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白局"是南京地区极富特色的一种民间说唱艺术,是历史上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娱乐形式,但由于种种原因现在已经濒临失传。笔者基于"白局"传承的调查分析,联系我国现行的音乐教育中对于乡土艺术的态度及教学状况,从而引发出对南京"白局"传承的思考以及对本土音乐教育课程开发的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2.
南京白局是南京地区唯一的原生性地方曲种,并已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音乐曲牌在其生存发展中,不仅是其音乐风格特征的标志,而且还是其艺术的重要载体。就南京白局音乐曲牌而言,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与类型,一种是纸质文本的曲谱;另一种是口口相传的口传曲牌。尤其是口传曲牌在当下南京白局传承传播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故此,聚焦南京白局"口传曲牌",并以此为研究对象,进而揭示南京白局口传曲牌之实质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对智慧城市、数字化传承体系等相关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对国内外文化遗产数字化现状进行讨论,特别对北魏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现状及意义进行分析,进而基于智慧城市的视角构建北魏文化数字化传承体系,包括北魏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分类体系、北魏文化数字化传承策略体系、北魏文化数字化传承方式体系、北魏文化数字化传承技术体系四个部分,设计了北魏文化数字化传承共享平台,对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创新性传承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访谈等研究方法,对高黎贡山区域云南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了研究.探讨对其进行文化保护、传承的基本价值原则、文化重心及注重保护与传承过程中注重对文化的甄选,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与传承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羌族音乐内容丰富,源远流长,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以及如何对之进行有效的传承与保护,值得各界对其进行长期的关注和研究。北川羌族音乐随着赖以生存的文化与自然环境的改变呈现出它与羌族音乐的共性与个性,目前不仅拥有一批非遗项目和非遗传承人,还在积极探索着多样化的传承形式。本文采用口述史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北川大量同一群体(从事音乐教育与表演的人群)的访谈,认为北川羌族音乐的传承呈现出传承人传承、团队传承、学校传承和民俗传承四种形式。这些传承形式是北川人在历史与现实的双重文化视野中,坚守传统文化并以此提高他们物质生活水平和丰富其精神生活内容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6.
高校校园文化传承与创新对弘扬与继承社会优秀文化具有重要作用。在此过程中,高校应秉承统一性、多样性、创新性与传承性原则建设与创新校园文化,借助新媒体技术增强校园文化渲染力与影响力。针对新媒体技术背景下,对高校校园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机遇进行深入分析,并于新媒体视角下提出创新与传承校园文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维吾尔族达瓦孜的状况进行了实地调查,从达瓦孜师徒之间的交往着手,对师徒关系的产生、交际的背景、师徒关系的案例、达瓦孜技能学习等方面进行了考察。认为维吾尔族达瓦孜艺术的保护与传承应从保护传承家族开始,并提出了从静态与动态保护与传承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在对开封盘鼓的起源、音乐特征及演出形式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挖掘开封盘鼓的教育意义。同时对开封盘鼓传承过程中的几种有效传承模式的进行分析,总结开封盘鼓在传承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与不足,以期为其他民族文化的传承提供一定参照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嘉应学院学报》2019,(4):25-30
在中共十九大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进入了新时代,客家文化与中原文化一脉相承,坚持对客家山歌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就是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基于田野考察的基础上,从新时代的视角对兴国客家山歌传承方式的变易、传承模式的多维建构、传承与创新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客家山歌传承方式的创新,旨在促进客家山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高职音乐教育是当代教育的重要环节,其教育意义和责任不仅仅要求学生学会音乐知识,还要求当代大学生能够对音乐文化进行传承和发扬。目前,对于群众歌曲文化学习与传承非常欠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对群众歌曲文化进行系统学习,将音乐教育与群众歌曲文化相结合,探讨两者之间密切的联系,对音乐文化进行传播与传承。  相似文献   

