物世界孩子都喜欢花,从小都喜欢随手采花,但总遇到家长的阻止。为什么不允许采花,几乎每个孩子都向家长发出这样的疑问,让孩子多了解植物,了解植物与人类生存的密切联系,孩子才能学会爱护植物。4月29日...  相似文献   

15.
小学是基础教育时期,在打好孩子基本功的同时,培养他们3个核心习惯是关键。这三个大核心习惯是:阅读习惯、问题意识和合理安排时间,其中阅读习惯甚为重要。从终身学习的角度来看,阅读习惯跟随并影响人的一生。阅读不仅仅指教材,更多地是指课外读物,如童话、寓言、科普书籍等。以一名低年级学生为例,如果他能坚持阅读30分钟,而不去吃东西或喝水,就鼓励孩子每天这样阅读下去,以后肯定受益非浅。如果孩子不喜欢看书怎么办?专家认为,这需要家长们的耐心。每个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家长可以先把故事中的部分情节念给孩子听,然后让孩子自己去读,并鼓励孩子把读后的感受说出来无论孩子最后说的如何,都对他表扬和肯定。长此以往,阅读终将变成孩子的日常习惯。此外,问题意识和合理安排时间也非常重要。孩子爱问“为什么”是好事,说明孩子在思考,在主动地动脑筋。对爱提问的孩子家长应鼓励并积极帮其解答疑问。如果孩子不爱提问,家长就要多问孩子,由此,慢慢地转为孩子自己主动开口提问。小学阶段培养三个习惯@辛言  相似文献   

16.
<正>有一位家长意味深长地对老师说:"我的这个孩子胆子太小,希望老师您多照顾。"言外之意是让老师上课多让自己的孩子发言,以锻炼他的胆量,下课多引导他与同学玩耍,以锻炼他与人交往的能力。还有一位家长拉着孩子的手对老师说:"我的这个孩子太调皮,老师,您要严加管教。"不难看出这位家长的言外之意是让老师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让他懂得遵守纪律,尊敬他人,学会学习。……可见,每位家长都关心、呵护着自己的子女,希望他们健康、  相似文献   

17.
《少年儿童研究》2008,(5):48-49
问:我儿子8岁,我发现他特别喜欢说反话,非要和他反着说话他才听。我们习惯了,可是在外人面前总是很尴尬。怎样才能让他改掉这个毛病呢? 张杰(北京):孩子说反话可能是觉得反话比较好玩,说反话会让爸爸妈妈花更多心思在自己身上,他肯定不会意识到他这样做会给大人带来多少尴尬,我倒觉得可以让孩子也尝尝这种滋味。  相似文献   

18.
一些家长说,现在的孩子真烦,他每天做作业时,总是爱问家长,做一题,问一题,自己就是不动脑子。如果家长不给他们讲答案,他就说不会,真的拿他们没有办法。人都有一种惰性,孩子一提问,家长就给出了现成的答案,孩子轻松了,他们当然乐意。但长此以往,容易使孩子养成一种依赖思想,养成不爱思考的坏习惯。所以说这是一种消极的、被动的帮助方式,同时也是一种无效的帮助方式。积极的帮助方式应该是,家长不要急于给出答案,与孩子共同分析题意,讲清解题思路之后,仍然让孩子自己去做,这样让他从小养成独立思考和独立作业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19.
严晓煜 《家长》2023,(16):13-14
<正>在家里,家长要忍住“拷问”的冲动,要记住家长提问的目的不是通过各种直击心灵的提问让孩子感到自卑和难堪,而是通过提问实现亲子间的顺畅交流。有些家长会有这样的困惑,原本和孩子能够说到一起、吃到一起、玩到一起,但是突然有一天,孩子不再和自己亲近了,有意躲着家长,有的孩子甚至还会在作文里表示:“我不喜欢爸爸(妈妈)。”家长不理解孩子的“嬗变”,以为孩子长大后有了自己的个性,不再跟家长敞开心扉。我的同事小李就是这样一位母亲,她常常跟我抱怨孩子的“古灵精怪”“忽冷忽热”,还说现在的孩子哪像我们小时候那样好管教,一个个主意“正”着呢!  相似文献   

20.
一、口语表达作业1.讲学校的新鲜事情、学校组织的活动、与同学之间的交往、教师对自己的评价等等。这项作业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让家长对孩子多了一些了解,可谓一举两得。2.转述教师的话。学校经常有一些事情需要家长了解并配合,教师又不能一个一个通知家长。为此,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话转述给家长听,并让家长把孩子转述的内容写下来,第二天上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