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太极拳运动起源、太极拳文化在大学体育教学中传承、太极拳运动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探索.研究发现,太极拳运动起源与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传承根基在于中国传统文化;太极拳运动具有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关键之所在,太极拳在大众健身如火如荼进行的今天,其天人合一的思想正是和谐的精髓之所在,太极拳运动在和谐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对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本文拟从多角度、多层次对太极拳运动进行剖析,探寻其在和谐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和谐的校园文化,办学理念是灵魂;制度和人文环境是保障;太极拳中的“太极是和谐之极限”是载体。太极拳是使人无限趋近和谐极限而进行的身体与灵性的运动方法和修炼方法。太极拳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对和谐校园文化的承载能力与整合作用是无可比拟的。  相似文献   

4.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的精粹,因其强身健体及自卫功能是吸引众多大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的重要因素,其次太极拳运动特有的娱乐性和交流性也是使武术运动在大学生中倍受欢迎。通过推动太极拳在高校中的发展,适时地弘扬和传承武术文化,对发展和谐人文校园环境、培养大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传承民族文化精神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和谐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内在的关联,一方面,和谐文化在理念层面为思想政治教育立心明旨、在方法层面为其立规定则、在实践层面为其创设条件;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因其鲜明的政治性、导向性而在和谐文化建设中发挥控向作用、支撑作用和评判作用。把握二者的内在关联,有助于推动和谐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双赢发展。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其根本宗旨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我国传统体育文化讲究人与自然、人的精神与体魄之间的和谐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有着内在一致性.因此,和谐性这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应是我国精神文明的重要内涵之一,研究传统体育文化和谐理念,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上的借鉴作用,有助于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从中国传统哲学范畴探析太极拳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理论分析法、进一步探析中国传统哲学对太极拳基础理论与实践的认识.太极阴阳学对太极拳的产生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是太极拳哲理思维的基础.太极拳是一种自然规律形成于客观社会中的文化现象,太极拳的作用在于全面地促进人的身体、思想、精神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精髓与需要。中国传统哲学与太极拳的关系,有很多东西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大学文化的时代使命是促进人的和谐发展,人的和谐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理念的时代表征,在大学文化视野下人的和谐发展是由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构成.在大学文化视野下人的和谐发展不仅是理论建构也是社会的实践活动,可以通过大学文化建设的各种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9.
社区作为现代社会的最基层组织单位,是人们生活、运动和交际的主要载体,也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空间,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谐社区的建设当然成为和谐社会的基础,而社区文化的和谐则是促进和谐社区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和谐校园.旨在均衡有序,协调促进,同舟共济,和谐发展。校同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建设的一部分,既涵盖了学校办学理念、校风培养等方面的“意义结构”,又决定着学校各类群体的行为方式、价值取向和彼此信任.而校园文化建设又分为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凝聚民族意志、时代精神、传承文化精华的爱国爱校,集体主义、主人翁意识、严谨勤奋、求实创新、诚信友善、乐于助人等文化载体,熏陶了师生的精神情操,提升了人的品格素养,主流文化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决定作用的日趋明显,  相似文献   

11.
论民族文化的雅与俗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文化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表层文化、中层文化和深层文化。民族文化有雅俗之别,而礼则是传统雅文化的核心,是俗文化的升华。礼是不断演变和外向辐射的;礼与俗之间是相互影响的。礼不断外向辐射影响俗的变迁,俗则部分地不断上升为礼。雅与俗如果隔绝,就是民族文化衰败的前兆。在现代中国社会,任何时候都要自觉地为雅文化与俗文化按照其自身固有的互动规律进行沟通创造条件,并积极促进之,从而达成民族文化的"自觉",来回应全球文化一体化带来的冲击,这是一个极其重大而重要的命题。  相似文献   

12.
作为人类文明摇篮的埃及 ,不仅创造和辐射了自己独特的文化 ,而且吸收与融汇了其他文化。埃及在它几千年的历史中 ,起着融合与创新东、西方文化的纽带作用 ,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文化、语言与跨文化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文化大系统下的一个子系统,语言是文化的表现形式。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独立存在,这就在客观上要求我们在语言学习中对跨文化知识要有足够的重视。全面提高我们的语言能力,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4.
诚然,化的发展不能与社会实践相脱节,要以社会实践为基础,然而决不能忽视化研究对化发展的促进作用。化研究的真正科学态度必然是批判性的,但这种化批判精神必须是建设性的“批判”,必然是实践批判和理论的批判的辩证统一。富有批判性的化研究能把新问题的探索和理论上的创新当作不可替代的任务,使化研究成为一种真正的创造性和建设性工作,成为社会主义化建设的精神动因。  相似文献   

15.
陆育红  齐鸣 《海外英语》2011,(10):279-280
Culture study has become a new trend in the acdamic fields, no matter what you are involved in is literature study, social study or the image study. People more and more focus their attention on cultural phenomena. While to what is culture in nature, pepole have different perspectives.Compared with the conception of society, the nature of culture is illustrated in the paper, and it is furthered to analyze how to define the scope and object of the cultural study.  相似文献   

16.
纵观中华文明的历史,中国文化的生命力正在于不断的丰富和发展中,在于它的多元性和包容性。福州作为历代福建省首府,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对全省起到了引领和辐射作用,并形成独具地域特色的闽都文化。闽都文化对中华文化的主要贡献,一个是在宋代,开闽学先河,承理学南传、成理学重镇。另一个是在近代,禁烟拉开中国近代史序幕,《瀛环志略》迎来中国社会启蒙时代,《天演论》开启中华民族心智,有力地推动中国近代社会向规代社会的转型。  相似文献   

17.
从南北朝时期开始,直到清朝为止的一千五百年左右的时间里,东北民族在中国北半部建立区域性政权(北朝,辽,金)和大一统政权(元,清)的时间长达七百五十年,占这段历史进程的二分之一。东北民族文化在与中原汉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中成为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文化多元互补历史格局增加了新的因子,促进了中华文化的整合,更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蜀文化是四川西部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古老蜀族创造的文化。蜀文化包括三星堆文化期、十二桥文化期和战国文化期,也有学者认为其上限相当夏末商初。河南省西部的伊洛盆地是夏王朝的都邑所在,学术界普遍认为在该地发现的二里头文化即夏文化。两种文化之间隔有高山大川,从考古的发现来看尚没有夏和之后的商势力到达四川盆地的迹象,但以几种极具个性的器物来讨论,二者之间是有交流的。  相似文献   

19.
试论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企业文化已成为未来企业兴衰存亡的关键因素,而企业文化必然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既有积极意义亦有消极影响。企业文化对传统文化应采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态度。  相似文献   

20.
现代城市文化在内在构成、相互关系、发展机制等方面与自然生态环境中物种之间、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形态存在着很多相似之处.因此,从文化生态学角度去研究城市文化,解读地域文化与外来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相互之间所存在的差异以及城市文化的多样性特征,可以更好地把握城市文化中文化元素的差异性与多样性,并且在认知的基础上解决文化差异性与文化多样性相统一的问题,以实现现代城市文化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