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中国现当代小说史上,孙犁是独树一帜的存在,数十年间,对孙犁小说的分析评价从不间断。既有诗意创作的定位,也有散文化风格的新论;有的称其创作为"诗意小说"或曰"诗体小说",有的则认为孙犁小说具有散文化倾向。各种见解都有道理,但也存在着概念含混、分析片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9,(2):120-123
孙犁对俄苏文学的吸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孙犁以现实主义和典型创作为基础的写作风格,同时也促使孙犁在作品中致力于对人性人情进行阐发和探讨。学界关于孙犁对俄苏文学的传承研究多集中在阐释屠格涅夫、果戈理、契诃夫等作家对孙犁现实主义风格的影响方面以及肖洛霍夫、法捷耶夫等战争作家对孙犁战争小说的影响。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同路人"作家,如绥拉菲靡维支、聂维洛夫等对孙犁的文本构思及人物塑造有着更为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从孙犁小说的模式,小说中的社会生活、战争以及孙犁笔下的女性形象等四个方面来论述孙犁的小说,探讨孙犁小说的不足和优点。  相似文献   

4.
孙犁小说的浪漫色彩建立在现实主义基础之上,这在孙犁的文学观和文学创作上体现得很清楚.这种寓幻于真的独特浪漫色彩,根植于文学启蒙主义、中外文学滋养和孙犁对乡土故园的眷恋.孙犁创作后期浪漫色彩的消退,也和文革时期的社会现实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孙犁小说的浪漫色彩建立在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之上,这在孙犁的文学观和文学创作上体现得很清楚.这种寓幻于真的独特浪漫色彩,根植于文学启蒙主义、中外文学滋养和孙犁对乡土故因的眷恋.孙犁创作后期浪漫色彩的消褪,也和文革时期的社会现实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抗战小说,在困难当头之时,多发出鼓角之声。孙犁的小说也写抗日战争,但它却似一支牧笛,以柔美的音符,欢唱农民保国卫家的美好心灵,真善美的极致,《荷花淀》上那支清新秀丽、芳香四溢的荷花,虽经时间的淘洗而永不衰败。诚然,这与孙犁小说具有鲜明独特的风格有关,而这种风格,又与孙犁的个性气质、审美情趣紧密相联。本文所要探讨的,正是它们之间的互相影响、制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孙犁是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有一贯风格和广泛影响的作家,也是一位语言大师。他的小说如《荷花淀》、《光荣》、《山地回忆》、《铁木前传》等,一贯显示的深入浅出、含蓄蕴藉诗一样的风格与神韵,堪称独树一帜。茅盾把孙犁小说的风格概括为“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好处在于  相似文献   

8.
宋晓州 《文教资料》2008,(24):16-18
在现代文学研究中对孙犁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他散文化的创作、对女性美好的表现上,从而造成了孙犁执著于抒写人性的美好的印象,本文旨在通过对<村歌>的解读,重点分析孙犁小说所内含的政治隐匿和政治意识,揭示孙犁小说艺术特色的别一种风格.  相似文献   

9.
【我解读】孙犁的《芦花荡》是一篇描写抗日战争的小说。战争是要流血牺牲的,但在孙犁的战争小说中,更多展现的是非常态下的人性。  相似文献   

10.
孙犁是集作家、编辑于一身的人,他的作品和编辑工作都是颇为出色、影响深远的。他被推誉为荷花淀派创始人。尽管孙犁并不赞成荷花淀派的提法,也从未戴过创始人之冠,但是在孙犁小说、散文的独特魅力熏陶下以及孙犁园丁般辛勤扶植下成长起来  相似文献   

11.
金庸的作品在华人读者中影响面甚广,其受欢迎的程度持久不衰。誉高而毁至,随后出现的一些不满、批评和论争的声音亦不足怪。那么如何看待论争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诸如通俗文学与雅文学之关系、文学批评应遵循的原则、批评家的心态等文学理论批评的问题,以及如何探讨并评价金庸武侠小说正面和负面的影响,乃是当今文学研究者应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通俗小说是中国小说的一个门类,与历代正史《艺文志》或《经籍志》著录的古体小说不是一个系统.它从整体上属于不能被纳入正统文化的民间文化,使用普通民众都能理解的通俗语言,主要描写和表现社会日常生活,具有民间性、故事性、趣味性、审美性、娱乐性及口语化等特点.其直接来源是宋元“说话”,远源可上溯到先秦俳优与俳优小说.中国通俗小说史的编纂近年来虽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但仍有进一步加强的必要.今人对于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的认识或多或少会受到现代小说观念的影响,难以完全客观地对待自己描述的对象.然而,古代通俗小说在本质上毕竟是历史的而不是现实的.因此,我们要用历史的眼光去观察它,用历史的观念去理解它,用历史的方法去解析它,用历史的态度去评论它,从而建构比较客观的符合其历史发展实际的通俗小说史.  相似文献   

