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嘉应学院学报》2013,(3):F0003-F0003
<正>2007年7月,梅州市客家廉洁文化研究中心于嘉应学院正式成立。梅州市客家廉洁文化研究中心成立的目的是:紧紧围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研究和发展社会主义廉洁文化,在全社会营造廉洁文化氛围;结合实际,拓展廉洁文化研究领域,促使整个廉洁文化体系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以优秀的客家文化推  相似文献   

2.
沿革与机构客家研究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89年的“客家文化研究室”。1990年8月,成立了“客家研究所”。2006年4月,学院本着服务地方的宗旨和梅州市委关于“文化梅州”建设目标,与地方政府联手整合全市资源和全院研究力量,成立了“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梅州市客家研究院”,这一整合提高了客家研究的整体水平。2007年4月,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授予客家研究院为“广东省客家文化研究基地”。2007年6月,广东省教育厅下达文件,批准“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为“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省市共建重点研究基地”。经过近20年的历史积淀,研究院已发展成集科研、教学、资料收集、客家文物收藏为一体的多功能学术科研机构。现有专兼职研究人员52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副研究员26人,讲师、助理研究员11人;并聘请了海内外客座研究员68人。客家研究院下设客家民俗研究所、叶剑英思想研究所、客家方言研究所、黄遵宪与客籍作家研究所、客家近现代名人研究所、客家艺术研究所、客家音乐研究所、华人华侨研究所、客商研究所、客家建筑研究所、台湾研究所等11个研究所,并设有客家文物陈列馆、客家研究资料中心。宗旨与任务运用历史人类学的田野考察方法,广...  相似文献   

3.
文化元素的应用是提升设计竞争力的利器,产品除了拥有基本功能外,更应具有地域性的内涵。客家传统民居、服饰、生活用品设计中蕴含着丰富的客家文化。在产品设计教学中,应研究客家文化元素在产品设计教学中的应用,指导学生将对文化的感受赋予产品设计中,使设计与地域文化结合,提高人们对客家这一特殊民系的认识与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4.
面对21世纪,客家文化受到严峻挑战。如何"守护客家文化",这是摆在客家人与客家研究者面前的一项新的重大课题。所谓"守护客家文化":一是保护既存的客家文化;二是深入挖掘已被流失的与尚未挖掘的客家文化并对其进行深刻的研究。认识这一点十分重要,它有助于我们认识客家文化的独特性,有助于我们认识客家文化的价值和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5.
客家区域教学文化生态化是指以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解决客家区域教学文化发展与"环境"的关系问题,构建优质的区域教学文化生态系统,促进区域教学生态化发展。梅州自古崇文重教,教育发达,具有良好的教学文化生态。进入改革开放后,梅州客家区域教学文化生态恶化,急需生态化建构。这是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振兴发展客家区域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建构策略是:正确认识梅州客家区域教学文化建设的意义,树立文化生态化观念,建立具有客家特色区域教学文化建设的运行机制,形成新教学文化的教师信念,创建区域教学文化建设共同体实现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通过田野考察实证的基础上 ,提出改进客家研究方法 ,拓展客家研究空间的一些观点。内容包括族谱与客家研究的思考、田野调查与比较方法在客家研究中的运用、拓展客家研究的空间。并简述嘉应学院客家研究所在与法国远东学院劳格文教授合作项目“客家传统社会结构与原动力”(1994-1999)研究的基础上策划实施的新轮一计划 :“梅江流域 (韩江上游 )客家传统社会与生计”研究  相似文献   

7.
客家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语文教师应当挑起大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客家文化教育。实施方法可以有如下几点:营造浓郁的客家文化学习氛围;采取普通话与客家话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颂赞客家伟人,标榜客家模范。  相似文献   

8.
<正>一赣南师范学院客家研究中心罗勇教授和邹春生副教授合著的《客家文化与河洛文化述论》于2014年10月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共五个部分,分别阐述了客家文化与河洛文化的关系、客家文化生成的背景及其发展脉络、客家文化的主要内容、客家文化特质与客家精神、客家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第一章以"河洛文化:客家文化的重要源头"为题,基于中国文明发展的历史逻辑,并通过对文化结构的分析,呈现了中原文化烙在客家文化中的强烈印记,进而论证了河洛文化是客家文化重要源头的观点。在  相似文献   

9.
宁化石壁地处赣南闽西交界之要冲,由于特殊的区位优势,成为了历史上客家先民最重要的聚居地与再迁出发地,见证了客家形成的全过程,因而是客家发展史上最有代表性的里程碑式的地域性标志。客家文化应由"前客家文化""客家文化"和"后客家文化"三部分组成。作为"客家祖地",石壁集中体现了"前客家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漂泊中的宗法文化、家族文化、血缘文化和农耕文化等。"文化客家"论者否认血缘文化在客家形成过程中之重要作用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10.
<正>2017年12月12日至14日,由嘉应学院主办,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省市共建重点研究基地、广东地方特色研究基地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中国客家学专业委员会承办的"全球客家移民与地域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海内外近百名学者聚首客都梅州,进行学术交流与田野调研。  相似文献   

