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谷崎润一郎在创作上是一个坚定的唯美主义者,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在生活与艺术的关系上,谷崎将艺术放在首位;同时,生活对他独特的艺术个性有重要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商人家世及成长过程和他的创作有着内在的联系。第二,对母亲的强烈思念与他的唯美主义文学形成有很深的关系。第三,婚姻生活与其创作密切相连。第四,中国之旅对谷崎美学观念的形成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曾真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127-129
唯美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思潮,其源头在西方,谷崎润一郎是日本唯美主义思潮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他自然受到西方文学的深刻影响。但西方给他带来的影响与其说仅仅是欧洲的唯美主义思潮,不如说是包括唯美主义在内的19世纪中后期的世纪末艺术。具体来说,欧美世纪末文学对谷崎的影响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捍卫美的纯粹性与独立性,并在丑与恶中寻找美的存在。第二,反对文学对生活的写实的描摹,艺术应该游离现实。第三,艺术创作对于道德的排斥。第四,挖掘人类深层意识中恶的根性。第五,感觉器官的全方位探索。第六,“灵化肉感”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谷崎润一郎作为唯美主义的代表作家,在文学作品创作过程中表现出对美的异常追求。他的主要代表作有《文身》、《春琴传》、《细雪》等。本文试图从对官能美和女性美的追求两方面来进一步剖析谷崎文学中的美意识。  相似文献   

4.
余蕾 《文教资料》2007,(24):103-106
唯美主义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纯美的艺术形式营构、对自我人性的充分肯定和对世俗的睥睨对抗。张承志的小说创作,以其诗画美与音乐美交融的艺术形式、张扬完满人性和疏离世俗人生的生命态度,与唯美主义创作理念不期而遇,体现出明显的唯美主义倾向。但是他的这种倾向又不同于西方和中国二三十年代的唯美主义,他没有表现颓废、享乐的思想,在他的作品中充满着对人性、人道的追求以及对生命、自然的热爱。这些都使得他具有一种超然的气质。  相似文献   

5.
王尔德是唯美主义的倡导者,也是唯美主义的实践者。他的童话塑造了唯美的艺术形象,讲述着爱、美与艺术的故事,也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进行着一定的道德阐释。笔者从分析王尔德童话的创作背景与唯美主义观点开始,通过三个侧重点,挖掘王尔德的唯美主义观点在其童话中的具体体现,进而揭示唯美主义与现实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前期,新的西方流派和思潮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很大的影响,拓展一片新的空间。闽籍作家杨骚作为中国较早从事话剧创作的一员,他的创作尤其是早期的创作受到西方现代派影响较大,充满了唯美主义色彩,使他的剧作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魅力,也扩大了中国文学艺术家的视野,活跃了艺术思想,蕴含着各种文学因素和各种艺术观点的碰撞、交流和渗透,推动了"五四"个性文学的发展,加大了中国与外国文坛的交流。  相似文献   

7.
20世纪,新的西方流派和思潮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很大的影响,拓展一片新的空间.闽籍作家杨骚作为中国较早从事话剧创作的一员,他的创作尤其是早期的创作受到西方现代派影响较大,充满了唯美主义色彩,使他的剧作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魅力,也扩大了中国文学艺术家的视野,活跃了艺术思想,蕴含着各种文学因素和各种艺术现点的碰撞、交流和渗透,推动了"五四"个性文学的发展,加大了中国与外国文坛的交流.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创作和批评两个层面分别对邵洵美的唯关主义艺术实践予以解读。唯美主义诗歌创作、具有唯美色彩的印象主义批评和翻译一起,构成了邵洵美唯美主义艺术实践的基石,也使得他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为热情的唯美主义艺术的传道士。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名唯美主义作家,王尔德一贯蔑视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传统,反对只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反映生活的创作方式,其代表作《道 林·格雷的画像》在19世纪90年代上半期曾风靡一时,标志着王尔德写作生涯的转折.该小说无论是从叙事还是从哲理等各方面都体现了王尔德的唯美主义观念,融入了他对生活、艺术、道德的诸多看法,是王尔德的一次重要的美学实验.  相似文献   

10.
谷崎润一郎是日本唯关主义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家,其作品宣扬一种世纪末的颓废思想,通常都无视思想、感情或精神而注重强调绝对官能主义,充满了光怪陆离的情节和绮丽的色彩。都是因为作家在西方唯美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对一种绝境般的“臻美”的追求而形成。体现了谷崎作品既推崇西方唯美主义思想,又深深植根于日本民族文化中,是西方唯美追求与日本本土唯美传统的结合。  相似文献   

