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学科知识介入高等教育研究是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的需要。我国高等教育研究领域中的多学科知识大多是在西方文化土壤中形成的,是西方文化意识形态的反映。多学科知识作为承载西方文化信息的话语,用来解释我国高等教育问题时未必都能相容。研究者只有对多学科知识与我国高等教育问题的文化认知差异进行历史与比较分析,才能发展并创造出我国高等教育学科独特的理论。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学正处在走向成熟学科的阶段,我们要以多学科方法来促进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从高等教育研究的对象、高等教育理论的科学属性和高等教育研究的任务来看,高等教育学必须采用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多学科研究方法是高等教育研究的根本方法。高等教育的多学科研究要朝实际问题的解决和理论改造两个方面努力,高等教育研究必须坚持“开放、包容、合作”的学科建设特点,并且要逐渐向跨学科研究范式过渡。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的多学科研究是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科学化的必然要求。《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一书不仅深化了高等教育学的理论研究,而且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高等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应正确理解和运用高等教育的多学科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4.
蒋铁汉 《考试周刊》2010,(33):205-207
高等教育研究从学科创立之初追求唯一独特的研究方法,到后来提倡的多学科研究方法,再到混合研究方法以及有结构的多学科研究方法的研究探索,是一条从学科建设角度的一条清晰的研究方法历史演进路径。对有结构的多学科研究方法的探讨将对高等教育学科建设作出积极贡献,是高等教育研究方法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多学科研究被认为是高等教育研究独特的方法论。然而,对于多学科研究的性质及其局限性,长期以来少有关注。高等教育研究者根据各自的理解、兴趣和能力运用多学科方法开展各自的研究,其多学科研究长期处在单纯借用其他学科的观点说明高等教育问题的初级阶段。这一方面使得多学科研究的效用受到削弱,另一方面带来一些背离高等教育研究目标的问题。多学科研究的整合性机制旨在将多学科研究由初级阶段推向高级阶段,使高等教育研究更好地为高等教育理论和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6.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高等教育研究者们开始求助于多学科的研究方法,掀起了多学科研究的浪潮。近年来,中国高教研究工作者也开始重视多学科研究,并明确提出把多学科研究作为一种教育研究方法。鉴于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尝试从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方法释义、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的背景和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的发展方向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高等教育研究具有鲜明的学科指向性,多学科研究方法引入高等教育研究也未改变其学科指向性。近30年的高等教育研究表明,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只是在某种程度上完成了学科的外部建制,内部建制还任重道远。其原因主要在于多学科研究的引入还停留在学科性视角层面,方法论视角在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中还未受到足够重视。欲达臻学科建设之目的,既要重视多学科研究的学科性视角,更要重视立足高等教育实践,从方法论视角开展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最终实现从学科性视角到方法论视角的转向。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学科在30年的发展中,其方法论经历了由"单学科"研究到"多学科"研究,再到"跨学科"研究的发展路径。单学科研究因其对自身学科的固守而走入困境,不得不转向多学科研究;多学科研究为高等教育学科建设提供了新思路,促进了学科发展,但因其研究视角的分散和割裂使其难以胜任高等教育学科建设方法论的重任;跨学科研究作为当今其他学科广泛运用的研究范式,成为现代学科发展的基本路径。高等教育研究应尽快实现由多学科研究向跨学科研究的转向,并以此方法论推动学科建设发生根本性突破。  相似文献   

9.
学科建设和应用研究的需要使高等教育的多学科研究成为必须,多学科研究进而被上升到高等教育学研究方法的层面,论者们对此方法的认同度不一.从方法论上看,多学科研究方法的表述是不严格的,作为研究方法而存在缺乏说服力,它更多的是一种研究的思维取向或研究类型.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中的一些认识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等教育的多学科研究虽然被高等教育理论和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也为大量的研究者所运用,但在开展多学科研究的原因和实际做法上存在着很多误区。这些误区的存在影响着多学科研究的顺利进行,并进而威胁到高等教育研究的进展和理论的成熟。澄清这些误区,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高等教育的多学科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