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游记”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游记包括一切“游”而“记”的著作,如行役记、科学考察记、政治考察记、宗教考察记、风俗记、山水名胜记等,传统目录学中入史部·地理类,并不视为文学。狭义的游记则专指文学游记,它是散文的一种,记述旅途见闻,描写山水景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纯粹的文学游记收入作者的文集中,如晚明游记小品即属文学游记的典范。“域外游记”是指作者游历海外时所写的日记、笔记,也称海外游记、出洋游记、出国载记。  相似文献   

2.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表现了作者杰出的写作技巧。因之,成为被历代所传诵的散文名篇。究其原因.是因为柳宗元在继承前人山水游记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和苏轼的《石钟山记》都是游记散文。但是,这两篇山水游记与一般的山水游记不同,它们不侧重写景抒情,而是借记游寓理言志,别具一格。《游褒禅山记》精辟地论述了志、力、物三者的辩证关系,作者指出:要知难而进,才能极尽"非常之观";还指出求学时"深思而慎取"的重要性。《石钟山记》是一篇带有考辩性质的游记,强调对任何事物做判断,必须"目见耳闻",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被贬谪到永州以后写的一篇山水游记。它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保持了《永州八记》一贯的行文风格,观察入微,描摹细致。文章先写所见景物,然后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再写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  相似文献   

5.
柳宗元贬居永州期间,在游历了永州山水之后,写下了著名的游记散文《永州八记》表达了作者因景而喜的开朗的心情和因贬而忧的孤寂心情。《小石潭记》是“八记”中的第四篇,文中描写了小石潭竹树环合、水清石奇,游鱼活泼可爱、溪流曲折有致的景物特色。其中对潭鱼的描写,更是堪称绝妙。  相似文献   

6.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是他散文创作中具有高度艺术技巧和最富艺术独创性的一部分。而在他篇数不多的山水游记中,《小石潭记》可以说是一篇极具代表性的作品。《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文中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的孤凄之情。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石至奇、水至清、鱼至乐、境至凄。  相似文献   

7.
《永州八记》是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借写山水游玩抒写胸中郁愤的游记散文。这些文章反映了柳宗元被贬永州十年“千万孤独”的心情,他将自我的心态情绪、人生体悟、生活见解与山水融为一体,借山水自喻,托物言志,寄情感怀。从独特的心情、独特的山水、独特的文章、独特的贡献四个角度去分析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呈现其寄情于山水,绘山水以奇异;融情于山水,赋山水以灵魂的特色。作为山水游记里程碑式的发展标志,《永州八记》彰显了柳宗元作为一代文豪对山水游记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正>一、说课题《兰亭集序》二、说教材(一)本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将古代散文分为"记叙散文、山水游记散文、传记散文、议论性散文和抒情散文"五类,本课为《必修二》第三单元,也可以说是古代散文第二单元。作为山水游记散文,不仅描写自然景物、记游经历,还倾注了作者的兴趣和感慨,表达作者对人生、世事的感悟。如本文和《游褒禅山记》就是如此,又如《赤壁赋》在描写江月山川的同时,抒发了达观超然的情绪。  相似文献   

9.
柳宗元的文章多抒写抑郁悲愤、思乡怀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最为世人称道者,是那些情深意远、疏淡峻洁的山水闲适之作。《永州八记》是柳宗元山水游记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游记散文中的一朵奇葩,其艺术魅力历久弥新。而《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最负盛名的一篇。在这篇不到200字的作品中,作者以细致入微的手法,对潭水、岩石、藤蔓、竹树、游鱼等进行生动刻画,  相似文献   

10.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是他文学散文中最精彩的部分。他善于“漱涤万物,牢笼百 态”,突玻了六朝以来对自然景物作客观摹写的旧习,融情于景,使笔下的自然景物“自然的人 化”,具有独特的特征。总起来说,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散文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对我国游记文 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永州八记》是指柳宗元被贬永州所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和《小石城山记》等八篇游记。历代学者对这些文章作过永州八记研究,评价甚高。本文仅从艺术贡献方面作如下探讨。一、创山水游记的独立文体山水游记是散文的—种。它根据文学创作的原则,记述作者游历中的见闻,包括山川景物、名胜古迹及其感受等内容。在《永州八记》问世之前,我国确有不少作者写过景色优美、文辞典雅的山水风光的文章,可是,或不独立成篇,或纯客观地静态描摹,称得上山水游记的仍然不多,只有晋代高僧慧远所写的《庐山诸道人游石门山诗序》才可称为山水游记的最早佳作。它生动地描述了作者与众道徒游石门时“历险穿崖”、饱  相似文献   

