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
作为当代最有哲学气质的小说家(周国平语),史铁生用睿智之笔通过写作传达自己的思想。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无疑是解读史铁生思想的重要文本。《务虚笔记》中永恒的哲思,构成了史铁生哲学思想的重要方面。要了解史铁生,领悟史铁生的思想,首先就必须诠释《务虚笔记》的永恒哲思。  相似文献   

3.
史铁生41万字的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是一部奇特的书,一部完全将生活心灵化的小说,一部在精1种王国漫游中不断对世俗价值观念发出拷问的动人的“笔记”。  相似文献   

4.
<正>史铁生的长篇小说《务虚笔记》问世以来在评论界引起了很大关注,很多评论家对其哲思性进行了探讨评析。然而在普通读者之中,《务虚笔记》并没有产生多大反响,这跟小说本身非同寻常的叙事方式有很大关系。《务虚笔记》不是专注于讲故事,而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借故事完成对生活的对话、对生命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史铁生的《务虚笔记》自发表以来,一个较普遍的看法是它不像小说。本文以昆德拉的小说学为视点,剖析了这部长篇小说的人物形态、故障逻辑和对话形式,认为它是一部走在以小说合并哲学的道路上的杰出的“思索的小说”。  相似文献   

6.
史铁生41万字的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是一部奇特的书,一部完全将生活心灵化的小说,一部在精神王国漫游中不断对世俗价值观念发出拷问的动人的笔记。作品的人物没有具体姓名,可  相似文献   

7.
史铁生的创作可大体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其中一以贯之的是面对困境人的精神何以自救的命题,后期小说特别是《务虚笔记》体现出与传统的小说截然不同的旨趣,传统小说关注的是“现实”的范畴,史铁生的后期小说关注的是“可能”的范畴,是对人的命运的可能性的揭示及对人的困境的认识与探究。  相似文献   

8.
史铁生的《务虚笔记》向人们展现了走向哲学的小说的新的景象,作家以其富于智性和灵性的语言为小说走向哲学铺平了道路,因而小说语言所显示的意义就不再限于其文本本身,而是为我们的文学如何与哲学进一步融合提供了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9.
史铁生是中国当代最具哲学气质的小说家,《务虚笔记》已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小说,它是哲学。但同时也是诗,是音乐。史铁生在这里建构了一个复调的多声部的世界来探讨爱情、命运、自由、平等、背叛等形而上的生命命题。通过贯穿全书的大型对话和微型对话,史铁生为我们展示了人性的丰富和复杂。  相似文献   

10.
【阅读引言】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中国电影编剧,著名小说家,文学家。史铁生代表作品:散文《我与地坛》,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他的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别获得1983年、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史铁生的一生就像他的名字一样生命似铁,顽强的抵抗疾病的折磨,顽强的写作。1967年他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  相似文献   

11.
王金城 《闽江学院学报》2005,26(6):79-82,97
本文认为从超越时代的永恒性视角来看,史铁生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和建设意义,他是我们时代的沉思者,是一个写作的思想者,一个“思想”的行者。他的《务虚笔记》是对生命苦难和虚无困境进行的一次精神的自我超越,在信仰的废墟上重建理想,以此获得了生命的意义。由于其传达了精神、理性、神性等形而上的终极因素,因此,小说就不仅仅是作者的精神自传,更是关于人性、关于人类永恒的“心魂”沉思录。  相似文献   

12.
1997年,读《我与地坛》。2002年来清华附小工作,知道史铁生是清华附属学校毕业的学生——亲近之感,油然而生。《病隙碎笔》,新集的《我与地坛》《务虚笔记》我都收藏并且一一拜读。人教版和苏教版选编了史铁生的一篇散文《秋天的怀念》,我们学校使用北京版教材,没有这篇文章。但是,我喜欢他的文字,我敬重他的高贵,当苏州市盲聋学校校长邀请我去给盲人讲课的时候,我一下子就想到了这篇让我流泪的文章。我决定讲给这些盲人,当然更讲给那些健全的人。发现的震动———“母爱”的特殊意义关于《秋天的怀念》,以往的授课大多围绕“母爱”做文章。…  相似文献   

13.
史铁生创作过一篇题为《关于一部以电影作舞台背景的戏剧之设想》的实验小说,他又在《务虚笔记》第五章描写女导演N突发奇想,让两个演员在人潮如涌的大街上扮演一对恋人,第十一章的一节干脆用戏剧设计来叙事。其实史铁生自己就像一名导演,在写作之夜调动一大批演员在他的文本世界扮演了一系列“角色”,  相似文献   

14.
1997年,读《我与地坛》。2002年来清华附小工作,知道史铁生是清华附属学校毕业的学生——亲近之感,油然而生。《病隙碎笔》,新集的《我与地坛》《务虚笔记》我都收藏并且一一拜读。  相似文献   

15.
无论是在结构上还是内容上,《务虚笔记》都是当代文坛的重要收获,其中的哲思更是广阔深密。本文试图通过这一作品中女性的命运来探讨史铁生传递给读者的爱情哲思,从而对史铁生哲思体系形成更为全面的认识,更加深入地了解史铁生的爱情观,获得对爱情的新看法。  相似文献   

16.
沉重的务虚     
通过对《务虚笔记》一书的分析 ,揭示了史铁生在当今文坛的独特价值 ,以及文学创作过程中作家的生存状态和理想境界对作品的影响。史铁生并不回避政治 ,但他有一种宗教式的执着与超脱 ,这两者之间既是矛盾的又是互补的 ,一方面 ,他有哲人的思索 ,另一方面 ,他又渴望英雄的激情 ,这使《务虚笔记》显得远离当下的具体生活环境而更接近人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17.
史铁生,1951年出生,北京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1969年赴延安插队务农,1972年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厂工作,后来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短篇小说《命若琴弦》,散文《我与地坛》等。其中《我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老屋小记》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史铁生的生活颇为坎坷。他20岁时双腿残疾,生活非常艰难。但他没有绝望,以顽强的意志战胜困难,勇敢地面对生活,并且走上文学之路。他的小说和散文都具有很高的文学功力,成为当代有影响的作家。本文是他的成名作,也是他…  相似文献   

18.
在《务虚笔记》中,史铁生从个体的生命体验出发来探讨存在,认为只有确立了主体地位的存在才是有意义的,但他同时又超越了个体的局限,在爱的引领下,为生命描述了一个有限与无限相辅相成的永恒的存在时空。  相似文献   

19.
沉重的务虚     
通过对《务虚笔记》一书的分析,揭示了史铁生中当今文坛的独特价值,以及文学创作过程中作家的生存状态和理想境界对作品的影响。史铁生并不回避政治,但他有一种宗教式的执着与超脱,这两者之间既是矛盾的又是互补的,一方面,他有哲人的思索,另一方面,他双渴望英雄的激情,这使《务虚笔记》显得远离当下的具体生活环境而更接近人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20.
史铁生的《务虚笔记》以小说的方式思考存在,其思考的展开方式构成它独特的人物形态,逻辑和对话形式。其中,对话在这部作品中占据着特别重要的地位。将这些对话的形式与功能进行类型分析,便可以看到这部小说采用或创造出如此多样的对话形式,实现了作者对于存在的更充分,更自由灵活,更简捷有力的小说式思考。如果它只采用传统的人物对话形式,则不仅会导致篇幅的成倍增长,而且,其思考性也决不可能在一部小说中达到如此的广度,密度,深度和明快透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