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深刻地揭示了阅读教学的本质。个性化阅读教学就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个性的教学。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了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首先,正确理解新课标精神,让教材成为“例文”和学生个性发展的渠道。其次,让教学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渠道。最后,在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细读与鉴赏能力,这是教学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唯本而教”与“个性教学”两种文本解读观上的迥异,对新课改“三维”目标的实现有着不同的影响。“个性教学”以其独特的优势更容易实现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价值追求,语文阅读教学由“唯本而教”向“个性教学”的转变是新课改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4.
语文学科是一门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阅读教学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本文从“依字而教”,张扬学生个性和“据学而教”,灵活驾驭教材两个方面阐述了新课改中识字与阅读教学的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5.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同,教师应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个性体验,在阅读时不要刻意追求“标准答案”。《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首先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因此,阅读教学应摒弃以往的“满堂灌”“满堂问”,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让他们在阅读教学中有所悟、有所得。  相似文献   

6.
纵观小学语文课堂,看似热热闹闹,有了民主和谐的氛围,注重了朗读的训练,也尊重了学生的独特感悟与个性表达,但教学的过程往往是疏导课文式的解读,重复学生已有的阅读知识与生活体验,缺少的是有深度的导读。涵咏文字的功夫!这就是“浅阅读教学”。所谓“浅阅读教学”就是指一种浅层次的,以简单轻松为最高追求的阅读形式。本文从构建深度阅读的平台和追求深度的对话模式两方面探讨了小学语文课堂“浅阅读”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是开发教学资源和确定教学策略的依据。就词读教学而言,目标的确定有其共性和个性,“共性”即《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学段目标,“个性”即每组教材的编写意图及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共性要求教师从学段目标的角度出发。《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共有10条,依这组教材来看,最主要的有:  相似文献   

8.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课文阅读教学占据了小半壁江山。而阅读课教学,应该包括处理好课文理解活动的基础上组织语言学习活动。课文阅读教学若是人的“大拇指”的话,那么语言点教学则是“食指”,“拇指”加上“食指”,才能确保课文阅读教学这张大手运行的实效。  相似文献   

9.
“内容分析式”是阅读教学低效高耗的症结,这是反思阅读教学历史、审视教学现实后的结论.崔峦老师旗帜鲜明地提出:与“内容分析式”阅读教学说再见.广大教师逐渐认识到,“课文内容”不是“教学内容”,“讲课文”不应成为阅读教学的主要教学形态.接下来的问题是,阅读教学“美丽转身”后,该往哪里去?与“内容分析式”说再见后,该教什么?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其基本任务自然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这应该成为我们“转身”后前行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陈娟 《现代语文》2005,(10):63-63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不仅帮助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特点,而且担负着构筑学生的“精神家园”、重塑学生“个性人格”、净化学生“灵魂世界”的重大使命。《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的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与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阅读。”这些已深刻揭示了阅读教学的本质,也暗示我们教师必须改变原来的阅读教学模式,由“独奏者”角色逐步过渡到“伴奏者”角色,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从自己的情感体验出发,去实现与文  相似文献   

11.
课堂应是“动”与“静”的和谐统一。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充满了“动”,听,课堂上充满着琅琅的读书声和此起彼伏的讨论声;看,教学过程中设计了极具个性的表演及形式多样的作品展示……这一切,使平静的课堂变得“热闹”,使单调的课堂变得“生动”。  相似文献   

12.
乔建慧 《考试》2009,(3):21-21
“阅读教学应重视感知、感悟、加强理解,逐步学会欣赏,并启发引导学生自己阅读和理解作品,鼓励学生有独立的见解。”新课标的颁布与实施,对我们的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它突出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强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可见,阅读教学为培养学生的阅读个性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从这一观念出发,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个性,就需要教师既要选好教学的切入点,艺术地突破;又要发挥引导作用,优化阅读教学。本文论述笔者在这方面的认识和尝试。  相似文献   

13.
陈永 《现代语文》2009,(3):62-63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差不多占据整个语文教学课时的70%,但不少学生经过多年的语文学习后,阅读能力还很低下,这说明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少、慢、差、费”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反观我们传统的阅读教学,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几乎没有在课堂上深入地自主地读过一篇课文,通常都是我们教师根据参考书提供的答案理解作品,然后再向学生解读,学生依据老师的解读,完成“标准化”阅读。这“唯一答案”的“一元解读”,悖离了阅读的本质内涵,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性思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加强补白训练提高阅读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萨特说:“阅读是学生自由的梦,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补白是阅读教学最具生命力的源泉活水,成为语文课堂教学最美好的追求。教师要富有教育智慧地创设一个教学情境,加强“补白”训练,使师生这两种生命体通过文本在情感、兴趣、人格、个性思维等方面得到交流与互动,实现知识乃至生命的同步发展,从而令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张扬的舞台,使我们的学生心中时刻涌动着生命的交流。  相似文献   

15.
张华 《教师》2010,(10):70-71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成为了老师们关注的一大焦点。不少老师认为:新课程的课文大都文质兼美,但不好教。很多选文的篇幅都比老教材中的长,个性也更为鲜明,阅读教学不好把握,教学时间明显不够;一些长文只能“匆匆而过”,难以引领学生品读“神韵”……  相似文献   

16.
管叶青 《现代语文》2006,(11):79-79,65
阅读教学中的词语教学是个“软肋”。公开课上,教师常常竭力回避或“浮光掠影”地处理这个环节,原因是很难出“彩”。即便在家常课中,词语教学也几乎“千课一律”——认读、理解、巩固,老三样。教学目的仅仅为了“扫清阅读障碍”,教学方法机械、单一学生不感兴趣,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17.
邱敏凡 《现代语文》2008,(12):25-26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一直是极为重要的部分,应当说阅读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而一直以来,僵化的考试方法及评价体系,严重地束缚着语文教学的个性培养。随着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以来,在语文阅读教学领域掀起了一股轰轰烈烈的改革浪潮。大家纷纷强调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个性,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与实验稿相比,2011年修订版增加了“教科书编者”这一角度,彰显了编者的地位和作用。笔者认为,这是因为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由于没有深入了解教科书编者的意图,过分注重张扬个性,以致在教学过程中架空教材、脱离文本的现象时...  相似文献   

19.
董玲娇 《考试周刊》2012,(26):52-53
受积习深厚,认识偏差,评估模式化等制约和影响,朗读教学已很难适应现代创新教育的需要,朗读教学流于形式,不能很好地结合学生的个性,带来了很多缺憾。但是朗读教学法一向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千教万教读为本,朗读对塑造学生的个性和情感熏陶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越来越重视。  相似文献   

20.
1.问题的提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前形成了这样一种共识:语文教学应当凸显语文学科的个性,立足工具,弘扬人文。在这方面,当前倾向性的问题是阅读教学往往“得意而忘言”,一味注重内容理解、人文感悟,忽视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甚至以“得意”为唯一目标,忽略语言的学习。这种失衡的做法,不仅不能有效地提高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