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阅读一篇文章,切忌只读字面。读得肤浅,必定不能真正走进文章,不能真正领略文章的妙处。《田园诗情》是一篇典型的写景文章,描绘了"牧场之国"——荷兰的田园风光。田园,是这篇文章的血肉;而诗情,则是它的灵魂。细读这篇文章,可从美景、自由、宁静、幸福这四个不同的层次,欣赏荷兰田园上浓郁的诗情。  相似文献   

2.
摘要:阅读一篇文章,切忌只读字面。读得肤浅,必定不能真正走进文章,不能真正领略文章的妙处。《田园诗情》是一篇典型的写景文章,描绘了“牧场之国”——荷兰的田园风光。田园,是这篇文章的血肉;而诗情,则是它的灵魂。细读这篇文章,可从美景、自由、宁静、幸福这四个不同的层次,欣赏荷兰田园上浓郁的诗情。  相似文献   

3.
<田园诗情>是一篇抒情散文,重点从"牧场之国"的角度来展现荷兰的独特风情,抒发了作者对如诗如画的荷兰风光以及安详生活的赞美和向往之情.备课前,我仔细研读了课文,发现课文很像"行板"(音乐术语,指稍缓的速度而含有优雅的情绪).  相似文献   

4.
王少安 《人民教育》2012,(Z3):28-31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第六单元围绕"乡村田园"组织了四篇课文,其中精读两篇:《乡下人家》、《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略读两篇:《牧场之国》、《麦哨》。单元提示中讲到了本单元的要点:随着课文的学习,走进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体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并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  相似文献   

5.
王维受济世用世的儒家思想、以禅为尚的佛家思想、自然洒脱的道家思想的综合影响,形成了其空观思想和空境的创作风格。他在山水田园诗中很善于"空"与"静"交织,诗情与禅理互融,借助"空渺"提升诗歌意境。  相似文献   

6.
赵丽 《文教资料》2010,(19):4-5
初唐的王氏家族中的王勃和他的叔祖王绩,虽为同族,但是田园诗风格迥异。与王绩超然、恬静的隐士之歌不同,王勃的山水田园诗情感激荡而富于青春幻想。  相似文献   

7.
《渔歌子》一文是人教版第八册第六单元第23课《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三首词。这个单元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主题编排。目的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学文,感受田园的诗情,体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语句。  相似文献   

8.
芦洪波 《考试周刊》2014,(23):15-16
本文针对高中学生鉴赏古代山水田园诗的困惑,重点论证知人论世的原则对解读古诗的重要性,主要结合典型诗人及其诗歌阐述古代山水田园诗情感复杂矛盾的原因。对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提高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9.
王维是唐代声名最盛的山水田园诗人之一,他的山水田园诗在唐代诗坛上大放异彩。同时,他被后人誉为"一代文宗",可见其散文成就在唐代散文史上也是令人瞩目的。王维的诸多散文中充溢着浓厚的诗意,主要表现在诗语、诗情、诗境等方面,突破了前代古文的束缚,对后世散文的创作具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范稀宇 《教师》2020,(5):108-109
田园种植课程是我园在省级课题背景下生成的活动,自实施以来,幼儿们和教师积极参与其中,还获得了许多家长的支持,我们在田园种植的实践与研究中不断发展与进步。文章从以幼儿为本,"促"发展;以教师观察为基点,"生"活动;以家长资源为载体,"得"经验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旨在让生活走进田园,让田园源于生活。  相似文献   

11.
田园诗情     
本文开头一句话就勾靳出荷兰特色.“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后面则把重点放在牧场上,以亲切平和的笔触。画出了充满“田园诗情”的“真正的荷兰”,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抒发了作者热爱和平、憎恶战争的感情。文章在自然随意中显示出作者描写技巧的高明,笔调活泼且不乏幽默,读起来给人一种轻松感、舒适感。  相似文献   

12.
<正>一、抓住文章特征,找寻阅读路径不同文体,不同类别的文章有不同的特征,教学时首先要抓住这些特征,学生熟知了不同类别文章的特征,学习时就会"顺藤摸瓜",阅读理解起来就会容易得多。如古典诗歌的突出特征是情景交融,意象和意境是古典诗歌的基本要素。阅读古代诗歌,就要引导学生从感受意象意境入手,在分析意象的选择、意境的营造中进入诗境,体会诗情和作者的匠心。如古典诗歌中的咏物诗大多采用象征或托物言志的手法,具有言在此而  相似文献   

13.
山水田园诗是传统诗歌中的重要诗类,在各个学段、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中多有涉及.对语文教学而言,教好、教懂山水田园诗,不仅有着应试选拔的眼前之需,更有籍此涵养性情、养成人格的文化之用.诗中对于"山水田园"的细致描绘是山水田园诗于名于实得以存身的根基所在.山水之形、田园之境,承担着描摹独特自然景象、反映别样生活情境的现实效用,同时又承载着涵咏诗人复杂情绪、寄托作者内心情志的写作目的.山水田园诗是复杂的,其复杂在于"山水田园"技术呈现的种种可能,以及此中深隐着的意义取向之差异.只有明确"山水田园"呈现可能,理清其中的写作意义取向,具体山水田园诗作的理解才有可能,由此生发的文化浸润、人的养成等教育诉求才可能实现.  相似文献   

14.
王维和孟浩然是盛唐诗坛两颗璀璨的明星,他们共同将盛唐的山水田园诗创作推向顶峰。二者又别具诗情与个性,在人生、创作、思想和风格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但二者也有内涵丰富的共性,使二人在文学史的长河中并称于世,共同哺育后代诗人的创作。  相似文献   

15.
《新作文》2007,(Z2)
文章,"意为帅"。立意,深刻或浮浅,新颖或浅俗,决定着文章的审美价值。那么,是什么决定文章立意?一、生活态度:黄昏有画意,夕阳有诗情"写作是对生活的审美",作者的生活态度,决  相似文献   

16.
心灵的感动     
在吉林省老干部大学,我结识了许多诗友.我们成立了"日新诗社",大家推荐我当编辑. 每当翻开一大堆诗稿,我便会沉浸在诗情画意中.审改山水诗,随着"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中的闲云野鹤,感受大自然的天然妙趣,沐浴明媚阳光,看云卷云舒,听春雷阵阵;赏崇山峻岭、田园秀色,闻鸟语花香、昆虫呢喃……忽而高山流水,一泻千里;忽而大海翻腾,波涛滚滚.  相似文献   

17.
声乐艺术的"多维化"结构形成了表现过程中丰富的表情机制,即诗情、曲情、声情。这"三情"经过不同的阶段、不同的主观感受、不同的时间过程,最终形成了一个具有新质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8.
连瑜 《黑河教育》2010,(7):42-4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②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③带领学生品味课文优美的语言,背诵并摘抄自己喜欢的段落。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把中国现代“田园抒情小说”放在历史的发展中作纵向系统的考察研究。文章认为,在现代文坛上,活跃着一支田园抒情小说流派。文章着重论述了不同时期废名、沈从文、孙犁三位代表作家的交互影响及其对前人的不断突破,指出了他们田园抒情的共同特征及其审美差异,并概括地点出了该流派在当代文学的影响与地位。  相似文献   

20.
沈从文和孙犁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以表现浓郁的乡土色彩见长.有着独特创作风格的作家。他们的乡土小说,都有着田园牧歌般的诗情,都以表现美和善的人性为基点。在很多方面展示出相似或相同的特征。但在田园牧歌的调子里,在对人性的探索与追求中,他们的创作思想、艺术手法等又有着很大的差别,使得他们的乡土小说呈现出各自独异的特色,各显风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