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傅惜华的《元代杂剧全目》、《明代杂剧全目》、《清代杂剧全目》、《明代传奇全目》与庄一拂的《古典戏曲存目汇考》对古典戏曲存目进行了全面的研究整理,给戏曲研究者提供了诸多便利。然而由于明清史料浩繁,汇编时有遗漏。笔者把读书之时遇到的剧目与庄一拂、傅惜华剧目书进行核对,发现了一些未被收录或收录有误的剧目,这里把其中比较清楚的剧目予以考订,给从事剧目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高宗元是清代中叶诗人,也是一位戏曲家。但关于他的生平资料特别是生卒年,过去学术界都不甚了了。已故著名旅美戏曲研究专家邓长风先生所著《明清戏曲家考略三编》、庄一拂先生《古典戏曲存目汇考》、蔡毅先生《中国古典戏曲序跋汇编》以及李灵年、杨忠两位先生主编《清人别集总目》、柯愈春先生所著《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都著录有高宗元,而于作者的生平不得其详。笔者顷读丁丙辑《武林坊巷志》,在"东西坊二"所属"双陈巷"条,和"卫所下"所属"普济堂"条,同时见到了沈赤然为高宗元而撰的《候选州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我国已经出版了相当数量、较高水准的戏曲研究工具书,代表了古典戏曲文献研究的基本成就。如:阿英编《晚清戏曲小说目》(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1954年8月)、梁淑安、姚柯夫编著《中国近代传奇杂剧经眼录》(书目文献出版社,1996年10月)、庄一拂编著《古典戏曲存目汇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12月)、《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3年8月)、郭英德编著《明清传奇叙录》(河北教育出版  相似文献   

4.
本文所论及的明清戏曲作家都是各种戏曲目录书中生平事迹不详或无考的,小文对这些明清戏曲作家的名号、里居、别署、生卒年、生平事迹等,进行了新的考证,供中国戏曲史研究者参考。一、刘珏庄一拂《古典戏曲存目汇考》(以下简称《汇考》)页二五二据《传奇汇考标目》别本著录刘珏《张解元墙头调莺燕》杂剧,并云:"刘珏,字远义,大都(今北京)人。"  相似文献   

5.
清代乾隆年间的戏曲作家徐燧(1732—1807年)及其戏曲创作向未引起足够重视。徐燧,字鼎和,号榆村,别署镜缘子、镜缘主人、种缘子等,江苏震泽(今吴江市)人。所著杂剧、传奇多种,除已佚之《双环记》、《联芳楼》传奇外,今存《镜光缘》传奇和《写心杂剧》。《写心杂剧》又称《写心剧》,由近20折  相似文献   

6.
从1907年4月到1918年1月之间,《申报》曾陆续发表传奇杂剧十七种。查检已出版的有关近代传奇杂剧的曲录曲目和工具书可知,《申报》所刊传奇杂剧绝大多数是以往曲目著作及有关工具书未曾著录、未为人知之作。揭示它们,必将丰富近代传奇杂剧剧目和有关戏曲史实,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7.
明末李雯《破梦鹃》杂剧未刊稿的发现,引起治戏曲史学者的重视。徐立《古杂剧〈破梦鹃〉初探》一文,对该剧撰者李雯、序作者徐芳等未加以考订,对近人题跋中的某些失误,也未予以辨析订正,就轻易将所谓杨慎的《太和记》,当成最早的川剧作品,"这以后就出现了一个断档","《破梦鹃》杂剧的发现,为我们弥补了这个断档的缺陷"。本文则认为《太和记》非杨慎所撰,而是明代许潮的杂剧作品;李雯根本就不是四川文士,而是明末清初江西南城县的戏曲作家。明代川籍作家的剧作,与川剧是两个概念,不可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8.
宁献王朱权在历史上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皇子,然而却遭到朱棣的陷害与压制,屡遭陷害,命途多舛,只好寄情音乐,习古琴而写杂剧,编纂音韵书籍,写作戏曲剧本,留下了《神奇秘谱》、《荆钗记》等诸多重要的戏曲、音韵学作品。  相似文献   

9.
宁献王朱权在历史上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皇子,然而却遭到朱棣的陷害与压制,屡遭陷害,命途多舛,只好寄情音乐,习古琴而写杂剧,编纂音韵书籍,写作戏曲剧本,留下了《神奇秘谱》、《荆钗记》等诸多重要的戏曲、音韵学作品。  相似文献   

10.
王少华 《档案》2014,(3):18-20
正关汉卿是元曲集大成的作家①,他以自己的辛勤劳动,为我们写下了60多种杂剧,现存18种,而且其中还有残缺不全的。但就这仅存的十几种杂剧,已足以看出他的巨大成就。悲剧如《窦娥冤》、喜剧如《救风尘》、爱情剧如《拜月亭》、史剧如《关大王单刀会》等。《录鬼薄》与《元刊杂剧三十种》著录本剧剧名为《关大王单刀会》,《脉望馆抄校本古今杂剧》本作《关大王独赴单刀会》。王季思先生主编的《全元戏曲》②是以脉望馆本为底本,其他各种版本作为参校。《关大王独赴单刀会》是一出历史剧,取  相似文献   

