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适应IT业对软件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提高软件工程专业学生软件开发实践能力,江西农业大学软件学院在成熟的"3+1"办学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针对学院已有师资开发实践经验不足问题,探索将软件企业里具有丰富开发实战经验的软件工程师请进校内课堂,对学生的实验课程及暑期实训进行现场教学和指导。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改革探索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软件项目开发实践能力,为培养实用型软件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西安邮电大学以"IT应用型人才实训中心"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作为实施工程教育改革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作为载体,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形成其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全程参与分阶段实施IT卓越工程师培养过程的校企合作创新模式,取得良好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由于IT产业的高速发展,我国紧缺大量的生产一线的软件技术人才.高职院校担负着为IT业培养输送应用型、技能型"软件蓝领"的重任.为适应IT产业发展和软件企业岗位需求,旨在探索高职院校应用型、技能型"软件蓝领"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以及加强与之相适应的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4.
适应IT产业需求培养高职"软件蓝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觎  刘国萍 《职教论坛》2005,(15):32-34
由于IT产业的高速发展,我国紧缺大量的生产一线的软件技术人才.高职院校担负着为IT业培养输送应用型、技能型"软件蓝领"的重任.为适应IT产业发展和软件企业岗位需求,旨在探索高职院校应用型、技能型"软件蓝领"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以及加强与之相适应的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5.
Hybrid混合开发模式利用Android/IOSNativeUIWebView作为底层,采用本地编码与远程服务器进行通信,采用HTML、CSS、JavaScript等富客户端技术对显示层进行处理。该模式具有较为优秀的跨平台性、快速的软件更新、媲美Native代码的运行效率,在降低开发成本的同时保证了较好的用户体验,兼具NativeAPP和WebAPP的优点。设计基于Android混合开发模式的软件架构,同时利用Android线程间通信技术以及工厂设计模式对架构进行优化改进,提高移动应用程序的开发效率。  相似文献   

6.
Android是以Linux为核心的手机操作平台,在基于Android系统的移动智能手机平台上实现"躲子弹"飞行射击游戏的设计与开发,使用工厂开发模式,设计各种可以扩展的类,采用参数即函数的算法处理,随机产生子弹、敌人和碰撞。  相似文献   

7.
报告提出了湖北IT教育的发展对策。进一步扩大IT教育规模.调整IT教育结构,建议我省高校进一步扩大IT教育的规模。同时.借鉴印度等国的成功经验.一方面依靠高等院校培养出类拔萃的软件工程师;另一方面通过职业教育培养大批的软件人才,进一步调整我省IT教育的结构。提高教育质量;大力推行产学研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8.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目的是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目前的培养模式一般采取在校学习和工厂实践结合进行的方法。实施过程中,需要更加密切地与企业共同培养人才。其中的实践教学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重要环节,本文以我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于为例,就其中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引言:软件工程师在lT行业里绝对是个大众职业,几乎每个IT企业或多或少都需要这样的人才,也正因为如此,软件工程师一直是"人见人爱",需求量非常大,但也经常有IT人感叹,做软件如何辛苦,如何消耗青春,比起付出的,他们收获的真是太少太少.  相似文献   

10.
卓越工程师培养是教育部"十二五"规划中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点举措,立足培养具有通信及IT特色的卓越通信工程师人才及强化四项基本素质。结合通信专业课程"计算机通信网"的教学实践,从卓越课堂、卓越实验、卓越实践三个方面重点阐述了技能加素质的人才培养探索模式,最后量化了人才五项评价指标作为卓越通信工程师的衡量标准。  相似文献   

11.
为了培养实用型、复合型的国际化软件人才,对已有软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研究并建立"2+1+1"应用型软件工程师培养模式,即2年基础教育、1年实践强化和1年企业实习。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突出工程实践教育特色,形成比较完善的课题体系,与企业建立起校内外实习和实训基地,在不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积极拓展就业方式。多年实践结果表明,该教学体系取得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2.
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西安邮电大学以“IT应用型人才实训中心”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作为实施工程教育改革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作为载体,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形成其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全程参与分阶段实施IT卓越工程师培养过程的校企合作创新模式,取得良好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随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推行,已有的软件工程师培养模式的不足逐渐凸显。以天津城建大学软件工程师人才培养为例,研究卓越工程师背景下软件工程师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构建"2+1+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按照知识、能力、素养要求对课程体系进行整合和优化设计,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大力提升软件工程师人才培养的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4.
为使高校培养的人才能够满足企业需求,经过调研和分析,提出一种软件工程师通用人才培养模式,从课程建设的标准、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模式、课程的运行机制等方面,详述了该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法和思路。该模式注重校企校共建课程,突出岗-课一体化,采用"课堂+网络"课程双轨动态运行机制。通过教学实践证明,软件工程师通用人才培养模式符合现代教育规律,适应高素质人才培养需求。  相似文献   

15.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将行业企业的参与作为成功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关键。本文以大连工业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为例,阐述了校企协同培养模具卓越工程师的机制构建、培养模式、具体举措和培养成效。以期为"卓越计划"参与高校和企业合作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适应IT业对软件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大学软件学院应以实施创新实践教育为主线,以加强实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校企合作"3+1"办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抓手,通过建立软件工程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等措施,努力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软件项目开发实践能力,为培养实用型软件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与新龙科技集团通过"引企入院"的合作方式建立了软件学院。由于它的就业岗位明确,使得软件学院既是学院,又是工厂,学生既是学生又是员工。教材建设、课程建设随着实际岗位的需要而调整,有效地解决了IT类专业人才市场与学院培养的衔接问题。  相似文献   

18.
校企合作培养是实现"卓越工程师"目标的重要途径。文章分析了我校校企全程合作实施"卓越计划"的校企生三方激励机制、产学研结合的培养模式、校企合作的主要环节及校企合作保障体系等方面采取的措施。该方案兼顾学生、学校与企业三方面的需求,以"强能力、保就业、促发展"为导向,依托校企合作共建的实习基地,采用"3+1"的培养模式及"1+3+1"课程教学体系,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卓越IT人才。该模式经过3年多的实践运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理论应用能力与动手能力迅速提高。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从学生高就业率及各方高满意度的调查证明我校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同类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陈觎  刘国萍 《职教论坛》2005,(5X):32-34
由于IT产业的高速发展,我国紧缺大量的生产一线的软件技术人才。高职院校担负着为IT业培养输送应用型、技能型“软件蓝领”的重任。为适应IT产业发展和软件企业岗位需求,旨在探索高职院校应用型、技能型“软件蓝领”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以及加强与之相适应的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座谈访问等方法对IT业软件工程师的职业锚类型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软件工程师的职业锚类型排在首位的是生活型锚,其次是挑战型锚,创业型锚和技术能力型锚.研究还探讨了职业锚类型与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发现软件工程师的挑战型锚对工作满意度的各个构面都有显著的贡献.在IT企业招募新员工时,拥有挑战型锚的软件工程师对工作的满意度将会更高,对工作的贡献也将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