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个人的记忆中,都有那样一个地方,也许是一座繁华的现代都市,也许是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小小村落。但那里独有的气质早已融入你的血液,擦拭不掉,遗忘不了,终生相伴。那个地方就是——故乡。在中国文学史上,对故乡、家园的期盼与渴望是文人墨客最常表达的主题之一。小学课本里那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几乎是国人对思乡之情最初的文学记忆,而明月也借着诗性被裹上了一层惆怅,成为故乡的某种象征符号。"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圆意",而满月之辉,仍然悲怆,因为在诗人心里,"月是故乡  相似文献   

2.
月亮作为一种自然景物,常常被我国古代诗人当做寄情之物。小学语文课本里编选的古诗,有不少描写月亮。诗人的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呢?一、表达思乡之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明亮的月光照在井床前,诗人还以为是白霜洒落地上。当他抬头遥望天空明月的时候,不禁低头思念起自己的故乡来。“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此处离我故乡钟山很近了,春风又一次吹绿了长江南岸,明亮的月亮呵,什么时候照着我回去呢?诗人王…  相似文献   

3.
九年义务制教材初中《语》第一册《枣核》一后,有台湾诗人彭邦桢写的一首思乡诗《月之故乡》。这首短诗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表达了作思念故乡的纯真感情。诗人把浓浓的思乡情融入圣诞夜的月光夜景之中,使我们感受到了“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的炽热的赤子之心。  相似文献   

4.
古代游子诗人与月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中国人爱月亮,仰望明月勾起多少美妙的幻想;最爱月亮的是诗人,歌咏月亮的诗篇如璀灿的星光。而咏月的诗人大多是游子,他们诗行中的月亮多是忆国怀乡的月亮,多是思亲恋故的月亮。不时“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李白,是游子;感慨“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杜甫,也是游子;吟出“一夕高楼月,万里故园心”的白居易,正客居异地;遥祝“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苏东坡,其时也远在他乡。为什么偏偏是月亮幸运地成了诗人游子痴痴以求,眷眷相思的对象?为什么恰恰是游子诗人一齐爱上了那轮高不…  相似文献   

5.
一天空中的圆月,像一个蒙着面纱的美人儿,凄美、孤傲,受人欣赏,被人咏叹,却依然宁静如故,不曾骄躁。她比传说中的嫦娥更漂亮吗?我不知道,曾经跌落的流星知道吧。二月亮里有每个人所眷恋的故乡,不论你身在何处,飘零何方。于是乎,李太白把盏畅饮"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于是乎。"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咏叹油然而生……月亮是诗思的源泉,汩汩流淌出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可伶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的佳句……  相似文献   

6.
李白乐府《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可谓家喻户晓,远离故乡的人们,在这月白如昼的夜晚,望着明月,无不引起思乡之情。许多人都会以为,诗人是躺在  相似文献   

7.
李白笔下的明月有各种各样的名称,他望月、咏月、醉月,寄情明月,明月可以表达他成功的喜悦,也可以寄寓他失意的慨叹,明月是友情的象征,明月是他心灵自由的故乡,明月更是他审美的对象。  相似文献   

8.
口吐珠玑,妙语莲花,笔下生辉,这是无数人的梦想,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加强语文学习中听读说写方面的素质教育.时有所进,日久功深,说话时一定会言言落人肺腑,提笔时一定能字字沁人心脾. 一、熟悉本族文化是语文学习的基础 文化是民族的象征,是最深层的东西.文明薪火相传,文化渺若渊海,学习语文,搞好写作,必然要熟悉中国文化.这个形式怎样展开更加形象?怎样才能更大程度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学习古诗词中民俗文化,古人诗词多用"明月"烘染离情别绪,所谓月寄离情,如"月是故乡明月""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  相似文献   

9.
明月大灌篮     
《初中生》2013,(4):54
来自阿尔巴尼亚的21岁摄影师艾德里安·里曼尼,在塞尔维亚拍摄出了一组创意十足的"人月大片"——"看我邀明月"。这组图片展现了一些"超自然"的运动技巧,如"跨月""扣月""举月",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10.
李白的《静夜思》可算明白如话,似乎在理解和欣赏上不存在什么问题。可是为什么“望明月”就会“思故乡”呢?这是李白的信笔拈连或是诗歌艺术的必然飞跃? 刘逸生同志曾这样解释;“诗人看到明月,引起对故乡的怀念。这是通过一种联想。他是在早年还居住在故乡的时候看过一轮明月,看过月光照进屋子里,并且曾经忽然产生过地下结了霜的怀疑。印象深深印在自己的脑子里,如今虽然年纪大了,  相似文献   

