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教法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提高教法课程质量直接影响着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翻转课堂是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笔者主要通过理论基础分析,环境创设可能性和学科自身特点探讨翻转课堂在学前教育教法课程中运用的可行性,并讨论可以通过导学案和微课的有效结合,教师综合教学能力的提升,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和教学资源库的创设等策略有效提高这种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授课理念和模式,注重师生互动和交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习效果,为高校培养综合性应用型人才奠定良好基础。本文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实际出发,探讨了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儿歌表演唱教学中引入"翻转课堂"的实践意义及可行性策略,并分析了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带来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伴随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高等教育逐渐进入"互联网+"的时代,翻转课堂这一创新型的教学模式逐步走入高校课堂中,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对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的重要途径,也亟待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革新,以推动学习者全面、完备、可持续的发展。以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学前教育原理为例,通过分析翻转课堂在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中的适用性,介绍翻转课堂设计原则,从目标、任务、教学微视频、课堂组织、作业及平台环境进行设计并呈现实施效果,以期为高校学前教育课程信息化建设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4.
"翻转课堂"是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创新举措,这一教学模式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实现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探究"转变。"翻转课堂"为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改变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方式,构建了新的课堂模式。以中学物理教学为例,探究"翻转课堂"的优势及教学注意事项,为中学物理课程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翻转课堂作为互联网络时代兴起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在我国虽然仅有几年教学实践,但已积累了一定的研究和实践经验。立足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通过剖析学前教育专业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实施翻转课堂的可行性,通过实验班和对比班两个参照班级,对翻转课堂在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实施进行了对比实践研究。通过本研究,以期改进学前教育专业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并向其它课程推广及给其它同级同类学校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6.
翻转课堂变革了课堂传授知识、课外完成知识内化的教学形式,重构了教学结构。知识的传递在课外完成,知识内化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实现的教学形式是以"学"为中心的集中体现。"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存在着时间不足、形式单一等多方面问题。本文采用实验探究法,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堂中,探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否优化实验教学。  相似文献   

7.
与传统课堂相比较,翻转课堂的不同之处在于,打破了传统的循序渐进的"教学—复习"的教学模式,而是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在教学中采用了"预习—教学"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翻转。将"翻转课堂"模式应用于高校英语教学中,可谓是课堂教育的创新。应用这种教育模式,对高校音乐教育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论文针对"翻转课堂"模式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翻转课堂强调"学生中心",将信息技术深度介入课堂,彰显深度学习的思想。以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学前教育学入手,剖析翻转课堂在该课程的适用性,结合幼儿园教师岗位需求和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对翻转课堂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定位、学习活动、模块化课程内容等对课程进行整体设计,以期为高职院校师范类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6,(80):182-183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是教育信息化"三通"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化背景下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转变的重要体现。翻转课堂实现了教学流程的逆序创新,由"先教而后学"转向"先学而后教",带来了知识传授的提前和知识内化的变化。用翻转课堂理念指导人人通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将人人通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服务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本文以《会计电算化》课程为例,通过创建课程中心,探索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应用紧密结合,实现逐步培养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及促进有效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学前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使得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指导作用。学前教育作为基础学科教育,其游戏论的研究趋向日趋明显,如何实现翻转课堂与学前教育"游戏论"教学的有效结合是本文探讨的重点内容,在此基础上做好其应用分析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