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依据太平天国拜上帝教的"天下一家"的理论,以往学者常常认为太平天国家庭伦理道德的核心是平等观念。我们认为要真正了解太平天国的家庭伦理道德的实质,应该抛弃太平天国家庭的宗教概念,将视角转向洪秀全的凡间"小家庭",也包括太平天国普普通通的个体家庭,通过这些凡间家庭的认识,才能真正了解到洪秀全的家庭伦理思想,把握其内在本质。从宗法关系、家庭道德规范、夫妻关系、家庭男女角色、家庭异性关系和家庭伦理关系等方面看,在洪秀全的小家庭中实行的仍然是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思想,洪秀全的家庭伦理道德观是以男女大防、授受不亲为中心的,在宗教的幌子下,甚至比封建伦理道德更为落后和残忍。  相似文献   

2.
鲁迅与康德在某些哲学观念方面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契合。鲁迅的"中间物"、"绝大意力"与康德的"物自体"、"绝对律令"具有理论上的类似。但两者在哲学考察对象和伦理道德观念等方面又各有其特色。  相似文献   

3.
高校“急嫁族”现象的忧与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观念开始在女大学生中抬头,"急嫁族"群体正在很多高校中以"异军突起"的态势出现,这一现象已引起各方关注。女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严峻、享乐主义抬头、浮躁心态作祟、父母操办、落后性别文化观念沉渣泛起等都成为催生"急嫁族"现象的重要因素。如任其蔓延,其社会影响与后果将是严重的。要改变女大学生功利化的"急嫁"心态,需要社会、政府、学校、家庭、个人等多方面的努力。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观念开始在女大学生中抬头,"急嫁族"群体正在很多高校中以"异军突起"的态势出现,这一现象已引起各方关注.女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严峻、享乐主义抬头、浮躁心态作祟、父母操办、落后性别文化观念沉渣泛起等都成为催生"急嫁族"现象的重要因素.如任其蔓延,其社会影响与后果将是严重的.要改变女大学生功利化的"急嫁"心态,需要社会、政府、学校、家庭、个人等多方面的努力.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借古鉴今角度,反思在当今时代伦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阐述伦理道德教育的内涵及其重要性,明晰伦理道德教育实质。接着,分别从伦理道德教育的教学内容与次第、教学理念与方法等方面论述其教学之方。阐述伦理道德教育的根本是"孝"和"敬";其教学宗旨是长善救失;其教学理念是"戒定慧"三学;其教学方法是身行言教,唯有身教方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6.
文化产业要遵循市场化运作规律,它必须依赖于健全的法津制度,这是保障;在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由于缺乏一种"外在超越"的观念,其伦理道德容易发生偏差,造成制度演进和文化体制改革的阻碍因素.因此,文化产业发展不能出现道德缺失,这是关键.寻找传统伦理道德中缺失成分为今天发展文化产业所用是我们面临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7.
伦理道德批评在《文心雕龙》中有丰富的表现:"文之枢纽"里,其基本观点是"为文"应表现儒家伦理道德体系所包含的"仁孝"等诸多美德;"论文叙笔"中,刘勰从思想内容、文章体式、主体态度等方面提出了伦理道德的要求;"剖情析采"中,刘勰对具体的作家作品进行了伦理道德的点评、评判,其中有些批评稍显拘泥牵强。  相似文献   

8.
伦理道德不是一种自然的和永恒不变的社会观念,而是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发生变化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其含义、构成、作用和性质也各有特点。现代和谐社会所依托的伦理道德原则是建立在现代物质文明和文化背景之上的,与传统的伦理道德原则存在着经济基础、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等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9.
析动物类詈语的文化心理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列举动物类詈语,并将其按语言的构成方式进行分类。解释各词语的内在文化内涵,并分析动物类詈语的文化心理成因在于:动物类詈语来源于人类对自身的强调,如刚强博大为美的传统审美观念,尊尊贵贱卑微的心理;基于对动物的劣根性的认识,家庭观念、伦理道德以及民俗习惯等。  相似文献   