11.
本文辑录50余年来元曲作品选注本书目,酌情收入少量有关重要的通代选本,旨在展示新中国时期本领域的编纂出版成就,并为读者查访使用提供索引。一、元杂剧《元人杂剧》,邵曾祺选注,上海春明出版社1955年出版,列入《中国文学名著丛选》。《元人杂剧选》,顾学颉选注,作家出版社1956年出版。《元人杂剧选》,顾肇仓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出版,以后又多次重印,每次都有所修订。最新版是1998年版。《元杂剧选注》,王季思等选注,北京出版社1980年出版,列入《中国古典文学普及读物》丛书。《元代包公戏曲选…  相似文献   

12.
周蔚 《兰台世界》2014,(10):146-147
元明二代是戏曲获得极大发展的时期,不少人或者通过创作杂剧曲谱,或者通过品评杂剧曲谱,以让杂剧更能满足世人的需要。《太和正音谱》是宁献王未到20岁的著作。  相似文献   

13.
元明二代是戏曲获得极大发展的时期,不少人或者通过创作杂剧曲谱,或者通过品评杂剧曲谱,以让杂剧更能满足世人的需要。《太和正音谱》是宁献王未到20岁的著作。  相似文献   

14.
傅占衡傅占衡著有《湘帆堂集》二十六卷,乾隆七年族裔傅钦俞刻。此集乃同邑友人陈孝逸编,孝逸为撰目录后序,数其戏曲著作说:"有《董糟丘杂剧》、《崇明寺塔曲》,俱有义趣,并不附本集。文长之附《四声猿》,玉茗之附《四梦》,非古法,吾不敢效也。"编者视戏曲为儿戏,指摘徐文长及汤显祖集中附有剧作,他在编辑傅占衡文集时汰去戏曲作品,以至傅氏剧作佚而不存。集中卷六载有《箫洞虚小传》,记制箫艺人轶事,情趣横生。张潮《虞初新志》据以转载,于是此文广为流播。北京图书馆藏《湘帆堂集》,卷首有成芳和辛丑墨书:"占衡父名櫆,天启间官给事中,入阉党。犁牛有子,不得以所自出  相似文献   

15.
俗话说一剧之本,本子是一剧的灵魂。《绍兴鬼戏》这次能够在2000年中国电视戏曲展播活动中获专题类金奖,这与作家陈逸老师的神来之笔是分不开的,当然还有整个编导组的共同努力,《绍兴鬼戏》正是在这种良好的基础上共同作用下才取得了成绩。绍兴鬼戏是有目莲戏的底蕴的。从中国戏曲史来讲,目莲戏《目莲救母》杂剧始于北宋,据考证唐代已有目莲经。《目莲救母》杂剧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绍兴鬼戏》的化到位,就是说调吊“目莲戏”起于宋  相似文献   

16.
《错中错》作者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错中错》是显示清代传奇向京剧过渡轨迹的重要文本,但对其作者情况我们一直了解不多。本文以《错中错》的诸序跋为基础,结合《痴说》的序跋,断定其作者为纪荫田。进而依据其中线索,翻检《畿辅通志》、《同治直隶绵州志》等,辨明《错中错》作者姓纪,名树森,字荫田,号勉痴子,河间献县人,生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卒于道光九年(1829)之后,并对其生平作了简单勾勒。  相似文献   

17.
《文苑导游录》中曾刊载九种近代传奇杂剧,这一事实为以往学界所不知,本文对这些剧本的作者生平、故事梗概、版本流传等进行了考辨评述,指出这些新见近代传奇杂剧具有重要的戏曲史价值和戏曲文献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唐宋时期是戏曲目录的萌芽时期.本文揭示戏曲目录的早期形态,并全面解析唐宋官私目录和戏曲文献的关系,剖析戏曲目录产生的源流.重点分析了宋末《武林旧事》“官本杂剧段数”对戏曲剧目的著录及其对戏曲目录发展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俞平伯(1900-1990),著名学者、文学家、红学专家,对《红楼梦》的研究有重要贡献。他在上世纪20年代就活跃于文坛,至80年代末仍耕耘不绝,成果丰硕。他在书评领域里,也有很大的成就。俞平伯评书的领域很宽广,长于对古典作品的评论,尤其是对小说、诗词、戏曲的评论最多。对现代作品也有不少评论。序跋、随笔、读后感是他书评的主要形式。他在《人间词话》序中说:  相似文献   

20.
<正>本丛刊精心选取近现代中国(晚清与民国)各类士人的日记、书信、奏折、笔记、诗文集、诗话、词话、序跋汇编等,为读者提供宏大的中国近现代史叙事背后的历史细节,展现大变革时代的个人生活图景。第二辑十三种:《翁斌孙日记》、《张佩纶日记》、《吴兔床日记》、《赵元成日记(外一种)》、《1934—1935中缅边界调查日记》、《十八国游历日记》、《潘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