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李渠兰墓志》,北魏神龟元年(518年)刻,民国九年(1920年)于河南洛阳马坡村马文秀家发现,最初出土地点不详。拓高59厘米,宽58厘米。魏楷书,25行,行25字。曾归于右任收藏,志文书风淳朴,别具一格。今藏西安碑林博物馆。《寇演墓志》,全称《魏故汝南太守寇府君墓志》,北魏神龟二年(519年)刻,民国七年(1918年)于河南洛阳城东北拦驾沟北  相似文献   

2.
正《元保洛墓志》,又称《恒州别驾元保洛墓志》,北魏永平四年(511年)刻,民国十五年(1926年)于河南省洛阳市出土。志石曾归于右任收藏,现藏北京图书馆。拓高42厘米,宽40厘米。魏楷书,12行,行12字。志文书法用笔率意,结字开张,在魏碑中别具一格。《杨范墓志》,北魏永平四年(511年)刻,清代于陕西华阴出土,为尺寸最小的北魏墓志之一。原石不存,有翻刻。上海书画出版社《北魏墓志选粹》  相似文献   

3.
<正>《元保洛墓志》,北魏墓志,北魏永平四年(511年)刻。此志呈四方形,高42厘米,宽39厘米。正书,12行,行12字。1926年出土于河南洛阳姚凹村东。由于右任先生捐赠给西安碑林,现存西安碑林博物馆墓志廊。唐太宗李世民之前的入碑书体皆为正书,即秦代的篆书、汉代的隶书、魏晋及隋代的楷书,自从李世民的《晋祠铭》以行书入碑后,使圆劲流动,粗细有别的行书加入了碑刻的行列,真正确定了行书在书坛上的地位和  相似文献   

4.
<正>《元遥墓志》,北魏墓志,北魏熙平二年(517年)刻。志呈四方形,高43厘米,宽46厘米。正书,29行,满行28字。1919年出土河南洛阳城北后海资村南凹距村。1940年由于右任先生捐赠给西安碑林。现存西安碑林博物馆墓志廊。北魏墓志书风多变,真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书法世界,正如康有为先生所论:"凡魏碑,随取  相似文献   

5.
《元倪墓志》,前题“魏故宁远将军敦煌镇将元君墓志铭”。高72.5厘米,宽62.5厘米,19行,行22字,正书。刻于北魏正光四年(523年),民国初于洛阳城北出土,今藏上海博物馆。此志写刻皆精,结构中心紧收,四体开张;点画变化无端,爽利飘逸。为北魏中后期墓志的代表作之一。  相似文献   

6.
<正>【导语】西安碑林博物馆的墓志比较少,因为陕西出土的碑比较多。西安碑林博物馆的墓志大多都是从洛阳的邙山出土的,所以墓志上的书体叫洛阳体。这些墓志水平非常高,当年拓跋氏进入中原,从平成迁都洛阳以后,全部改姓为元,所以墓志回廊中元嵩、元桢、元遥等墓志都是皇家墓志。洛阳  相似文献   

7.
正《皇甫()墓志》,全称《魏故泾雍二州别驾安西平西二府长史新平安定清水武始四郡太守皇甫君墓志铭》,北魏延昌四年(515年)刻,清咸丰年间于陕西县(今户县)出土。石高116厘米,宽70厘米。魏楷书,23行,行40字。曾归长白端方、天津金浚宣收藏。文字点画瘦劲刚健,以单刀偏锋刻成,一面光润,一面斑驳,在北魏墓志中风格卓异。《元彦墓志》,北魏熙平元年(516年)刻。民国六年(1917年)于河南洛阳城北南陈庄西北出  相似文献   

8.
洛阳北魏墓属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的墓葬,从北魏墓的墓地、北魏墓的发现概况,北魏墓的墓葬形制等为基本内容,对洛阳的北魏墓作了比较全面的研究,从而对洛阳北魏墓及其相关问题有了一个比较深入的认识和了解。洛阳虽然见于发表资料的北魏墓仅20余座,但墓主人涵盖了从皇帝在内的各个阶级的人物,有王和官吏、庶民,对于研究洛阳各阶级墓葬及其相关问题都是十分珍贵的材料。这批墓葬,出土墓志的就有7座之多,这些墓葬不仅对于研究墓葬本身,而且对于研究北魏的政治、经济、社会都非常有用,同时对于其他地区北魏墓的断代,也是必不可少的借鉴材料。从发表资料的北魏墓中可以看出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之彻底。洛阳的这些北魏墓除墓地制度具有鲜卑文化的一些特征外,其他方面如墓葬形制,随葬品、葬俗葬具、壁画内容等等都完全是对汉文化的继承。  相似文献   

