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有的许多哲学教科书,关于社会意识的解说,多渊源于艾思奇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下称艾本),只是在具体论述上稍加修饰。艾本说:“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人们对于自己周围环境、社会关系、社会过程的认识。”说“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这当然是无可非议的,大家都可以同意;说社会意识“是人们对于自己周围环境、社会关系、社会过程的认识”,可就不一样了。其中的“人  相似文献   

2.
一、社会性软件概述 1.社会性软件的定义社会性软件是反映人们社会存在和社会关系,以及建立在这些特性上的进行信息交换的一类软件,是近几年教育领域内关注的热点之一,虽然国内外的专家对社会性软件的定义有不同的看法,但都强调其“社会性”。笔者认为社会性软件是一种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促进集体协作行为和用户社会关系网络的发生与发展,并以网络形式提供远程功能服务的互联软件。  相似文献   

3.
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人与共同体的关系表现为一种自然的依赖性。随着这种依赖性关系的解体,人的存在方式呈现为二重性。这种二重性构成资本主义物化社会关系的主要特征。物化的社会关系是资本主义社会存在、运行和发展的基础。由于资本本性的驱动和历史使命的内在要求,人类社会最终会扬弃物化的社会关系,克服直接的"自然必然性"的束缚,实现人的全面自由个性。  相似文献   

4.
集体主义是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可缺少的思想条件。为此,学校必须加强集体主义教育,把青少年一代培养成集体主义者。集体主义者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得到培养。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又说:“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这两个精辟论断揭示了“人的本质就是人的社会性”,以及“人的意识对社会的依赖关系”。任何道德品质的形成都是受社会制约的。因为道德是反映社会  相似文献   

5.
边玉芳 《父母必读》2023,(S2):50-53
<正>孩子的网络成瘾问题,恐怕是当代父母最大的育儿困惑之一,但更需要父母了解的是,其实解决这个难题的方法就在父母自己身上。数字时代,亲子关系的本质并没有发生任何改变。亲子关系对儿童青少年发展的重要价值无可撼动。这个社会存在很多社会关系,比如师生关系、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等等,但这样的关系都不具有自然关系,只具有社会关系。但是亲子关系是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相统一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6.
何谓意识? 这是解决“何谓意识形态”的逻辑基础。 何谓意识形态?马克思没有直接进行界说,但在《序言》中他实际上已经给我们提供了解谜的金钥匙。 (一) 《序言》中是把意识与存在对举而言的。 存在,是指人们的社会存在。 人们的社会存在是:由人们在社会生产中所发生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所构成的社会经济结构即现实基础。约言之,社会存在即经济基础,即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即社会物质生活过程(主要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意识是与存在即经济基础相对而言的范畴。意识属于与“基础”相对而言的“上层建筑”。  相似文献   

7.
浅谈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责任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当代中国大学生道德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缺乏道德责任意识”问题,应用“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和“有限道德责任观”等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剖析现状,提出试用传统的修身方法解决这一难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就社会历史观的意义而言,任何意识都是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功能也就是意识的社会功能。社会意识的功能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反映社会存在,维护或批判现实,调控社会和人的活动,以及社会意识的创新功能。一、反映社会存在的功能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之首要的和基本的功能。反映是认识的本质和基础。凭借这种反映,人类社会达到一定程度的自我意识,人们才能作为自觉的主体进行活动,发挥社会意识的其他诸功能。我们可以把反映社会存在称为社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一些哲学教科书对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这样论述的: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全部社会历史现象不外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这两大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谁是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因而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0.
一、关于人生价值的新认识 (一)政治视角:人生价值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关系可以分为两类: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人在社会关系的长期影响和作用下,由自然的人转变为社会的人。由  相似文献   

