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梅玉荣 《知识窗》2013,(13):1-1
似乎并未吸取央视关于“你幸福吗”的采访导致大众吐槽的教训.浙江卫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突发奇想,走上街头,高调采访路人“什么是青春”,结果也收获了五彩缤纷的答案。一位大叔自嘲说:“我们已经是青春的平方了。”一位大妈忧伤地回忆:“我那个年纪婚姻都是父母包办的。”  相似文献   

2.
罗西 《知识窗》2005,(8):42-43
采访一位著名的精神病医生,发现他有一个奇怪的口头禅:"我要去拜访一下我的病人."这口头禅很长,但是其中有个动词很特别,让人过耳不忘--拜访.  相似文献   

3.
造句     
小学时上语文课,老师让我们用"……非……不可"造句.从第一组开始,一个接一个来. 第一位同学挠了半天脑壳,终于冒出一句话:"我今天非造一个句子不可."老师也学他的样子挠了挠脑壳:"嗯,马马虎虎."  相似文献   

4.
柴静刚当记者时,去采访一位孤独症儿童的母亲.她是带着一种拯救弱者的心态去的,原本以为,对方一定会像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一样,把她这个无冕之王奉为上宾.没想到,那位母亲根本没把她这个大记者当回事,而是冷冷地说:"我不想跟别人谈我的生活."  相似文献   

5.
外教阿牛     
那天,我背着包,拿着课表,激动得早餐都没吃,早早地来到教室,去上我大学生涯里的第一堂课.课表上写着:英语口语,外教一. 从小学到高中,我从未见过外籍教师,心情自然激动万分.我找了个靠前的桌子坐下来,好奇地猜想传说中的"外教一"是何许人也.我焦灼不安地等待着,离上课还有三分钟了,却迟迟不见"外教一"的身影.教室里,唏嘘一片,甚至有同学说:"外教放我们鸽子."这时,一位衣着时髦、身形魁梧的外国男青年哼着不知名的小曲,在上课铃响的前一秒,欢快地走了进来.  相似文献   

6.
更多的钱     
一位在校的大学生急切地拨响了家里的电话:"妈妈,我又没钱了,请寄点钱过来,我的钱不够用啊." "没问题,孩子,"母亲答道,"你可不要乱花钱,要好好读书." 大学生点点头:"是的,我很努力,每天看书到深夜呢."  相似文献   

7.
陈萌 《大众科技》2001,(10):9-10
有一次去邻居家串门,偶然间与一位中学生扯起了成语故事.提及铁杵磨成针时,男孩说:"我知道故事发生在李白身上,我当然知道成语的含义,可是,我觉得故事还有下文."我怔了一下,对男孩说:"哦,你说说看."  相似文献   

8.
有一位新员工给我留帖子:"我想代表今年进公司的大学生问一句:我们为什么不受重视?包括岗位、住宿、待遇……我们的心情沉痛." 他的想法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一部分大学生的心声,这些心声是非常真实的,但现在我实话告诉你们:"你们当前肯定不会被重视,因为你们想要的不是被重视,而是被重用!"  相似文献   

9.
问苦楝     
清早,在上班的路上,我随手捡了一束小花,带到了办公室. 一位同事好奇地围观过来:"这是什么呀?" "苦楝花."我回答说. "什么?"她非常惊讶,"苦恋?这个植物的名字怎么这么有诗意啊!" 我忍不住会心一笑,没有再言语.  相似文献   

10.
小朋友李俊卿,刚刚睡醒,看到阳台下一位美女走过,自问:追? 这样冒失,人家以为你神经.我事后诸葛亮.李俊卿的回答是"宁可错搭一千,不可错过一个!"我反驳:问题是,这样很没有效率.李俊卿坦承:每天完成一定的搭讪量,总有收获吧?  相似文献   

11.
尔蜜 《今日科苑》2004,(1):10-11
一位老作家打来电话约我去采访。一听说采访对象是一位将军,我立刻来了兴头。我虽然是个小军嫂,但是我还没近距离地接触过将军,而且这位将军还曾是我们沈阳军区的首长,他就是原沈阳军区副政委艾维仁将军。  相似文献   

12.
居里夫人曾说:"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前苏联一位心理学家也说到:"有了好奇心,才有可能发现原先在视野之外的东西."要研究科学,好奇心很重要.只有好奇才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许多发明家的故事都向我们证明了一个道理:好奇心--发明家之心.  相似文献   

