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社会的变迁影响着语言的发展,而语言的变化又反映着社会的发展,二者处于“共变”之中。语言系统中,词汇是最活跃的变化因素,它能迅捷、灵敏地反映社会文化的发展,汉语新词语“XX体”词族的出现反映着当代社会中网络文体的发展以及人们对语言及语言功能的关注。在社会语言学视角下,对已出现的“XX体”类新词的产生机制以及产生原因、社会语言学功能等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揭示语言与社会的共变规律。  相似文献   

2.
语言和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而形成,同时它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以美国社会语言学家布赖特提出的“语言和社会结构共变”理论(Covariance)为依据,从语言中最敏感的词汇(旧词、新词、外来词)的角度出发,可以看出语言和社会存在着一定的“共变”关系。  相似文献   

3.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媒体和媒体语言一方面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社会生活和文化的改变也反映到媒体语言中。媒体的发展带动了媒体语言的丰富,进入新媒体时代,媒体语言不再只是单纯地运用语言,而是出现了以字母词、缩略语、方言、新词新语、模仿港台腔等多重话语形式并存的现象。本文从社会语言学及文化语言学角度对媒体语言中多重话语形式进行文化思考。  相似文献   

4.
语言与社会处于一种共变关系之中,语言中的词汇最能体现这种共变关系。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英国社会历史发展对英语词汇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语言与社会之间存在着一种"共变"关系,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语言禁忌是民俗、民风的具体体现,与社会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们对于不愿意提及的词语用另一种语言来表达,这就是禁忌语.  相似文献   

6.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在这种文化需要的大背景下,要清楚地看到中国语境中的大众文化与西方语境中的大众文化的根本差别,不同社会背景下形成的不同的大众文化观决定着大众文化研究的目的、价值取向和基本立场。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的大众文化建设需要做到促进主流文化的发展,消除文化负面现象,制定符合文化产业发展的措施,正确处理与西方文化的关系,提高大众文化生产者的素养等,为此。我们需要深入分析现实环境下大众与文化的定位,引导大众对和谐文化的追求。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以及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我国的有线电视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在新媒体的背景之下,有线电视媒体开始逐渐摆脱以往必须依赖于广告才可以获得收入来源的情况,但是同时也在其内部进行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电视媒体开始面临着创新与改革。本文就新媒体时代有线电视媒体的发展进行简要的研究,旨在更好的进行新时代的传媒工作。  相似文献   

8.
大众文化因自身遵循的商品属性和市场需求而对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标意义、主导内容、正统话语、外在环体进行着不同程度的解构。依据大众文化的内涵特征和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要求,需要通过整合维度,即社会价值实现与个体生活关切,理性价值满足与感性需要形式,主流话语引领与多元声音并存,大众媒介运用与新兴媒体融合,多层次、立体化地开展大众文化背景下的青年理想信念教育。  相似文献   

9.
校园舆论环境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的改革、发展、稳定有着直接的关系和影响。在技术日益发达和媒体平台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信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传播。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媒体环境和社会环境中以我为主,有效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播关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以互联网为媒体的信息交流越来越广泛,网络语言成为一种新兴的媒体语言。网络语言不是黑话。不是垃圾,而是语言与社会共变的产物,是语言发展的体现,因此研究网络语言是社会的需要,也是语言发展的需要。本试从符号化、个性化、人性化、自由化四个方面阐述网络词语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