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方”,有棱有角,指管理的原则性、规范性;“圆”.有灵动感,指管理的灵活性、变通性。“方”与“圆”的辩证统一,即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是一种科学而艺术的管理方式。在学校管理中.“方”是学校的脊梁,“圆”是管理者的智囊,“方”能制“圆”,“圆”能补“方”。  相似文献   

2.
“方”,有棱有角,指管理的原则性、规范性;“圆”,有灵动感,指管理的灵活性、变通性。“方”与“圆”的辩证统一,即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是一种科学而艺术的管理方式。在学校管理中,“方”是学校的脊梁,“圆”是管理者的智囊,“方”能制“圆”,“圆”能补“方”。  相似文献   

3.
一个故事     
阿公阿婆自成亲时,就始终住在一座小山脚下。生活虽然平淡,但两人相依为命,感情一直非常好。阿公长着方脸盘儿;阿婆长着圆脸蛋儿。阿公喜欢方的东西:鸟笼是方的,吃饭用的盘子是方的,就连走路也要迈着四方步。阿婆喜欢圆的东西:吃的柿子是圆的,用的镜子是圆的,就连睡觉的时候也枕着圆圆的南瓜。可是,有一天,老两口吵了嘴,要分家。阿公说:“方东西是我的!”阿婆说:“圆东西是我的!”说完,阿公指着方的床,方的衣橱。阿婆指着圆的木桶,圆的脸盆。“屋子是方的,归我!”“柱子是圆的,归我!”“桌凳是方的,我要!”“桌腿凳腿是圆的,我要!”老两口东…  相似文献   

4.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主要实施者。因此,做好班主任工作对教育教学尤为重要,而做好班主任工作需要一定的艺术。从实践经验来看,班主任工作的艺术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方"与"圆"的艺术一名班主任实际工作水平的高底,主要体现在班主任工作方法的"方""圆"艺术上。所谓"方",就是班主任工作的准则和原则。所谓"圆",就是班主任工作的策略和技巧。班主任工作过于求"方",就会硬梆梆冷冰冰而失去人性化,也有悖于"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的古理;过于求"圆",就会丧失教育和管理学员的原则。班主任工作的"方""圆"艺术就是在"方"中求"圆",在"圆"中求"方",是"方"与"圆"的统一、相得益彰。具体来说,就是在班级管理的开局阶段和定局阶段灵活运用"方""圆"艺术。一是开局阶段,先"圆"后"方"。开局阶段,即班主任上任伊始阶段。此时,班主任对班级情况不是很熟悉,学员对班主任也不甚了解。在此阶段,班  相似文献   

5.
方圆     
大千世界,有方有圆。方刚劲,圆柔韧;方稳重踏实,圆流畅灵动。在人们心目中,方者为善,圆者为恶,方枘圆凿,格格不入。方者,如一代名臣魏征;圆者,如大贪官和珅之流。所以汉语词语中,“圆”常和“滑”连在一起,“方”常和“正”站在一处。方或圆,是一个人的个性特点。我不相信有人生来是“圆”的,但我肯定“赤子之心”一定是方的。当一步步远离了能被人以年少无知为理由宽容的年纪,当走出了家的荫庇要闯出自己的天地,当终于见识到外面世界的风雨的时候,在风雨的冲涮下,有的人选择了“圆”,有的人保持了“方”。保持“方”,需有极大的勇气。他们…  相似文献   

6.
领导管理有方与圆之分。方指管理的原则性,包括管理的规范和范围;圆指管理的灵活性,包括管理的技艺和策略。前者是管理的内在要求;后者是管理的艺术形式。班主任在学生思想教育领域也要讲究“方”“圆”艺术,即方与圆的辩证统一,也即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过于求“方”,会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人要成为真正有用之才,就必须学会为人处事,当方则方,当圆则圆。"方圆"二字,初看上去似乎自相矛盾,实则不然。方是规矩,是标准;圆是通融,是周全。二者各有其用,相得益彰。在做人时,需要方,要有自己做人的尺度,要舍得约束自己,要学会严格要求自己;在处  相似文献   

8.
方脸和圆脸     
山脚下住着一户人家,家里有位老公公和一位老婆婆。老公公高高的个子,挺瘦,长着方脸盘儿。老婆婆矮矮的个子,挺胖,长着圆脸蛋儿。方脸老公公喜欢方东西:他坐,要坐方凳;喝酒,要用方杯;就连走路,也要迈四方步。圆脸老婆婆喜欢圆东西:她吃饭,要用圆桌:梳头,要照圆镜;睡觉的时候不用枕头,枕一个大南瓜。有一天,老俩口吵了嘴,要分家。老公公说:“方东西是我的!”老婆婆说:“圆东西是我的!”好,就这么定啦,分吧。  相似文献   