13.
小说诗化是新时期文学创作中的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小说诗化这种文体统一了作家的生命理想、审美意识、哲学观念三个相互关联不断转换的内涵层次,反映了弃绝现实嘈杂求得平和的生命理想,超越现实丑恶的维美化趣味,摆脱理性认同神秘思维的哲学观念:新时期小说诗化受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主义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针对1930年代中周武侠小说的激烈批评,其实质是新文学阵营对通俗文学的“政治压倒审美”式批判,动因是新文学对通俗文学读者群的争夺,引出了新文学必须善用现代传媒、实现文学大众化的重要课题。在政治功利与审美追求、“社会影响”与“品格操守”的二律背反中,瞿秋白结合苏俄普罗文学经验,提出了政治化与大众化并举的新思路,旨在建设无产阶级文学。中国武侠小说在“反武侠”动力机制的作用下,积极调整,不断前进,批评是永葆其活力的悖论式法宝。  相似文献   

15.
当代敦煌题材小说涉及敦煌历史、敦煌遗书和艺术宝藏、敦煌民间传说等敦煌文化元素,大都融合情色、探险、悬疑、武侠、玄幻等通俗小说手法。在历史传奇小说中,习见的情节模式是爱情与战争的冲突,凸显梦幻传奇的敦煌形象。在现实题材小说中,敦煌呈现神圣化(寻梦之地、精神家园)与世俗化(生存环境和致富商机)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敦煌题材小说人物涉及归义军节度使、外族公主、王道士、外国探险者、驼队、落第书生、诗人、画工、舞娘、当代艺术家和普通劳动者等。宏大叙事、个人化叙事和通俗叙事分别表现不同的主题。敦煌题材小说的文化内涵与人物本身的文化蕴含、敦煌学知识的应用、叙事方式、美学风格有关。近年来敦煌题材小说创作出现两大趋势:一是学理化、专业化;一是通俗化。敦煌题材小说创作存在模仿、跟风、重复性写作等不良倾向,暴露出创作主体的浮躁和独创性的缺乏。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小说不仅在长篇历史演义,世清小说中存在着大量谋略描写,而且在言短篇小说中也有着精彩纷呈的谋略描写,《聊斋志异》中的谋略描写既秉承传统,又有独到之处,不仅对于作品思想内容的深化,而且对于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塑造,悬念效果的产生等,都具有独特而重要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浦安迪在批判胡适、鲁迅等前辈学人的基础上,提出了"奇书文体"说。以明清六大小说为代表的"奇书文体"继承了史传文学的叙事传统,并形成了其独特的叙事模型和主题表达方式。"奇书文体"说重建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叙事传统,把明清长篇小说最终定性为文人小说。  相似文献   

18.
“奇书”与“才子书”是明末清初小说史上非常重要的批评术语,用以指称通俗小说中的优秀作品.是当时的文人士大夫为提升通俗小说的“文化品味”和强化通俗小说的“文人性”而作出的理论阐释与评判,可看成为相对超越于通俗小说之上的文人士大夫对通俗小说的一次价值认可和理论评判,对通俗小说的发展带有一定的“导向”意义。  相似文献   

19.
明清长篇小说中,有不少涉及到法制问题。尽管有的小说不是纯粹的法制小说,但法制探索是其主题表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法制文学中,有许多重大而深刻的法制主题,如平等主题、警世主题、复仇主题、冤屈主题等,有的作品则集多个法制主题于一身,形成多元建构的特征。深入研究明清长篇小说中的法制问题及其表现艺术,对于探索中国法制文学的发展历程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乡土小说在文学上的地位举足轻重,贡献颇多。该文以鲁迅及其影响下的乡土小说和左翼、东北作家群、京派等创作的乡土小说为研究对象,仅就启蒙的文化批判主题、左翼文学中乡土小说的社会政治视角、精神家园的追寻三个方面阐述中国现代小说中"游子还乡"母题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