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御宅文化”已发展成一种有关网络生活的全球性文化景观。在中国,从“御宅族”上网目的的角度,可以将“御宅”式网络生活方式划分为四种类型。依凭无限的互联网资源,“御宅经济”创造出新的产业链,赢得了蔚为壮观的网络消费者族群。“御宅文化”也得以形成和发展,追求一种宁静致远的、元人打扰的、原始本真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发展,都市中出现了男女的一种新兴生活方式---“宅”状态。相应的,大学中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宅男宅女”。本文从“宅”的来源以及大学生中“宅”的表现,分析了大学生“宅”的成因、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来正确应对“宅”生活的到来。  相似文献   

3.
《甘肃教育》2010,(12):33-33
如今,宅之流泛滥成灾,不是“家里蹲”,就是“文化宅”。但是“宅”成极品,宅到浑然天成的人却不多。其实,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很多“宅男”,他们宅功了得,内力深厚到万人景仰的地步,恐怕就连号称最先兴起“御宅”风潮的老外看后也会佩服得五体投地。  相似文献   

4.
胡廑 《语文学习》2010,(7):40-44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传说有的雏鸟长大后.会衔食喂养衰老的母鸟,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反哺”。 人类社会也存在着类似现象.年轻一代对年长一代的文化影响被称之为“文化反哺”。千百年来,在以父辈对子辈施教为主流的正统传承方式下.文化反哺犹如潜流.隐而不显。但在迅疾变化的当今世界.年轻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反哺能力。他们在科学知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等各个方面。越来越明显地影响着年长一代。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角色常常发生转换。  相似文献   

5.
“宅”词新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宅"是最近较为流行的一个新词语.它不同于传统意义的"宅",是一个地道的外来词,源于日本."宅"词新义在中国本土化后,出现了一批宅族词.从"宅"到"宅文化"再到"宅经济",这些词深刻地反映了当今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并对人们的精神状态和生活理念作了很好的诠释.  相似文献   

6.
大众传媒与当代大众世界——论大众传媒的社会功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大众传媒以其先进的科学和技术制造和传播信息,对当代大众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它以跨越时空的能量,使人类生活空间距离缩小,使“信息爆炸”;它以强有力的渗透机制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使之走向“趋同”形成“流行”;它以独特的方式传播人类文化与思想,改变了人类的艺术思维方式,重构了人们的价值观念,整合了世界文化的结构,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大众文化生活。认识大众传媒的社会功能,有助于我们充分利用大众传媒更好地为当代大众世界服务。  相似文献   

7.
"宅",起源于日本,"宅文化"是典型的现代化产物。20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电影、动漫、电玩新生娱乐形式出现和互联网的大范围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就"宅"了。"宅文化"在20世纪80年代末传入中国后,随着互联网的蔓延,以惊人的速度感染着"80后"和"90后",他们也是"宅文化"的主题群体。"钥匙挂腰带,皮夹插后面口袋,黑框的眼镜有几千度……"周杰伦的一首《阳光宅男》形象描绘了"宅男宅女"们的生活状态。他们有的沉迷于网络世界,漠视现实生活的细枝末节;有的因各种原因逃离现实社会,一头扎进自己的天地:有的主动选择"宅"的生活方式或"宅"的新型职业。  相似文献   

8.
文化认同影响着人们的消费兴趣,从而制约着人们的消费决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朝鲜族的生活文化受到韩国生活文化的影响,出现了急于追赶韩国流行时尚、模仿韩国生活方式的“韩流”现象。虽然中国朝鲜族文化与韩国文化具有相似性,但两者消费方式的特殊性大于相似性,只有清醒地认识到朝鲜族社会文化的特殊性,才能建立良性的消费模式,促进朝鲜族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文化生活部分的内容目标指出:“评述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影响,说明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意义。”“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阐述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这些内容目标都涉及文化的功能问题。文化的功能也就是文化在社会  相似文献   

10.
御宅之眼     
[ONE]在动漫界有一个禁忌的单词.叫做Otaku。而“御宅”即是Otaku这个词的对应汉字,其本身就代表着悲剧、不幸、无趣等诸多含义。这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人们所定义的御宅们自两、  相似文献   