11.
肖丽 《考试周刊》2014,(90):27-27
<正>"蟾宫深处,情绵千古",中国颂月亮就像外国颂上帝一样,"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嫦娥奔月、吴刚砍桂、月兔捣药……多少美丽的传说让我们赞叹不已。一、天涯共明月,国人数第一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中国人最爱君子,也很想做君子。"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月代表着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意象,因为"天涯共明月",都想共婵娟,所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女性与母性的  相似文献   

12.
最能体现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是他的诗中大胆的夸张和丰富的想象,而丰富的想象,更多出于诗人的个性和爱好,正如诗人写月,在诗人的上千首诗中,吟咏明月的就多达三百多首,因为诗人天性开朗,喜欢明丽的色调,他对白色的透明体,有一种本能的喜欢,于是月就成了诗人最亲密的朋友。而其诗中的月,各具情态,令人遐想不已。下面就粗略选些咏月诗句,看看诗人是怎样情系明月的。诗人就要离开巴蜀远游了,难免产生对故乡的恋恋不舍之情,最后当然是摄下了此时此刻之景:“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峨眉山月歌》中的这两句诗把秋月写活了:皎洁…  相似文献   

13.
一、自然意象 1.自然景观类:月、流水、斜阳、风、烟、霜等。月(残月、明月、新月、孤月、冰镜、蟾兔、玉盘),在许多诗人笔下都是思乡、念亲的标志,多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如:李白的《静夜思》:“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刘禹锡的《石头城》:“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相似文献   

14.
白月光     
那些柔和的月光照耀到哪里,哪里就是一地的思念,一地的温暖。——题记我们都是喜欢月亮的,谁说不是呢?我们念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开始知道什么叫思故乡,接着看见无数个诗人眼中的月亮。李白"今人不见古时月,明月曾经照古"是怎样的一种情怀昵?那么多个夜晚的月光,古往今来,千千万万  相似文献   

15.
乡愁四韵     
思乡,自古以来一直是诗歌表现的主题之一。尤其是在交通、通讯极不发达的古代,一旦离乡,前路漫漫,何日是归年?关山重重,家书谁传递?于是,远在他乡异地的诗人,常常不禁"思"从中来,美丽而忧伤的思乡诗句汨汨而出,成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诗篇。触景生情。诗人们魂牵梦萦的思乡之情,往往因遇到某种机缘而奔涌而出。暮春夜雨、明月高悬、夕阳西下、塞外芦笛等,都牵动着诗人对故土的思念,挥洒自己的诗情。被称做中国第一思乡诗的《静夜思》便是如此: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触发诗人思乡之情的是秋夜明月。深秋之夜,一轮满月挂在天边,月光透过窗户,照在诗人的床前,那么皎洁,以至诗人疑是"地上霜"。一个"霜"字,不仅写出了月色之白,更给人以清冷孤寂之感。诗人不禁"举"头望月、"低"头思乡。由"望"而"思",俯仰之间尽显愁思。仰望着玉盘的明洁,月桂的婆娑,诗人思绪联翩:今夜的月儿多圆啊,可人呢?怎能团圆!于是诗人想起了故乡。想起了故乡的什么呢?诗人没有具体讲,让我们想象吧。  相似文献   

16.
古代诗人中最擅长借月抒怀的当属李白,他笔下的月融汇了诗人的许多情感因素。李白将自己的主观感受投入“月”中,借月来抒发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抒发内心郁郁不得志的悲苦,并把自己的理想也寄托给明月。  相似文献   

17.
《家教世界》2011,(3):48-48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的《静夜思》,相信大家再熟悉不过了,诗人借寂静的月夜表达了思乡之情。可是诗歌中的“床”宁,却引起了大家的争论:躺在床上怎么可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呢?  相似文献   

18.
月迹     
绵亘千古,普天同照的一轮明月,无论阴晴圆缺,永远是文学家笔下描写、赞美的对象。他们不惜笔墨,对月咏叹,借月抒情,留下了难以数计的千古名篇。既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感慨,也有"月是故乡明"的赞叹……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中秋赏月是各地的习俗,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家贾平凹,一起去聆听他用清新明丽的语言为我们谱写的"月光曲"吧。  相似文献   

19.
“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的《静夜思》,相信大家再熟悉不过了,诗人借寂静的月夜表达了思乡之情。可是诗歌中的“床’’字,却引起了大家的争论:躺在床上怎么可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呢?既然作者抬头看到了明月,  相似文献   

20.
月亮是永恒的吟咏主题,诗人杜甫有100多首咏月诗。他的咏月诗既有苍凉悲壮的边塞寒月、怀才不遇的伤情孤月、匆匆行旅中的凄怆残月,也有情深意切的故乡明月。综观他的咏月诗,大多满含凄怆悲凉的色彩,印证了"杜诗强半言愁"的评论,也体现了诗人沉郁的诗风。儒家思想的影响、时局的动荡、遭遇的坎坷、个人的性格等正是形成这种诗风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