11.
客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块灿烂的瑰宝,具有独特的魅力。闽西具有丰富的客家文化资源,传承客家文化,弘扬客家精神本就是语文教师的责任。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穿插客家文化,将客家山歌、客家楹联、客家人文精神、客家民俗风情等地域文化与语文教学相整合,能使课堂教学更高效,使学生不忘根本,人文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2.
《嘉应学院学报》2013,(10):F0003-F0003
<正>由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和中国客家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国际移民与客家文化"学术研讨会于2013年10月12日在梅州隆重举行。此次参会人数达90余人,分别来自毛里求斯、留尼旺、塞舌尔、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广东、福建、江西、广西、四川、上海等多个省市,收到参会论文36篇。  相似文献   

13.
《嘉应学院学报》2014,(5):F0003-F0003
<正>5月7~9日,我校客家研究院与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在我校客家客家研究院合办"变迁中的客家社会与文化"学术研讨会,共有来自美国布朗大学、西印度群岛大学、日本神户大学、印度尼西亚大学、马来西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国家和地区及国內中山大学等知名学者20余人参会.我校校长、客家研究院院长邱国锋教授亲切会见了与会学者,并进行了学术交流.中山大学特聘教授陈志明博士、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前院长房学嘉教授主持了会议开幕式.根据会议安排,与会学者就"屋与仪式"、"南美的客家人"、"东南亚的客家人"、"公益慈善"、"社会变迁"五个主题进行了发言和讨论,真知灼见不断.  相似文献   

14.
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最直接、最终端的反映,是衡量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标准。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面向本地区的人才,这直接决定了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必须植根于地域文化的沃土。地处客家地区的嘉应学院发挥客家文化资源优势,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形成独特的人才培养特色。  相似文献   

15.
作为"和谐学校文化建设与课程教学有效性"课题实验校,把"和谐学校文化建设与客家人文精神的结合"作为研究方向,结合学校地处粤东客家人聚集地区,紧紧抓住客家人文精神引入学校的和谐校园建设。利用隐性课程,把优秀的客家文化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道德教育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文化品质和人文素养。通过隐性课程的实践教学与总结,推进高等职业院校与当地客家文化的整合,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打下良好的人文基础。  相似文献   

16.
台湾客家意识萌芽比东南亚晚一些。甲午战争后,"客家"名称在日本还不太普遍,一般把客家只认为"粤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民党政府不愿意向外宣传台湾(包括原住民)社会之多样性,于是客家研究也属于研究的禁区。1987年台湾解严后,台湾客家人才开始自己的文化保护运动。2001年台湾不仅开始保护传统文化,而且创造台湾客家文化(客家花布、桐花祭等等),力图把台湾建设成为全球客家文化与产业交流中心,这为海峡两岸客家交流起到沟通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针对地方院校师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学特点,以嘉应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舞蹈专业课程"客家民俗舞蹈"课程建设为例,研究与探索梅州地区民间民俗舞蹈的教学资源开发思路.通过构建理论+实践的新模式、建立客家舞蹈授课群.在此基础上建设创新型校外合作平台,谋求多类型的资源,更好地开发与传承区域舞蹈文化、技术、音乐、创意、智慧等资源.建设系...  相似文献   

18.
东江流域客家文化是"客家文化圈"的四大区域之一,与以梅州为代表的梅江流域客家文化、以赣州为代表的赣江流域客家文化、以汀州为代表的汀江流域客家文化三个区域并列。河源是粤境内东江传统客家文化的代表;惠州客家文化在其形成的过程中,较明显体现了对传统客家文化的离析与对广府文化、潮汕文化的吸纳,并与本土文化整合,形成了一种与传统客家文化有别的"后客家文化"。惠州文化作为"后客家文化"的代表,由于其地域环境的特殊性等因素,使之相对于传统客家文化的自足性、保守性,显得更具进取性、开拓性和现代性特质。  相似文献   

19.
《嘉应学院学报》2018,(1):98-100
地处客家山区的嘉应学院图书馆发掘乡土资源,选取客家名人故事为切入点,对客家文化专题资源和中华典籍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引导大众领悟客家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和合文化是中华民族价值观的重要特征,作为中华民族一支系的客家民系,和合文化也是客家价值观的重要特征。本文将通过以跨文化交际研究的视阈,从客家"显形文化"中的建筑、楹联、山歌、方言及民俗风情等方面探寻其"隐形文化"中的"和合"文化价值观,弘扬中华文化,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