11.
谷崎润一郎是日本唯关主义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家,其作品宣扬一种世纪末的颓废思想,通常都无视思想、感情或精神而注重强调绝对官能主义,充满了光怪陆离的情节和绮丽的色彩。都是因为作家在西方唯美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对一种绝境般的“臻美”的追求而形成。体现了谷崎作品既推崇西方唯美主义思想,又深深植根于日本民族文化中,是西方唯美追求与日本本土唯美传统的结合。  相似文献   

12.
英国诗人约翰.济慈一向以唯美主义而广为人知,学界也一致认定并强调他的唯美主义创作风格,其实济慈的创作还有鲜明的民主主义倾向、社会情素和政治意象,纵观其诗歌创作生涯,其创作思想形成了明显的两个阶段,即讴歌纯粹美、抽象美和想象美的纯粹唯美主义时期和赞美现实美、生活美和真实美的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积极浪漫主义时期。  相似文献   

13.
前期创造社与日本唯美主义文学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期创造社深受日本唯美主义文学思潮影响,与日本唯美主义有许多相似之处:在文学观上,认为文学是超功利的,追求文学的“全”与“美”;在创作题材上,热衷于抒写病态的性刺激,尤其是写男性的嗜虐与被虐;在作品基调上,表现出病态的忧郁、青春的感伤、沉沦的恐惧等特点。然而,社会启蒙立场将他们与日本唯美主义者区别开来,他们主要是在技术的层面上认同日本唯美主义,只是希望以唯美主义尊重艺术之观念纠正五四文坛开始出现的非艺术化倾向。  相似文献   

14.
六月十一、十二两日下午,我院外语系、政教系先后邀请来昆参加全国美学会议的伍蠡甫、马奇二同志来我院作学术报告。伍蠡甫教授讲的题目是《英美文学中的唯美主义》,他从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开始,介绍了西方唯美主义的源流和现状。马奇同志的题目是:《什么是艺术?》他从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出发,阐述了艺术的特点和性质。  相似文献   

15.
徐志摩曾经留学欧美,从他的小说中也可见外国文学对其创作的深刻影响。本文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具体分析徐志摩的小说文本,阐述他在创作中受到了欧洲唯美主义文学的影响,他的小说具有唯美主义色彩的文风和特色。  相似文献   

16.
进入21世纪,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更多更具时代意义的变革,对生存的需要慢慢地被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所取代,艺术和艺术品不再仅仅是艺术家的个性的自我表达,每个人都可以在一个更加开放的、更具融合特征的范围里肆意地分享渗透在生活中的艺术情趣。在这种趋势下,公众的聚焦会直接集中到有明显风格艺术家身上,成功的艺术家总是在他的创作中融入个人性格、生活环境、对社会影响的反馈等因素,艺术作品也成为他创作意念、生活哲学、审美情趣和时代感受的表达,房龙在《人类的艺术》一书中阐述“生活是人类最伟大的艺术”我相信,生活也是艺术家的创意源泉和动力,于是本文从“艺术 生活”的理念来阐述艺术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艺术给予人们崇尚高品质生活的引导和启示。  相似文献   

17.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 这是古人在生活与艺术之间所总结出的精辟论点,深入生活,到生活中去寻求灵感,到生活中寻求与自己心灵相碰撞的艺术之花,既不作自然的奴隶,更不能闭门造车。 速写不但是一门可以独立的画种,同时它又是在为创作收集索材,为自己积累生活经验,培养对自然的感受和对生活的态度。 纵观中外一些著名艺术家,仅从速写本上就不难看出他们对生活的体验和认识以及与创作的紧密结合。如在全国影响颇大的“长安画派”就是在“一手伸向生活,一手伸向传统”,“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指导下创作出了…  相似文献   

18.
叶昼的小说评点,在中国小说批评史上有很大贡献。他的贡献在于他从文学的源泉、审美理想和创作方法几个方面为写实主义创作理论初步奠定了基础。在文学的源泉问题上,叶昼较为正确地回答了文学与生活、艺术虚构与生活真实的关系,他认为文学来源于生活,又在生活的基础上进行虚构。这种理论观点对我国小说批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李贺的诗歌,在艺术上存在明显的缺陷:一是感情不动人,二是意境不完整,三是风格幽冷险怪。究其原因。是由于他在诗歌创作中,颠倒了生活和艺术的关系,本末倒置,使其诗歌产生了形式主义和唯美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20.
叶紫是我国“左联”时期有重大影响的革命作家。鲁迅先生给予他创作上的热情关怀,亲自为短篇小说集《丰收》作序,并帮助出版。他在序言中对叶紫的创作给予很高的评价,指出:“作者还是一个青年,但他的经历,却抵得太平天下的顺民的一世纪的经历,在辗转的生活中,要他‘为艺术而艺术’,是办不到的。”“作品在摧残中也更加坚实。不但为一大群中国青年读者所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