13.
初三那一年,我们搬进新家.邻居老文笑嘻嘻来道喜,后边跟条"尾巴". 这是我儿子文海."老文介绍说. 我"扑哧"笑,轻声嘀咕:"还文海呢,明明就叫螃蟹." 一屋子人在笑,就螃蟹不笑,狠狠瞪我.我也用力回瞪他,心想:哼,谁怕谁啊?在班上成绩那么差,上课还老爱吹唾沫泡儿,老师都叫你"螃蟹". 螃蟹爸坏坏地笑说:"啊?你俩是同学?哈哈,这下好了,亲上加亲啊.雪儿,你以后得管着文海.我就是被他妈给管好的."  相似文献   

14.
决定起跳     
男孩、女孩说:"将来我中学毕业了,离开家去读大学,那时就好玩了,我会很快乐,生活会很美好."大学生说:"将来我毕业了,获得了学位,找到了工作,有一套自己的房子,我会很快乐,那才是真正的生活.  相似文献   

15.
有道是:"识时务者为俊杰." 开学不到一月,亲戚的小孩就从学校打来电话,告诉我他进学生会了.我当然为他高兴.便鼓励他说:"这是好事.剐进大学就能进学生会,不简单."他在电话里得意地回答:"我是找学生会的老乡兼师兄帮的忙.听他们说,当了学生干部,以后入党、找工作都方便……"一阵抑制不住的兴奋后.他或许是自己感觉有哪儿不对,便小心地问:"你说,我这样做,好不好啊?"  相似文献   

16.
假设任你选择一种职业,你打算干什么?美国人的回答充分显示了干一行厌一行.一位军界要人说:"去乡间开一个杂货店."一位女部长说:"到哥斯达黎加的滨海游览区开一家旅馆."一位市长说:"改行当摄影记者." 假设有来世,你打算作何选择?日本有一百多位商人接受测试.其中,表示继续从商的很少,大部分人愿意当艺术家或学者.  相似文献   

17.
陈家忠 《今日科苑》2013,(2):115-117
当我采访完朱雅芬教授后,我感到异常的兴奋,便在地铁里去询问不同年龄段的人:"你知道郎朗吗?"人们一听郎朗就说:"知道、知道,他是一位很有名气的青年钢琴演奏家!"我又在微博上发布同样的问题:"你知道郎朗吗?"不到十分钟,就有上百位网友留言。郎朗是世界古典音乐新一代的领军人物,被誉为"当今世界最年轻的钢琴大师"、一位"将改变世界的年轻人"、一部"钢琴的发电机"。《纽约时报》称他为"古典音乐界中  相似文献   

18.
有位警察朋友对我的专业非常感兴趣,他经常向那些因奇奇怪怪的"流氓行为"被抓而最终又不得不尴尬释放的人隆重地推荐我.陆小丹就是拿着他写的"条子"找到我的.警察朋友在事先打给我的电话中说:"这个陆小丹可不一般,我们派出所可能要有'麻烦',所长说让您给调剂调剂."那语气是庄谐并重.  相似文献   

19.
据说,江苏省一位相貌平平名叫陈晴的女孩去应聘一家外资企业的行政秘书.同时竞争这一职位的有许多容貌姣好、学历较高的女士.早先进去的人都未被录用,办公楼外面是长长的轮候队伍.她突然走到队伍前面,对在场的招聘人员说:"总经理让我先进去."一刻钟后,她返回门口,说:"我被录用了,大家不用等了."众人听后,纷纷离去.总经理久等未见再有人进来,十分奇怪.她说:"她们全走了."总经理得知原委后,不但没有责怪她,反而当即录用了她.他看中的是陈晴的巧用"调虎离山"计所透示的创新和应变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一项在18世纪对催眠术的调查向我们指出了应如何看待21世纪的磁铁疗法. 在1997年8月11日的<今晚世界新闻>(World News Tonight)中,有一则未加核实的对于"生物磁学疗法"的报道.一位理疗学家解释道:"磁体是电能的另一种形式,现在我们认为它对人体具有相当强的作用."一个推销售价为89美元的磁石的家伙声称:"所有人都是有磁性的.磁体对每一个细胞均有积极的和消极的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