9.
先方后圆是做人做事的一个自然规律,方是原则,圆是策略;方是基础,圆是升华,圆立于方之上则可稳矣。从师生的发展过程来看,终极目标也是追求一种方圆人格的境界。——校长手记  相似文献   

10.
我谈谈班主任工作的方圆艺术。所谓“方”,即工作的原则、规章制度。所谓“圆”,即工作的策略、技巧。班主任工作的艺术应该是“方”中求“圆”,“圆”中求“方”,“方”“圆”统一,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1.
领导管理有方与圆之分.方指管理的原则性,包括管理的规范和范围;圆指管理的灵活性,包括管理的技艺和策略.前者是管理的内在要求;后者是管理的艺术形式.班主任在学生思想教育领域也要讲究"方""圆"艺术,即方与圆的辩证统一,也即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2.
在“圆的认识”教学实录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个环节:教师向学生介绍古人对圆的认识.提到“圆出于方,方出于矩”。教师称,所谓“圆出于方”,就是说最初的圆形并不是用现在的这种圆规画出来的.而是由正方形不断地切割而来的.由正方形到八边形……边数无限增大,直至得一圆。对此解释,我们甚感疑惑,“圆出于方”是这样解释的吗?如果是,那后一句“方出于矩”岂不要解释为正方形是由矩形不断地切割出来的吗?  相似文献   

13.
儿歌     
啥是圆?啥是方?洗脸时候想一想:脸盆口儿圆又圆,擦脸毛巾方又方。啥是圆?啥是方?吃饭时候想一想:圆圆盘儿圆圆碗,方方桌子方冰箱。啥是圆?啥是方?坐车时候想一想:圆圆车轮转得欢,车窗方方亮堂堂。上下前后左右一二三四五六,上下前后左右:头在上,脚在下,胸在前,背在后,两手侧平举,指着左和右。左右上下前后,一二三四五六。儿歌~~  相似文献   

14.
学校管理者要深诸管理的“方圆”之道:“方”,有棱有角,指管理的原则性、规范性;“圆”,有灵动感,指管理的灵活性、变通性。“方”与“圆”的辩证统一,即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它是一种科学而艺术的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5.
水无形,器方则水方,器圆水亦圆,而水仍是水,无所谓方圆。水中有石,石有方正坚硬的棱角,经水流成年累月的冲刷,终是圆滑了,但坚硬的特质不改。水与石深谙方圆之道。水包容,该方便方,应圆则圆;石固执,经历磨砺,外表圆滑,心中依旧方正。  相似文献   

16.
“方”和“圆”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两种图形,然而它们给人的印象却是截然不同的,不知你发现了没有? 说起“方”,人们会想起方正、刚正等褒义词;而谈到“圆”,又会想到圆滑、圆熟。于是,人们多将赞美褒扬给予  相似文献   

17.
教师评价学生,在一定意义上主要有两种方式:表扬与批评.其中表扬是"圆",批评是"方".教师要想有效利用这两种方式,就应该做到"圆中求方","从圆到方".因为这个"圆"是推动学生进步的动力,也是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学生的成功源于信心,学生信心的形成往往源于教师的表扬和鼓励.但要用好这个"圆",教师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西北师范大学校训"知术欲圆,行旨须直"是20世纪40年代黎锦熙先生为毕业生题词的两句,来源于先秦诸子《文子·徵明》中"智欲圆,行欲方"。《文子》中解释说:"智圆者,终始无端,方(旁)流四远,[如]渊泉而不竭也;行方者,直立而不挠,素白而不污,穷不易操,达不肆志也。""智圆者,无不知也;行方者,有不为也。"《淮南子·主术》中也有上面所引文字,个别字句稍异。由此,我们可以对西北师大校训有一个明确的、确切的解说。黎先生题词在这两句之后还有"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是引了王维的两句诗而分别省去末尾的"直"、"圆"二字,让人们在思考中加深对"知术欲圆,行旨须直"二句中"圆"、"直"两字含义的记忆与理解。黎先生之所以引录了王维这两句诗,也应反映了他在当时西北师院建校初期对周围环境的感受。  相似文献   

19.
还有一次,讨论做人是“方”一点好还是“圆”一点好。一开始,很多同学认为当然是“方”好。随着讨论的深入,大家认识到在大事情上应当“方”一点,而在小事情上可以“圆”一点。最后有位同学说,即使是在大事情上坚持原则,“骨子里”很“方”,但是“面子上”,表达的方式也还是可以“圆”一点的。  相似文献   

20.
在学校管理中,笔者体会最深的是:坚持以人为本,需要在加强对人的管理过程中,正确处理好约束与调动、服从与协调、使用与培养、求同与求异等"方"与"圆"的关系。约束与调动——应是"从圆到方"怎样"从圆到方"辩证地处理约束与调动的关系?关键在于"从圆"两个字。"从圆"就是强调"调动",凡事从调动着手。争取人心,力求把有形约束化为无形约束,寓约束于调动中。人的管理首先是人心的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