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前我国产学合作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增强企业的参与动力。研究表明,激励我国企业参与产学合作人才培养的因素包括利益算计和价值恰当考量;阻碍因素是利益算计和信息不对称;近六成企业的参与属于战略性慈善行为。在实践中,由于现行政策与企业属性的交互作用,企业机会主义行为盛行。为此,我国应制定产学合作人才培养专门政策,创新政策工具,优化实施机制,并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产学合作培养人才的实践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企业参与动力不足.现有研究由于没有抓住企业利益考量的具体机制而解释力有限.产学合作培养人才问题的实质是人才资源的供给问题,而人才资源具有消费上的非排他性和竞争性.因此,产学合作培养人才内在地存在企业集体行动困境问题,而这才是企业动力不足的真正逻辑,破解产学合作培养人才中企...  相似文献   

3.
企业在产学合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情况下却出现了校"热"企"冷"的现象。文章以企业利益契合点为切入点,探讨了校企目标错位、企业自身观念"、三峰交叠"现象以及政府、行业协会的引导不够等企业参与冷淡的缘由。针对症结,提出外部激励以及内部激励是重塑企业在产学合作中主动参与的积极性的两条路径。  相似文献   

4.
企业参与动力不足是我国产学合作培养人才的主要挑战,但现有研究大多未能基于企业的利益与理论视角而解释力有限.本文以新制度经济学为视角,分析了企业参与产学合作培养人才的机理.通过分析发现,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机理关系如下:第一,人力资本专用性程度与企业人力资本专用化投资正相关,即企业人力资本专用性越强,其参与专用技能投资的动力也越强;第二,企业人力资本专用化投资与产学合作培养模式的关系——只有在面对专用性程度比较高,需求比较稳定的技能时,并有投资保障的条件下企业才可能与高校有实质性的合作;第三,保障措施与产学合作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建立稳定的产学合作关系关键是将企业对学校单边投入转化为校企双向依赖的情形,如果是单边合作的话双方则必须建立有某种“可信承诺”.  相似文献   

5.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但合作机制僵化落后和获益不明显等因素制约着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影响校企深入、持久地合作。利益共同体创新合作机制,明确权责,制定符合校企利益契合点的分配模式和方式,校企共享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力地增强企业参与合作的动力。利益共同体协同发展模式有效地促使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发展相适应,院校布局与产业布局相适应,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适应,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适应,达到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加拿大产学合作教育项目是全球合作教育的典范。以滑铁卢大学为代表的合作教育具有强大的办学优势,其工学交替的教育模式、严格规范的管理体系以及为学生、学校和企业各方带来的收益,都值得我国的产学合作教育深入学习。借鉴加拿大产学合作教育的优势,坚定我国产学合作教育的方向,建立刚性规章制度,赢得政府的扶持与引导,以及建立利益共同体等,都是促进我国产学合作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加拿大的大学产学合作教育实际上就是让高校与企业进行衔接,建立起一种产学联合的教育培养模式,并且构建起一个学生、学校、企业甚至是政府的一个多方共赢的合作机制,为培养全面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加拿大大学产学合作教育中工作学习相互交替的教学模式、严格的管理体系,都是值得我国高校产学合作教学进行深入的学习。借鉴加拿大大学产学合作教育中的优势,坚持我国产学合作教育的方向,最终达到发展我国产学合作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产学合作培养人才面临的基本问题是如何利用政策法规来提高企业、学生、学校等各方行动者参与产学合作培养人才的积极性、规范其参与行为。为此,本研究选择美国、德国和加拿大的产学合作培养人才政策与实践作为成功案例,从政策目标与行动框架、政策工具和实施机制三个维度对这三个案例进行详细的比较分析。分析结果发现,三个国家的政策和实践都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采用以成本补偿为主的政策工具,以提升企业参加产学合作培养人才的积极性;明确界定和提供全国性行动框架,以规范和引导合作各方的参与行为;构建政府主导的共同管理体制、自愿申请与合同管理的运行机制、严格完善的考评制裁机制等体制机制以保证政策理念与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调查研究和因素分析的方法,阐述了影响我国产学合作教育动力的主要因素和问题形成原因,并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对策。为了对我国当前产学合作教育的基本情况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笔者对我国部分高校实施产学合作教育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从中发现了我国产学合作教育存在的问题是规模小,企业得利少,已经提供的经验缺乏普遍性等,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参与各方的积极性不高,并认为动力不足主要是受到处于转轨过渡时期的经济体制运行机制的牵制、经费不足和互利互惠机制尚未完全形成等因素的影响。最后本文得出结论,影响现阶段…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新疆132家企业的问卷调查,获得了企业参与产学合作意愿的情况、企业提供实习岗位或顶岗工作情况、企业对实习学生品质要求的情况、企业不愿意接收实习学生的原因以及企业希望获得支持意愿的情况.通过对问卷数据统计的分析,以期获得学校在产学合作中,如何发挥主动作用,解决企业在产学合作中的顾虑问题,更好地满足企业的愿望,使校企合作者之间的相互利益都得到最佳的满足,从而实现校企"双赢",使产学能够真正合作起来.  相似文献   

