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3 毫秒
1.
科研兴教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在设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蓝图时,把经济、科技、教育当作一个整体来考虑,明确提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靠教育”的指导方针,把教育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教育立国”、“教育立省”、“教育立市”、“教育立县”,已成为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现代价值观念。在全社会一个关心和支持教育的良好风尚正在形成。教育为立国之本,有振兴国家之功效。那么作为立国之本的教育又靠什么去振兴呢!笔者认为,振兴教育必须依靠科研。在正确的方针政策指导下,科研兴教是教育兴旺发达、蓬勃发展的成功之路。本文试就科研兴教问题谈谈看法,供同行们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2.
一、师专教师素质再提高的重要性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我国实施“科技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跨世纪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教育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振兴经济的根本在教育,发展教育的根本在教师。”实施素质教育,最终都要通过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落实到学生身上。因此,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教师,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3.
实施素质教育,是为了适应我国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党和国家向教育战线提出的战略任务,是时代赋予我国教育工作者的历史责任,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趋势。因为人类进入21世纪后,将是综合国力的竞争,人才素质的竞争。正如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所说:“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归根结底决定于国民素质。科技兴国,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最根本的还是依靠国民素质来兴国。所以,素质教育是兴国之本。”  相似文献   

4.
蔡元培先生是著名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教育家,是“现代中国知识界的卓越前驱”。本文拟就他的师范教育思想作一粗浅的探讨。蔡元培先生是一位由晚清翰林转向革命的民主主义者。他目睹帝国主义的大炮轰开了中国的门户,晚清腐朽的政治,萧条的经济,落后的文化使中国成了列强的肆虐之地。严酷的现实唤醒蔡元培先生寻求振兴民族之道。他在长期的探索之中,选择了“教育救国”的道路。他认为“改造社会,必先改造教育”,振兴民族,必先发展民族的教育,通过教育发展民族“自强的能力”,养成民族的“健全人格”,培养人民“独立不惧之精神”。他说:“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报告中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振兴经济首先要振兴科技”.还指出:“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人才.我们必须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充分阐明了经济依靠教育与科技,教育与科技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适应专科教育需要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适应专科教育需要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吴诗芬(合肥联合大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科技和教育事业充满着生机和活力。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推动着经济建设蓬勃发展。经济腾飞必须依靠科技,科技振兴必须依靠教育,教育改革与发展必须...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一直强调要把发展科技和教育摆在我们发展战略的“第一位”。按照这样的精神 ,1 995年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 ,确立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振兴科技和繁荣经济 ,必须坚持“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的方针 ,所以我们要千方百计 ,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 ,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 ,把教育问题解决好 ,因为教育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 ,是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振兴经济的先导。当今世界 ,人们把经济的竞争 ,通常看成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教育的竞争 ,把智力投资看成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因此 ,发展教育 ,特别是对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多 ,而经济、科学、文…  相似文献   

8.
振兴经济,关键在科技,基础在教育。教育事业怎样具体体现小平同志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从而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这是全党和全社会各界都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教育投资不断有所增加,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教育改革正在逐步深入,但是由于基础薄弱,欠帐很多,目前仍居落后地位。本文仅就我省实际对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问题作粗浅地探讨,以求具体的理解“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9.
所谓“星火计划”,是依靠科学技术,振兴乡镇企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计划。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农村经济政策的实施,农村经济取得了质的飞跃。农村的经济要想能够持续稳定地发展,必须依靠农业科技。于是,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在1985年提出了以科技振兴农业经济的“星火计划”,其宗旨是把科技星火撒向广大农村,指导八亿农民领先科技振兴农业,引导乡镇企业的科技进步,推动农村以科技为支柱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加速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什么是“星火计划”  相似文献   

