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9 毫秒
1.
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和文献资料等方法,研究广东高校学生武术运动的现象,并根据武术的本质内涵和固有的运动形式、学生对武术的兴趣选择和时代对武术的召唤,提出以套路和搏斗两种运动形式共同发展广东高校武术事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武术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它是以技击为内容,通过套路、搏斗等运动形式来增强体质、培养意志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  相似文献   

3.
张蓉 《青海教育》2005,(9):63-63
武术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它是以技击为内容,通过套路、搏斗等运动形式来增强体质、培养意志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  相似文献   

4.
好的节奏把握是武术表演和比赛成功的要素之一,其具体表现在功法运动、套路运动、搏斗运动等武术运动之中,对武术节奏及其训练的探讨,旨在认识节奏在武术运动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以期对武术运动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赵龙 《宜春学院学报》2013,35(6):126-128
随着竞技武术套路运动项目的快速发展,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也在不断的改革和修正,2003年出台并实施了试用武术套路新规则内容。新规则指出一方面要以创新武术运动项目的竞技性和观赏性为主体,另一方面对新型武术技术发展的影响也是强而有力的。以2003年试用新规则为主要研究资料,并与改革前1996年的武术规则版本进行了对比分析,从武术套路技术发展的角度出发指出了改革后的新规则所具有的主要特点,以及对未来武术运动项目将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陈从乐 《考试周刊》2007,(3):104-105
目的研究武术套路和武术散打的运动形式和技术特点,分析武术套路与武术散打的技击方法与内容、技术技能、训练的手段、方法和内容,二者是否相互联系,能否相互利用。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归纳法、逻辑演绎法、分析综合法进行思考、分析;根据查阅、分析和笔录所得资料对两者的关系与共异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武术套路与武术散打虽同出一系,但两者都各有其本身的运动形式和特点,训练的内容与方法也不同。(2)两者都是以技击为核心,虽然练习形式各异,但两者的技法技术可进行互补和借鉴。结论武术套路与散打不论在表现形式上或在技法上,都各自有本身运动的风格特征和训练特点,应该传承各自的优势,再吸收他人的技术特点加以改进,以防止武术套路与对抗性练习发生脱节现象。  相似文献   

7.
以武术的本质为依据,套路、散手与功法运动为着眼点,分析当今的竞技武术。强调武术的发展要始终围绕"技击"这个本质。从竞技武术的形成及现代竞技武术的三个表现形式功法运动、套路运动、搏斗运动入手,对现代竞技武术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证明竞技武术是传统武术的分支,其本质特征应该是技击。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对武术动作与运动形式及技击性的辩证关系的讨论,得出:套路和搏斗是武术的运动形式,是武术动作的外部表现方式,武术动作是运动形式的基础和内容,运动形式和武术动作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踢、打、摔、拿诸法是武术动作的表面特征,动作具有技击性是它们的内在联系,这种表面特征和技击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武术套路与散手运动的起源,演变、区别和发展特点,其主要区别在于:套路运动重艺术性,属非对抗性质,而散手运动讲衫性,格斗性,属对抗性质,此外还有训练手段,比赛规则的不同,本文所论旨在为武术两种运动形式即套路和散手的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戚小冬 《考试周刊》2013,(17):90-91
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运动和对抗运动为形式的中国民族体育运动。在古代,武术是为军事服务的,它是战胜对方、保护自己的有效武器。在民间,武术是人们用来锻炼身体、防身自卫、保家卫国的方法和手段。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武术这一以技击为主的运动,逐渐演变成强身健体的体育项目,并以散手和套路这两种运动形式向前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武术是单个动作为基本内容、套路和对抗练习为主要运动形式的一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多年来武术理论和实践、套路练习和对抗练习、技击动作和非技击动作在发展上都出现了不平衡.现从理论和实践上讨论套路和对抗相结合的可能性.二者结合起来比赛,使武术成为一个古老而又新颖的全能体育项目.  相似文献   

12.
福通过对竞技武术套路概念的认识以及对新时期竞技武术套路现状的分析,总结竞技武术套路运动技术的发展特征;指出现代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在总结现实的基础上,确立一个符合我国竞技武术套路运动技术发展客观实际的战略目标。并从项目本身的技术要求与创新;规则的科学化与定量化;规则的严格性与公平性等方面论述竞技武术套路运动技术发展的特征表现。  相似文献   

13.
武术套路是中国武术特有的重要代表形式。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了武术套路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对武术套路的本质特性——攻防技击性进行了分析研究。武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其技击性由盛到衰这一变化,使得武术套路呈现出更加丰富的运动技术特征,它所蕴含的文化和精神内涵也更加深厚。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数理统计法和对比法等研究方法,对1991、1996和2002年的三个不同年代的武术套路运动竞赛规则(修订本、试行本)的规则特点及其对套路运动技术发展的影响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与研究,阐述了竞赛规则的演变对武术套路运动技术发展的前导性和制约性,以及现阶段中华武术套路运动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5.
高同进 《考试周刊》2008,(19):129-130
作为在中华大地上生发出来的璀璨明珠--武术,以其自身独特的套路运动的特点深受古今人们的喜爱.武术套路在其演变过程中,具有深刻的民族文化积淀和广泛的社会发展基础,本文剖析武术套路的特征,以进一步地认识武术,从而使武术套路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对现代竞技武术运动中的技击性进行了探讨.现代竞技武术是竞技武术套路与对抗两种运动在竞技中的体现,套路主张健身、表演、欣赏,淡化了攻防技击;现代竞技武术运动作为武术的一部分,同样应具有其本质特征--技击性,但其技击性有随着竞技武术的发展而淡化的趋势.为更好地发扬光大中华武术,体现武术运动的技击性特点,就应该在它的本质特征上发展创新,遵循武术是"武",而不是"舞"的基本原则,使中华武术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根据近几年来高校体育教学中武术套路的影响不断下降,武术散手发展较快的情况,对这两。种运动的教材特点、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进行剖析、比较。之所以会出现此消彼长的现象,主要是散手有鲜明时代性,是.民族传统特色武术的演进。建议在保持武术套路的基础上,借鉴散手教学成功经验,对武术套路教学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运用运动生理学、美学、物理学等诸多学科理论成果,探讨武术套路演练中影响"张力美"的因素,剖析"张力美"产生的内因,认为武术套路运动中张力主要包括内在和外在张力,外在张力主要有运动整体、动作形式、节奏、动作布局等;内在张力主要是武术表演时的精神、气韵、意象等,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德州市从事武术套路项目的青少年运动员进行调查研究.研究表明:德州市青少年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主要集中在小学和初中两个年龄阶段,高中(中专)年龄阶段的武术套路运动员严重缺乏:不同年龄阶段的青少年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在运动热情和注意稳定性两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以不同年龄阶段进行性别间的比较,非智力因素则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特征;在运动责任心、运动自信心、运动好胜心、运动独立性方面,参加过市级或市级以上比赛的青少年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的发展水平显著高于未参加过比赛的运动员.  相似文献   

20.
根据武术套路运动的特点、武术套路运动员运动后营养补充的重要作用以及有关武术套路运动员运动后营养物质补充的研究的现状,查阅相关研究资料,对武术套路运动后的营养物质补充进行概括和总结,以便建立更科学合理的武术套路运动训练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