11.
校企合作是应用技术型大学实践教学的重点,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还能使学生更多的了解企业的实际生产,为将来就业做准备。文章从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教育制度的创新等三个方面分析了校企合作的意义,提出了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培养"双师"师资队伍、开展高校专家团队咨询服务、构建校企合作联盟等策略,以便更好的进行校企合作。  相似文献   

12.
我国先秦和古代希腊时期在修辞学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通过从言辩修辞的角度出发,对这两种不同的言辩修辞文本进行对比分析。由于先秦和古希腊在修辞方面的共性,二者存在以下共同点:言者的智慧性、言辞的雄辩性和言效的理想性;而由于文化的差异,二者存在的不同点分别为:社会性和本体性、利益性和知识性、精英性和大众性。对先秦和古希腊言辩修辞进行对比研究,有助于对整个修辞学体系系统性的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与非洲教育合作的新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与非洲国家教育合作是中非合作框架下中非全方位友好合作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非双方建立的多主体、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的教育合作关系。中非教育合作本着量力而行、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旨在促进非洲社会的自主发展。中非教育合作在政府层面的高层互访、院校的交流和科研合作、留学生的双向流动、派遣援非教师和赴非志愿者、对非人力资源开发和非洲汉语教学与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中非合作关系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有必要对中非教育合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设性思考。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效益,真正实现学校与企业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安阳职业技术学院结合自身中高职一体化管理的特点,试行了"订单"式培养、"冠名班"培养、"互动型"培养等六种校企合作模式,针对当前校企合作普遍存在的问题,运行机制、师资队伍以及专业设置方面提出了对策与建议,以为高职院校走校企合作之路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5.
独立学院拥有较为灵活的办学机制和新的管理体制,"与企业的天然亲近性"和"高校行政化影响小",使独立学院"校企合作"具有自身的优势;但体制缺陷、人才短板、模式趋同又使独立学院的"校企合作"面临诸多掣肘。独立学院应找准学院与企业合作的利益均衡点,认识自身在"校企合作"中的优势和劣势,扬长避短,与公办普通本科院校和职业教育学校错位竞争,在"校企合作"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取得后发优势。  相似文献   

16.
在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改革中,构建政府主导的“合作办学理事会”、行业主导的“行业(区域)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和学校主导的“专业合作建设委员会”的“三会“合作办学体制,有利于形成政府统筹、部门合作、市场调控、校企互动的“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长效运行机制。有利于实现行业企业深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政策的现状、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企合作作为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目前已广泛开展,各级政府也制定了一些鼓励和扶持政策,但目前各地校企合作工作开展仍不理想,主要原因是政府的各项鼓励和扶持政策力度不够,其表现在具体配套政策少、对政府和企业要求少、地方政策少、财政扶持和税收优惠政策少。为了使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能真正建立,政府应制定出更加深入化、具体化、系统化、经济化和法制化的校企合作政策,将校企合作纳入法律的框架内,以从根本上推动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8.
产学研用合作培养人才动力不足的根本原因是人才培养具有正外部性,参与人才培养的单位得不到全部的利益,而其他单位却可以分享人才培养带来的部分利益。产学研用合作培养人才的动力来自于政府的推力和合作各方共同利益的引力。因此,政府应大力推动产学研用合作培养人才,产学研用各方要寻找合作培养人才共同的利益点。  相似文献   

19.
协同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思想,高校作为科技智力的富矿,应当在推进协同创新的历史任务中有所作为。优化高校内部科研资源是提升高校"产、学、研、用"的前提,通过建立内敛式、外援式和第三方托管式的资源整合路径,能够更加有效地推动高校与社会在科研行动中的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20.
用企业的"产品、质量、效益、品牌、市场"意识来开展高职办学,是改变传统的高职教育思路,探索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开展特色办学的有效途径。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学院通过校企深层次的实质合作,共同进行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把学生作为学校的"产品",提高培养"质量",从而更有效地提高社会"效益",树立学校的"品牌",赢得了学生的就业"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