10.
教育既是振兴经济的重要保证,又是人才培养的摇蓝。面对世界经济竞争、科技革命以及国际敌对势力推行的“和平演变”的挑战,教育肩负着“育人”与“服务”的双重任务。因此,如何坚持正确方向,提高办学效益,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从而使教育与经济结合得更加紧密,使“依靠”和“服务”的关系更加协调,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一、教育工作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办学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1.
广角镜     
科技兴国,基础在教育 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及一系列关于科技、教育和经济互相促进的思想构成了我们党提出的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其核心问题是坚持教育为本,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促进科技、教育和经济的协调发展,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12.
马相伯(1840~1939),是我国近代伟大的爱国者、思想家、教育家,他一生积极奔走于国家民族之前途,为中华之崛起排忧纾难、毁家兴学而不遗余力,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一、毁家兴学、教育救国同20世纪初许多中国知识分子一样,马相伯也认为兴国在于振兴教育。他说:“自强之道,以作育人才为本,求才之道,尤宜以设立学堂为先”。于是,他决心在中国兴办新型教育,培养救国救民人才。考虑到自己已年过六旬,个人力量有限,势不能久,乃请托耶稣会团体办学,传授欧美新知识,以应救国之需。1900年8月,他将其长兄马建勋所遗松江、青浦3000亩田…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四大确定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重申“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并强调“促进教育同经济、科技密切结合”。这是繁荣经济、振兴科技,推动职工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 一、职教同经济科技结合,既是搞好企业的迫切需要,又是办活职教的必由之路。因为企业经济振兴  相似文献   

14.
为了改变中国农村贫穷落后面貌,亟需大力发展农村科技文化、振兴农村经济——前者用以治愚,后者用以治贫,从而也就有效地捉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全面达到全民族的小康生活水平。然而,无论是发展农村科技文化还是振兴农村经济,都必须依靠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却有赖于教育。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乃兴农之根本;而教师却又是教育之关键。至于教育事业的兴衰成败和教育质量的优劣,则往往取决于教育方针和师资的水平、能力。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世界,人类的创新已成为一种精神、一种品质、一种时尚、一种行为方式,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面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只有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才能赢得主动。国际国内激烈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要科技兴国,关键在教育,而人才的培养,关键在创新能力的培养,它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败,国家的兴衰,是时代发展和民族振兴对我们提出的迫切要求,以开发人的创新能力为首要目标的创新思维能力教育,已为世界教育的主流。一、坚持务“本”对职业中专、职业高中…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要发展农村经济,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为此,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提出抓紧实施科技、教育兴农的发展战略。一、依靠科技教育振兴农村经济纵观历史,农业生产的每一次飞跃,都是源于科学技术的新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机械化、化学化的高投入以及不断进步的生产技术,使一些发达国家的农业生产取得了奇迹般的成就,而生物技术和其他高科技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正使世界农业又在酝酿着一场新革命。我国农村十多年来的巨大变化,农业经济的飞跃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的得益于科学技术。据统计,我国农业的增产有30%以上是靠科技进步的因素取得的。依靠科技振兴农村经济的“星火”计划,“七五”期间已安排各级“星火”项目27877项,完成14633项,不仅新增产值339亿元,新增利税81亿元,而且开发了100种适用于发展农村经济的配套技术装备,培训了650万农民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  相似文献   

17.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科技和教育摆在了“兴国”的战略位置,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真正转移到了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素质的轨道上来。这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次重大战略转变,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现就国家教委为实施“燎原计划”而建立的燎原广播电视学校,对于燎校如何适应新形势,落实“科技兴国”战略这一问题,谈一些个人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8.
经济振兴,教育为本。教育落后,科技贫困是河北省贫困地区经济贫困的根本原因,治穷先治愚,治愚抓教育。坚持“科教兴国”,解决科技贫困,教育落后的问题,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9.
“道”和“器”是中国古代的一对哲学范畴,早在先秦时代就提出来了。《周易·系辞传》中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认为“道”不能离开“器”而存在,提出“无其器则无其道”的命题,即是说“器在道先”。如果说“立德树人”是教育之“道”,那么信息化就是教育之“器”。“据器而道出”,“无器而道毁”。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阐明了教育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经济”,可以说教育先期发展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和制约着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有的党政领导十分重视教育的领导,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教育的发展促进经济的振兴,收到了显著的成效;但也有一些民族地区的领导,对教育与经济的关系认识不够,只注重抓经济建设,而忽视教育的发展,其结果是教育愈落后,经济愈不发达。 因此,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教育的发展影响和制约着经济的发展,而经济为教育的发展提供条件,决定着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民族地区教育与民族地区经济的关系亦然。 一、民族教育与民族经济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