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社会责任感可作为一种道德情感,是个体、他人、集体、国家以及社会所承担的道德责任.针对高职院校工程技术人才的特点,教师可以运用社会学习论的观察学习、榜样示范与自我调控基本理论等,培养工程技术学生人才自觉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以推动工程技术人才社会责任感的发展,提升高等职业院校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2.
<正>责任感,也就是道德情感,是一个人对国家、集体、他人与承担的道德责任。随着国家体制的改革,有些人在社会生活中丢失了社会责任感。作为教育者,要抓紧对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让学生发展成为有知识、有素养、有理想、有担当的社会人才。作为初中生课程的历史学科,它的意义就是让学生了解国家的发展过程,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国家发展的坎坷历程,不断培养学生的应负的责任,社会的发展维系在他们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3.
一个道德情感贫乏、缺少责任感的人是不会真正关心他人、与他人真诚合作的,也是无法适应社会的。因此,中学生责任教育的培养在学生人格情感形成过程中,在各种能力形成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培养中学生的责任感应重视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道德责任感培养可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提升其综合素养,从而促进社会进步。社会、高校、家庭是影响大学生道德责任感的重要因素,因此,以大学生道德责任感现状为基础,构建三位一体道德责任感培育机制,加强大学生道德责任认知,并通过拓宽社会实践活动减少社会环境对学生道德责任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从知、情、行三方面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四个层面社会责任感作为一种道德情感,是指有胜任能力的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对他人、对社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使命的态度。大学生作为祖国建设的生力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非常广泛,按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层次性来看主要有四个层面:1.对自己负责个体对自我的责任意识,是个体对他人、对社会有责任感的内在基础和前提条件。人只有具备自我责任意识,才能启用他的内在动力,发挥创造性,才能进一步上升为社会责任感。因此大学生要承担社会责任感,必须先对自己负责,逐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  相似文献   

6.
责任感作为道德情感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一个道德情感贫乏,缺乏责任感的人是不会真正关心他人,无法与人真诚合作的,也无法适应未来社会的。如何使孩子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负责,培养他们健全人格、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已成为教育界的主流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学校德育的中心任务之一。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如果离开了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就不可能全面实现,人的发展也就不会完善。人类发展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其人格丰富多彩、个性充分发展;使其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家庭和社会成员,作为一个公民和生产者、技术发明者和有创造性的理论家,来承担各种不同的责任。因而我们必须从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世纪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来认识培养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社会责任感含义社会责任是指一个人对他人、对自然、对社会所承担的职责、任务。社会责任感是公民对这种责任的一种强烈的自觉意识和崇高的情感、意志和态度,  相似文献   

8.
道德情感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学生承担的社会责任非常广泛,主要体现在四个层面。但是由于学校教育方法不适当,使得学生不能将其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情感,更无法付诸实践,导致社会责任感教育效果不明显。文章主要论述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荣辱观教育等道德情感教育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学生领导力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为核心。文章从愿景型领导理论、服务型领导理论和社会改善型领导理论的视角出发,认为社会责任感包括学生对个人愿景和团队愿景的价值认知、服务他人和社会的道德情感,以及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并促进社会改善的积极行为。提出在学生领导力教育中,可以通过基于价值澄清的愿景陈述、基于服务社区的服务性学习和基于行动学习的社会实践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0.
责任感是个人素质的核心成分,责任感的强弱直接反映了一个人素质的优劣。美国的西点军校曾将“责任”二字作为校训。1993年,联合国在中国召开了主题为“21世纪挑战及教育改革”的会议,来自24个国家的与会专家提出了一个共同看法:新世纪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个挑战,既不是新技术革命,也不是经济发展,而是青少年一代的道德问题。一个道德情感贫乏,缺少责任感的人是不会真正关心他人,无法与他人真诚合作的,也是无法适应社会的。可以说“学会负责”已成为进入21世纪的通行证。只有具备高度责任感的人才会主动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对自己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高职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直接关系到将来整个医疗卫生行业的责任意识、医药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准、医药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培养和增强当代高职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目前高职医学生责任感现状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应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增强责任感,培养良好职业道德,加强入学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2.
情感是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应结合课程的性质以及学生的情感状况,来确定课程情感教育的基本内容。通过培养教师的情感素养、创设教育情境、实践活动积极引导等方式,改进教学,以达到增强学生自尊和自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丰富学生道德情感、提升学生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感恩教育在本质上是最基础的道德教育、做人教育、良知教育,也是重要的责任教育。成功的感恩教育不仅有助于培养和提升高职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促进其成长、成人、成才,而且有助于强化其职业精神、责任意识和就业意识。感恩教育也是一种重要的情感教育、爱心教育,有助于引发高职学生对自身感恩行为的关注与反思,由感恩愿望转变为感恩行动,进而起到促进学生早日就业、提高高职院校就业率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黄开栋 《职业技术教育》2006,27(17):123-124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促使他们健康成长。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要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荣誉感;培养学生从小立志成才的决心;增强学生自觉抵制网络诱惑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协作精神。  相似文献   