10.
儒学对中国古代小说有多方面的影响,而最能体现儒家文学观念的"文以载道"思想,对古代小说的总体构思更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与"道"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但从文论的角度看,"文"一般指文学,"道"一般指儒家之道,即儒家的政治教化、伦理道德、纲常名教等。儒家"文以载道"观念,对古代小说的创作意图、人物形象设计、情节构筑、审美追求等影响颇深。  相似文献   

11.
五十年代婚恋题材小说既反映又建构了一种心理和价值观:即恋爱、婚姻不是个人性的事件,而是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的社会事件。政治因素以政权的方式改变了婚姻的外部条件,也改变了社会对于两性关系的评价标准,并且重新安排了人们的社会地位。爱与不爱的自由不是出自个体内心的需求,而是一个无法选择的社会规范和集体价值观。而一种新的社会意识形态要内化为一个时代社会青年男女择偶的审美心理,必须得到传统心理的支持。  相似文献   

12.
简·奥斯丁在小说《傲慢与偏见》中通过对几起婚姻的描述,表明了她的婚姻观: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婚姻才会幸福,贪图金钱和情欲的婚姻不会幸福;财产和社会地位在婚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不应单纯地为了金钱而结婚。  相似文献   

13.
婚姻与爱情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话题,而在描写这类主题的作品中,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一直以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在这本书中,奥斯汀通过描写四对年轻人的婚姻与爱情,表达了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本文从爱情、金钱与个性三个角度,阐述了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那就是:恋爱婚姻与财产和社会地位相互关联,但恋爱婚姻不能仅取决于财产和社会地位,正确的婚姻应当建立在相互爱慕、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并且双方的性格也会对婚姻是否幸福产生影响。她既反对为钱而结婚,也反对轻率结婚,强调婚姻中感情因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朱子《家礼》是朱熹礼学思想的代表性著作,是自南宋以来影响最为广泛的一部"庶人礼书"。虽然历史上关于这部书的真伪问题说法不一,但近代以来已基本倾向于该书出自朱熹之手无疑。综观《家礼》,宗法制度是其实质和核心,祠堂制度和祭田制度体现出其特色,冠、婚、丧、祭的礼仪规约都是围绕着这三方面来展开的。  相似文献   

15.
五邑侨乡传统婚俗中,“自梳女”、“公鸡拜”以及“守切婚”和“冥婚”等,都是被扭曲的婚俗。而繁琐的婚嫁礼仪,既是古代五邑民间风俗的画卷,又是旧式盲婚哑嫁的自然形态。现代五邑侨乡的婚俗正在向多样化、现代化发展。五邑侨乡婚俗演变,体现了侨乡民俗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多元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关于先秦时期嫁娶季节的问题,学界历来说法不一。传统观点之一认为只有春季为依礼嫁娶之期,另一种则认为嫁娶之期在秋冬;令人则主张由于部族文化的差异导致先秦嫁娶季节以这两大系统并行。其实这些观点都是不切实际的,各种证据表明,先秦时期嫁娶实际是四季皆宜的。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部分高校大学生婚恋观状况调查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河北省九所高校1000石学生的调查,分析大学生婚恋观存在问题及产生原因,提出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是封建社会百科全书式的作品,其中反映了古代婚姻制度中的婚姻目的、婚姻方法、婚姻效力及消灭等众多问题,显示了古代婚姻制度中男女双方的不平等和众多不合理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访妻婚"是日本古代的一种特有婚姻形式,从大和时代开始盛行,一直延续到平安时代。平安时代是日本古代文学大放异彩的时代,鉴于文学作品本身的史料价值,从平安文学入手研究平安时代婚姻问题就具有可行性。从文学作品角度出发,梳理了迄今为止的研究中出现的各种观点,并对其中一些观点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正确对待史料及文学作品虚构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班内特先生是《傲慢与偏见》中的重要人物,他的幽默风趣、他的尖酸刻板、他的不苟言笑,使得班内特这个人物形象既立体又丰满。同时通过班内特这个人物形象的刻画,作者很好地反映了18世纪英国乡村生活的全景,嵌入了对自己家庭、婚姻等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