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难道”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语气副词的用法是历史发展的结果,文中主要就它在近代汉语中的语法结构和语用类型作了简要分析,其结构类型为两大类:“难道”+简单陈述句和“难道”+简单问句。在表达具体说话口气时存在结构优先的序列。  相似文献   

2.
汉语“着”字在陇南方言中有着较多的变体及用法,其中绝大多数用法和现代汉语“着”字的用法相同,另有一些用法和现代汉语有区别,试就陇南方言中“着”字的各种变体、用法及其来源作一简单叙述,并着重探讨其不同于现代汉语的用法。  相似文献   

3.
在成书于春秋时代的《诗经》中,“思”字不仅可以作实词即名词和动词,而且也可以作虚词即语气助词,作语气助词时分别可以放在句首、句中和句尾。这说明“思”字在古代汉语中的用法要比在现代汉语中的用法丰富。  相似文献   

4.
现代汉语中“作”与“做”的用法混乱,本文追溯了“作”与“做”的起源,归纳了“作”与“做”的历史演变过程,阐述两者的联系与区别,并就“作”与“做”的规范可能性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五灯会元》中的副词“都”作封闭式的调查统计研究,重点考察“都”的语法意义、句法功能和语义指向问题。《五灯会元》中的“都”主要表示范围,与现代汉语中总括副词“都”用法相近,而表程度的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基本消失,并出现表示主观语气的新兴用法,这一用法在现代汉语中也大量存在;在句法上,“都”常与否定词或表示否定意义的肯定形式共现,它所修饰的中心成分结构形式多样;在语义上可指向主语、宾语、处置对象、状语、兼语。  相似文献   

6.
从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出发,我们发现了留学生容易对“一点儿”和“有点儿”的用法混淆,因此有必要对现代汉语中“一点儿”和“有点儿”的混淆成因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并进一步指出二者在用法和语义上细微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在近代汉语中,“将”是一个用法比较复杂的词。对《警世通言》中“将”的用法进行了分类,并试图从中找出它从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8.
长沙方言中的程度副词"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长沙方言中的“几”大量地用于表示程度副词,该用法与现代汉语普通话相悖。通过对文献及方言语料中“几”的意义、用法进行历时与共时的考察,明确长沙方言中“几”字的用法有历史语源依据和同时代方言支持。同时,引进认知语法学的观点对相关资料进行穷尽的分析,证明“几”作程度副词使用有其系统性的认知基础,该用法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指出现代汉语副词“索性”特点的基础上 ,分析了《朱子语类》中“索性”的语法功能 ,并把它同现代汉语进行了比较 ,认为现代汉语中的主要用法在《语类》中就已经基本具备。最后探讨了“索性”的产生与发展 ,认为“索性”产生于宋代 ,现代汉语的全部用法至明代已经全部产生。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汉语里,叹词是表现力强、出现率高的词类。叹词的用法灵活多变,与其他词类相比,叹词的语音、语义和用法都很特别。本文就“啊”的特殊形式和语用功能作分析,认为叹词“啊”具有表态功能、缓和功能和提示功能,揭示了叹词“啊”在交际语境条件下的语用理据。  相似文献   

11.
“作”与“做”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高频词,在日常学习与写作中不但学生容易将两者混淆,就连从事汉语教学的老师也很难将两者准确地区分开来。本文着眼于“作”“做”组词功能、各有关义项及其用法,分析两者的差异,试图探究两者的正确用法,以求对日常汉语教学和汉语学习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多多"这种表达方式并非新兴用法,早在古代白话小说和戏曲中,就已有"多多"做谓语的用法了.在现代汉语中,"多多"作谓语虽不符合语法规范,但它却得到广泛推广,深受各种语体的欢迎和受众的青睐.  相似文献   

13.
《型世言》中的“VP 在 NP”结构主要有三种类型:动词 在 NP,动宾结构 在 NP,动补结构 在 NP;从语料数量上看,“动词 在 NP”结构最多,占总量的88.6%;从用法上看,“动词 在 NP”的用法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多数“动宾结构 在 NP”的用法与现代汉语不同,部分“动补结构 在 NP”的用法与现代汉语有差异。  相似文献   

14.
“即使”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重要连词,本文在共时平面对“即使”的用法进行了阐述,从历时平面对连词“即使”的产生作了较为详细的考察,并力图对“即使”的产生作出合理的解释说明。  相似文献   

15.
语气助词“了”的用法较多,是汉语中使用频率极高而又较难掌握的一个语法项目。本文对预科学生学习基础汉语时出现的关于语气助词“了”三种用法的偏误做了简要的分析,以帮助学生在汉语学习中能更准确地掌握语气助词“了”的用法。  相似文献   

16.
《老残游记》中共有71处使用“望”的句子,其用法主要有五类:作构词语素、单音节名词、单音节动词、介词以及概数助词。随着语言的发展,“望”的前三种用法仍保留在现代汉语中,而后两种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了,介词“望”被书写上更简便、数量更具优势的“往”所取代。  相似文献   

17.
现代汉语中“到”是个语法功能发达的常用词,它的各种用法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展成熟的:“到”在先秦已出现,东汉时期语法功能开始逐渐增强,在连动结构中语义逐渐虚化,至唐代介词和补语功能基本形成,直至现代“到”的所有用法才全部形成。  相似文献   

18.
“搞”的释义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搞”是现代汉语中具有多种结合能力且广泛使用的一个动词,本文阐析了此词的词义和具体用法,并就其在现代汉语中得到广泛使用的内在原因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牙”在现代汉语方言中尤其是官话区有作雄性讲的用法(限用于家畜),但“牙”并不是本字,本字应是“豭”。“牙”取代“豭”,与二字的读音相近及语音演变有关,还与二字的形体及人们使用语言文字的心理有关;时间在元明之际。  相似文献   

20.
杜璐璐 《考试周刊》2009,(23):66-67
日语是一门敬语用法发达的语言,这与汉语不同,古代汉语中存在着的很多敬语,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很难寻着踪迹了。可是现代日语中的敬语却是日语的一大表现形式,而敬语的表现形式又有多种,比如说尊敬语、自谦语、礼貌语、美化语等,其中接头词“お”和“ご”的用法在日语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们带来了很多的疑问,所以本文对“お”和“ご”的用法作了小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