15.
角色承担是由米德提出而被科尔伯格运用到道德教育领域中的。它是指在社会互动和交往中,以他人的角度、他人的身份、他人的位置、他人的情感对社会事物的体验,是一种使扮演者暂时置于他人的社会位置,并按照这一位置所要求的规范和态度行事,以增进扮演者对他人社会角色及其自身原有角色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实施自己角色的行为的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角色承担有助于克服人们的自我中心主义,有助于加强人们之间的互相理解,有助于培养人们的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6.
结合高职园林工程课程融入思政教学的实践,论述整合教学内容。包括:在任务设计时融入思政教育元素;结合课程特点,在案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职业责任感;合理开展考核评价,培养学生诚实品德;注重言传身教,以良好师德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品行;结合专业综合实训,实现立德树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特别是品德养成,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杜威德育思想与我国德育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长海 《教育学报》2007,3(4):69-76
杜威德育思想的核心可以概括为以“道德的教育”培养“道德的人”。“道德的人”就是民主社会中的“有用的好人”,“道德的教育”就是培养个体有效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的教育,是承担学校社会责任的教育。杜威德育思想对我国德育原理的启示就是在“充分承担各种社会关系所赋予的责任”意义上重新阐释“道德人”概念,在“德育即教育的道德维度”意义上对既有的德育实体性概念进行批判与重构,将“德育首位”看作“将教育的社会属性放在学校教育规划的首位”,将“学科德育”理解为“通过学科教学增强学生理解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智慧和情感”,从而在整体上反思学校教育的德性基础。并且,杜威思想也提示了我国德育实践变革的学校教育整体德性改造路径。  相似文献   

18.
段浩然 《辽宁高职学报》2012,14(2):53-54,75
21世纪是一个多元的世纪,在高职院校开设美术课程既符合青年学生的思想情感特点,也符合当代教育改革核心。在高职美术教学中,激励教学法是一种很适合高职美术教学的好方法,它有助于高职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中体验和感受美,从而培养高职学生热爱关、追求美的情感,有助于塑造高职学生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19.
正义感是基本人性的体现,是公民德性的首要的基本的素养之一.正义感的缺乏会带来整个社会合作体系的崩溃.现代公民的正义感,诚如罗尔斯所言,是对人类生活需要合作,合作需要规则,规则必须是平等互惠的一种坚定信仰.作为一种道德情感,它是复合性的,它至少包含了感激、愤恨、负罪感与义愤.正义感来自于社会合作体系中产生的互惠、同情及实践公民权利时产生的责任感.正义感的培育有赖于公民社会的发育,通过教育公正、教师公正及尊重他人权利的教育来促进学生的正义感.  相似文献   

20.
任何学科都有渗透德育教育的功能,可以说各具特色、各有所长。历史学科以它所承载知识的厚重、人文资源的丰富,有着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作为高职历史课,在渗透德育教育方面应重视利用自身的史学价值,并结合时代精神与学生实际,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提升他们服务社会、报效国家的使命感和时代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