11.
周敏 《培训与研究》2009,26(3):33-35,66
现代人被现代媒介环境紧紧包围着,由于媒介竞争的加剧,媒介技术革新以及受众心理变迁等多重作用,媒介环境面临着复杂的结构性转变,持续变化的媒介环境将影响人们的道德习惯、价值观念、文化结构、生活习惯等。“宅男宅女”是目前一个新兴的名词,又被称为“御宅族”,反映了新媒介对受者特别是对青少年的影响。现在,“御宅族”在我国已渐渐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本文拟从媒介环境的角度,探寻新媒介对媒介环境的影响以及新的媒介环境与“宅男宅女”现象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日两国交往的日益频繁,社会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日语新词在中国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被广泛应用于生活、小说、电影、网络、媒体中。这些新词作为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及重要载体,体现了日本文化的特征及内涵。通过对"御宅族"一词的考察,总结了中日"御宅族"的共性和个性,窥探出中日文化的差异性,并探讨了如何实现外来新词的再创造。  相似文献   

13.
网络生活是人类不可逆转的生存境遇,同时网络的巨大利益和危机,也将人类推到两难选择的尴尬境地。网络危机的本质就是网络文化的危机,网络文化合理性的不足或缺失是网络危机的深刻社会根源。网络文化是网络生活的依托,网络生活必须依赖文化获得意义,重建网络文化是走出网络困境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媒体文化--传播过程中的开放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体文化是在传播过程中逐渐发展和形成的,所以媒体文化永远是传播中的开放体系,媒体文化与传统文化不同,它的发展定向不是由文化自身的内在逻辑所决定,而是由当代社会生活实践决定的,媒体文化是拼贴型的而非体系型的,因此它有巨大的包容性,并由一些基本话题组成.这些基本话题是向当代社会生活开放的.影响媒体文化发展的两大因素是社会的流行趣味与先进的传媒技术.  相似文献   

15.
教学文化唤醒内蕴着对师生的潜能、文化意识、生命意识、个性解放意识的唤醒。教学文化回归生活应以人的发展为价值追求。教学文化回归生活需要重塑教师教学生活,改造学生学习生活,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和营建生活性教学情境。当代教学文化还应激发师生主体意识,自觉践履教学的人文关怀,不断开拓教学文化精神养育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匈奴的动物造型艺术,受独特的生态环境影响成为其文化内涵的主要特征。匈奴民族不仅把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动物在器物上予以艺术化,还代表了经济类型、生活情景和民族性格,更具有深刻的图腾文化含义,这是匈奴物质文化和观念文化有机结合的象征。  相似文献   

17.
吉祥文化是人类向往和追求吉庆祥瑞观念的反映,它源起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低级阶段,并随着人类生存空间的拓展、创造手段的丰富及生命意识的增强而越来越曲奇庞杂.吉祥文化不仅是一种物承的文化,更有精神或信仰的成分.传统吉祥文化凝结着中国人的伦理情感、生命意识、审美趣味与宗教情怀,反映了吾国吾民的追求和向往,折射出民族的精神风貌,浓缩着难以割舍的乡土情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吉祥文化的内涵从大的方面来说可以分为四个层面,即物体吉祥、行为吉祥、语言吉祥、数字吉祥;就其生成的方式而言,则主要有谐音法、寓意法、附会法等.吉祥文化的生成是十分复杂的,往往是取其所需、任意自为、以自我为中心的.今天,吉祥文化已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经济领域,并越来越显示出其诱人的魅力,体现了无限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形态,对人们的精神生活正起着日益重要的影响。在高校里,网络生活已经成为了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网络文化全方位走进了大学生的生活世界,塑造着大学生新的精神生活。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过程中,要积极关注网络文化的建设,利用网络文化的优势特征,使网络文化成为宣传思想道德的新途径和新窗口。  相似文献   

19.
走向媒介文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大众传媒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媒介文化已成为当代文化的新景观或新现实。在正面当下问题意识和借鉴西来学术的基础上 ,要把“媒介研究”提升为“文化研究” ,走向“媒介文化研究”。由此初步解析当下流行的“媒介文化”概念 ,探讨媒介文化作为新型生活方式的特点 ,追寻当代中国媒介文化研究和批判的可能性及其限度  相似文献   

20.
用生命哲学解读教师文化,对增强教育的生命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文化品位均有现实意义。教师文化要在追求卓越中探索生命意义、启迪生命智慧、提升生命价值;要在教育实践中感悟生命的存在、生命的深不可测、生命的创造;要在教育活动中体现生命存在的价值认同、生命存在的主体间性、生命存在的生态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