12.
古代游记散文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始得西山宴游记》,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苏轼的《石钟山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相似文献   

13.
山水游记是柳宗元散文中的极品,也是作者人生审美情趣的结晶。他曾经被贬到湖南永州做司马,在此期间,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身世遭遇和环境的压迫,造就了他强颜为欢,聊以自慰,乐而复悲的心理。他把悲情的宣泄渗透于作品中,形成了他山水游记“凄神寒骨”的独特之美。  相似文献   

14.
游记散文是中国文学作品中历来广受喜爱的部分,也有许多佳作传世。游记散文中有优美的山水风光、丰富的人文景观,给人以知识,能陶冶人的情操。它又不是纯客观的描写山水,而是在刻画奇妙景象的同时,把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寄托于游山探奇的感受之中,使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契合无间地结合在一起。尤其是古代游记散文,融合主观与客观,知性、情感与景物和谐统一,使游记散文蕴涵着韵味和力量。  相似文献   

15.
柳宗元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的山水游记与寓言小品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因参加王叔文的革新运动而被贬于永州所作的《永州八记》则是他游记的代表之作,作品呈现的大都是奇异美丽却遭人忽视、为世所弃的自然山水。在描写过程中,作者有时直接采取象征手法,借“弃地”来表现自己虽才华卓荦却不为世用而被远弃遐荒的悲剧命运和对自己的被冷落深表惋惜和不平,具有“借题感慨”(林云铭《古文析义》初编卷五)的特点。《小石城山记》则是其中的优秀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16.
王思任是晚明名士,其散文和文学理论成就都颇高。王思任受心学的影响,认为旅游是人性所需,它满足了人精神方面的基本需求。因此在其游记中通过山水中名人足迹、碑文刻字的找寻,及在描摹山水时加入一些历史记闻、神话传说和对人情世态、民俗的描述,来突出景观的人文性,并使用修辞手法使一些景物人格化。而且在其游记中突出了对与人性相通“的情”与“趣”的追求。  相似文献   

17.
整体把握 《三峡》是一篇山水游记。文章着重描写三峡中巫峡的山势高峻,夏季水势浩荡,冬春水枯浪静的景象。景物特征鲜明,描写细腻生动,语言凝练、清新、优美,是一篇千古传诵的散文。阅读此文时,要一边读一边运用想像,把文字变成生动的图景,欣赏祖国江山壮美的景色,领会作者在写景中蕴涵的情感。  相似文献   

18.
陆游的散文名篇《入蜀记》是宋代日记体游记的代表作,对日记体游记基本格局的定型起到了重要作用,开启了日记体游记的人文转向。《入蜀记》文史兼长,为历代读者所激赏。人们不仅称扬《入蜀记》自然的文风与严谨的考证,亦对陆游寄寓其间的恢复之志与爱国情怀深有体察。《入蜀记》为读者构建了一方历史的山水和想象的空间,使读者得以在不同的接受情境中与放翁同游和对话,留下诸多带有私人印记的阅读体会。《入蜀记》对后世纪游类作品产生了深远影响,不但成为明清诸多日记体游记的仿写典范,对纪行题材诗歌的写作与编排亦有启发。  相似文献   

19.
李旭东 《学语文》2005,(6):16-16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是唐宋八大家散文中的文学瑰宝。它继承了《水经注》对山水描摹的传统.在此基础上融情于景,借景抒情.不仅用凝练的文笔、精华的语言描绘南国美好风物,而且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不幸遭遇、怨愤抑郁的心情融注其闻,文笔或峭拔或奇丽.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地位。柳宗元的山水游记的艺术价值主要表现在“永州八记”之中,而尤以首篇《始得西山宴游记》中的衬笔艺术为人所称道。  相似文献   

20.
《小石潭记》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除最后一课是古代诗歌外,前四课都是山水游记性散文,并且在初中阶段的文言散文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