11.
革命是大多数的人民群众,对一个不公平的制度的反抗。冯白驹用“不是山藏人,而是人藏人”揭示琼崖革命胜利的原因,道出了人民群众才是革命者的真正靠山。然而,人民群众从对革命的认识到对革命的追求,直到积极投身于伟大的革命实践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文章从近代琼崖的经济、政治、社会、民生等方面的史料分析入手,具体分析了琼崖各族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于革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长篇小说《五陵原》中的尚白菊"爱而不得所爱,但又不能忘其所爱",长期的灵肉分裂、爱恨情仇终致她最后病入膏肓,赍恨以殁。尚德九既"刚毅果断,雷厉风行",又见色起意、淫人妻女,是一个集善恶、强弱于一身的矛盾、复杂人物。尚大清则是一个从容淡定、经验老到的乡土政治家的典型。作品恰到好处地运用承载着丰富地域文化信息的方言俗语,渲染出浓郁的地方色彩,描绘出一幅幅色彩斑斓、鲜活有趣的民俗风情画。  相似文献   

13.
李芳 《钦州学院学报》2009,24(4):118-121
继承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同时也是一项古老的法律制度.继承制度的产生与发展,都与其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息息相关,不同社会条件下形成的继承制度犹如是年代久远的传统文化宝藏,都值得人们去发掘探寻.比较我国唐代与古罗马的继承制度,两者存在既有共性又相区别的形式.在继承内容上,唐代以身份继承为主,而古罗马是以身份继承发展至财产继承.在继承方式上,我国唐代继承制度以法定继承为主,而古罗马继承制度是以遗嘱继承为主.在继承主体上,我国唐代女子继承权受限,而古罗马继承制度中继承权男女平等,因此研究这两种不同的继承制度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特困民族传统精神文化对文化传承的内容、形式嚣特点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云南特困民族传统精神文化对文化传承的影响主要体现为:为达到通过精利文化的传承来强化认同意识的目的,族源、族谱、族称的传承成为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核心内容;为保证槔神文化的有效传承,对文化传承的方式提出了特殊的要求;传统精神文化的独特性使传承过程形成了血缘性和神化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从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看,汉代妇女在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方式中均享有身份(爵位、户主)继承权和财产继承权,这是封建社会后世女子所无法比拟的;汉代家庭中不同身份的女性。其继承顺序是不同的;汉律对女性继承权的保护与汉代社会背景与观念有关。  相似文献   

16.
遗产本是逝者留给亲人的慰藉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却经常成为引发家庭矛盾的导火索,其中主要原因是遗产分配之间的实质不公。诉诸实践中的种种问题,我国亟需引入遗产归扣制度予以规制日益增多的继承纠纷。在党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民法典》实施之际,在保留继承制度特色的前提下,结合民族优势对归扣制度予以改进移植,使其契合现代继承法理论发展之动向,是实现我国继承法法律制度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继承开始之后,由于种种原因,继承人的继承权会受到非法侵害,为保护继承人享有的继承权,制裁侵权行为人的民事违法行为,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和公民的合法权益,各国法律均赋予继承人以继承回复请求权。  相似文献   

18.
刘丽 《成才之路》2020,(9):142-143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家风传承都是培养人才、促进社会发展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而在家风传承中,母亲这一角色的作用没有任何人能够替代。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大环境下,家风传承也应重视对核心素养的培养和传承,发挥母亲在家风传承中的作用。文章分析核心素养下母亲在家风传承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是我国目前学界各个学科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其中婚姻家庭领域的习俗较为丰富、复杂,包括财产继承习俗等。各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习俗,作为少数民族之一的哈萨克族也不例外。在家庭财产继承领域,哈萨克族主要实行以男性为中心的单系继承习俗,女性一般不享有财产继承的权利。  相似文献   

20.
土家族的承嗣经历了由“多元承嗣→单一的父系血缘承嗣→父母双向承嗣”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制度的变化起到重要的作用。土家族称谓的变化则与婚制习俗、开放和化素质的提高相关联。因此,可通过制度创新、法制建设和素质提高来推动和促进民族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