9.
正《李璧墓志》,北魏正光元年(520年)刻,清光绪年间于河北景县出土,一说宣统元年(1909年)于山东德州出土。今藏于山东博物馆。志石高85厘米,宽84厘米。魏楷书,33行,行31字。志阴字稍大,14行,行4至10字不等。志文书法欹侧峭劲,前人认为其字与《张猛龙碑》极为相似,且兼有《司马景和妻孟敬训墓志》之纵逸。  相似文献   

10.
正《元飏妻王夫人墓志》,北魏宣武帝延昌二年(513年)刻,清宣统二年(1910年)于河南洛阳城北张羊村西北姚凹村东,与其夫《元飏墓志》同时出土,出土时已残一角。初为武进董康所藏,后为日本太仓喜八郎所购,1924年毁于关东大地震,石裂数块,但拓片为世所传。有翻刻。拓高46厘米,宽41厘米,拓本可见阴刻方界格。魏楷书,15行,行14~17  相似文献   

11.
北魏司马金龙墓发现于山西省大同市,该墓有明确的纪年且墓中出土数件北魏时期的艺术珍品,所以受到学术界的高度关注。但是,学术界对该墓出土墓志的研究相对较少。通过将北魏司马金龙墓志与文献的对比研究,探究司马氏一族的崛起、发展及壮大,利于对北魏社会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元晖墓志》,魏书。志石正方形,每边长75厘米,厚15厘米,刊于北魏神龟二年(519年),原石藏于西安碑林。1924年于右任从洛阳购得,1935年冬杨虎成运至西安。此碑志为北魏墓志中的精品,书写娴熟自如,清雅超脱,已见唐楷端倪,充满了平和之气。  相似文献   

13.
洛阳新近出土唐代李昂墓志,志主出自赵郡李氏,仕至仓部员外郎,一并出土的还有其夫人韦氏墓志。据墓志所记可考索仓外李昂的家世生平,结合相关出土文献又可了解其诗文成就。  相似文献   

14.
所谓墓志,是古代埋在坟墓内的石刻。这些经科学发掘出土的墓志具有完整的文化信息。在洛阳出土的明代墓志中有许多记载妇女的墓志,这些墓志真实反映出明代妇女的生活状况及家庭贡献。  相似文献   

15.
李红 《文教资料》2011,(24):6-7
《洛阳出土北魏墓志选编》是一部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和时代性的石刻史料集,但是在释文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在研读拓片、查阅工具书的基础上,利用俗文字、校勘学及传统文化的一些知识,对其中释文不足的地方提出商榷意见,以提高该书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索玄墓志是洛阳出土为数不多的记载敦煌人士迁居洛阳的石刻史料,本文结合有关文献对墓志中的一些主要史事做了一些初步地探讨。  相似文献   

17.
正《鞠彦云墓志》,北魏正光四年(523年)刻,清光绪初出土于山东省黄县(今烟台龙口市),被移置县署嵌于壁中,民国后移下。志石高26厘米,宽28.5厘米。志文14行,行13字。盖题"黄县都乡石羊里鞠彦云墓志",文3行,行4字。志、盖皆正书。志文书法浑厚端严,古雅遒逸。盖文书法则方削峻整,如持长枪大戟,傲岸挺立。  相似文献   

18.
北魏《元桢墓志》是现今看到最早的元氏墓志。《元桢墓志》风格苍厚古朴,潇洒爽利,灵活多变又不失古意。点画用笔外圆内方,棱角分明,点画多为三角形,偶有圆形出现;结体取势左右开张,整体字形多取斜势,跌宕多姿。它引领了"洛阳时期"魏碑的中期式样,开创了北魏"邙山体"的先河。  相似文献   

19.
正《董美人墓志》,又名《蜀王美人董氏墓志》,隋开皇十七年(597年)刻,清嘉庆、道光年间在陕西西安出土。初为上海陆君庆官陕西兴平时所得,旋归上海徐渭仁。清文宗咸丰三年(1853年),上海小刀会农民起义间,原石毁佚。徐氏拓本流传甚少,出土初拓本尤为难得。志文21行,行23字。隋人书法,上承北魏书体,下开唐代新风,是南北朝到唐之间的津梁。《董美人墓志》堪称隋志小楷中第一,属历代墓志中的上品,开唐代锺绍京一路小楷之先河。其书法布局平正疏朗、整齐缜密,结字恭正严谨、骨秀肌丰,笔法精劲含蓄,淳雅婉丽。从字体面目看,楷法纯一,隶意脱尽,已与晋人小  相似文献   

20.
洛阳新近出土的《张具瞻墓志》记载了张具瞻生平仕宦的情况,事涉玄宗时期许多著名大臣,张的经历也对唐玄宗时期中外交流的史事有所反映。而结合洛阳邙山出土其家族其他成员的墓志,我们可以看到其文化背景在其家族繁衍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