11.
在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教学活动中,一些哲学教科书在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上持这样的观点:全部社会历史现象可以分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两大类。二者谁是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因而,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它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2.
校园不是“世外桃源“,教师也不能不食“人间烟火“.学校犹如一个小社会,教师则是一个个“社会人“.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作为“社会人“,教师必然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社会现象和问题,必然要与学生、家长以及其他各色人等发生多种多样的关系.尤其是置身于当今这样一个社会关系相对丰富、复杂的时代,教师更不可能独居于远离俗世、不受外界任何影响的“理想国“.因此,他还要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只有这样,大而言之,他才能理智而又主动地适应社会,参与改造社会;小而言之,他才能妥善处理与学生、同事、领导、家长等的关系,为自己营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13.
上层建筑是马克思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上层建筑作为人与人之间在现实的生产关系(或经济基础)的基础上有意识地、自觉地形成的稳定的、普遍的、全面的社会关系,既包含社会存在的部分内容,也包含社会意识.社会的政治结构只是由社会的政治关系所构成的,而上层建筑除政治关系外,还应该包含其他种种社会关系,诸如道德关系、思想关系等.因此,政治结构无法涵盖上层建筑的内容,无法取代上层建筑.全面、合理地解读马克思的社会基本结构理论对于准确把握马克思的思想、正确认识现实社会的基本结构和矛盾进而解决现实社会中的种种问题都将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人的全面发展是理想和现实的统一。“人的全面发展”是实践的先行与指导,是人类的奋斗目标。首先,马克思主义视野中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存在形式是共产主义,而它是人类社会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共产主义社会实现有四个标志性条件:一、私有制的消灭,即个人所有制和共同所有制的统一:二、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生产资料极大丰富,劳动不是手段,而是需要。是自觉自愿的活动:三、社会关系的全面占有.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平等,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社会交往空间扩大到世界范围的交往和联系;四、超出血统、权利和金钱,强调“能力依赖”,而非“人的关系依赖”和“物的关系依赖”。  相似文献   

15.
刘思佳 《文教资料》2015,(4):24-25,39
社会知识是从知识的社会维度表示的概念与规范,是关于社会关系、利益、道德与制度的知识。从社会知识独特性的视角看,其根本特性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就其应然层面而言,社会知识具有"共识性与导向性";就其与对象的关系而言,它具有"规范性与强制性";就其适用的范围而言,社会知识具有"文化性与境域性";就其实践层面而言,社会知识具有"实践性与价值性"。根据其含义及其根本特性,我们需要从观察实践、模型化和价值分析方面对社会知识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社会存在感是虚拟环境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通过对社会存在感的定义、程度与测量等基本属性及研究缺陷等方面的阐释,对社会存在感理论进行深入的探析,肯定社会存在感理论在虚拟环境尤其是虚拟学习环境中的重要作用,以期提高虚拟学习环境的学习绩效。  相似文献   

17.
第四节教育和其他社会现象一、教育同社会联系的普遍性及其意义社会各种现象是多层次的,基本分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两大类。社会存在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和生产方式。也包括人们依据各种社会关系结成的各种人群共同体,如氏族、部落、家庭、民族等等。社会意识分为社会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的社会意识形式。前者属于一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后者不属于上层建筑,主要指自然科学、一部  相似文献   

18.
社会经济结构含义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经济结构含义界定中共中央党校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室曹新社会经济结构是人们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的总和。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社会经济结构概念的内涵有各种不同的定义,东西方经济学家对社会经济结构的理...  相似文献   

19.
正马克思曾经指出:"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如何理顺好这些关系、如何提高生活质量就涉及到了社交能力的问题。"由此可见,人作为社会存在的个体,具有社会群居性和主动交往性等特征,生活、学习、工作,都离不开相互之间的交流、沟通和协作。现实社会中,有些人在社会上"如鱼得水",有的人却"寸步难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具有良好交往沟通能力的重要性。学生在学习实践的进程中,作  相似文献   

20.
第七章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第七章的重点内容是历史唯物论关于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决定力量的原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等。 一、社会存在及其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 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①社会历史观是人们关于社会的本质、社会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及其一般规律的根本观点。②社会存在是不依人们意识为转移的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其中最基本的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③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中精神现象的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