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谓之京城大叔。”  相似文献   

2.
<正>《左传》开篇即追述了郑武公与武姜的婚姻,"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①这段话对郑武公婚姻状况的交代简单而明确,历代学者均无异说。近来,我们在全面梳理新出《清华简》及《左传》、《史记》等传统文献时,却发现这则记载背后实际隐藏着极为复杂的历史信息,其中之一便是:武姜非郑武公元配。我们推断武姜不是郑武公的元配,最为关键的证据就是:  相似文献   

3.
<正> 《郑伯克段于鄢》结尾部分有一句话:“遂为母子如初。”篇后注解为:“从此作母亲和作儿子的还和当初一样,即恢复了母子关系。”(见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0年6月出版的《古代汉语》上册74页。) 如果注解只解释成“从此作母亲和作儿子的还和当初一样”,那么无可挑剔。可是接着又作了注脚“即恢复母子关系”,这里不禁要问:“母子如初”,当初母子关系如何?原文曰:“庄公寤生,惊姜氏……遂恶之。”可见当初姜氏就厌恶庄公,何谈“恢复母子关系”呢? 由于“庄公寤生,惊姜氏”,所以厌恶他,而“爱共叔段,欲立之”,使姜氏与庄公的母子关系从当初的“厌恶”到越来越尖锐化。姜氏曾多次向郑武公请求立共叔段为太子,郑武公一直没答应。等到庄公即位,姜氏替共叔段请“制”,庄公许之以“京”,共叔段违背先王  相似文献   

4.
初,以“初”字起笔。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交代人物及其关系。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说明姜氏“恶”庄公的原因。一个“遂”字,写出“恶”的无理。爱共叔段,  相似文献   

5.
《左传》中“郑伯克段于鄢”,是一段著名的公案,原文是这样的:初,郑武公娶于申,日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日“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日:“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日:“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相似文献   

6.
原文阅读郑伯克段于鄢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①,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②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③,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④,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  相似文献   

7.
一、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隐公元年传) 杜注:段出奔共,故曰共叔,犹晋侯在鄂,谓之鄂侯. 按:笔者认为"共"应为其谥号.楚子审楚共王也谥号"共".《襄公十三年传》:秋,楚共王卒.子囊谋谥,大夫曰:"君有命矣."  相似文献   

8.
初,以“初”宇起笔。郑武公娶于申,日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交代人物及其关系。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日寤生,遂恶之。说明姜氏“恶”庄公的原因。一个“遂”字。写出“恶”的无理。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妇人昏聩,偏爱幼子,从此种下祸根。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谋立储君不成,又为段索取地盘。母子进一步交恶。  相似文献   

9.
春秋时期郑国的国君武公,从申国娶了个妻子,名叫武姜。姜氏养了两个儿子,大的叫寤生,小的叫段,世称共叔段。因为大儿子是难产,姜氏从他出生起就厌恶他,而偏爱小儿子段。姜氏一再怂恿丈夫武公让小儿子继位,但被武公拒绝了。待寤生即位,世称郑庄公,姜氏又要求把制这个地方封赏给共叔段。庄公说:“制,那是个险要的地方,不行!其他的地方随你挑选。”最终姜氏给共叔段选了京那地方。  相似文献   

10.
《郑伯克段于鄢》是粤教版语文课本必修五的篇目,选自《春秋左氏传》。从中华传统文化"孝"文化对文本进行挖掘,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本中省略的人物的心理动机和情感取向。一、武姜为何罔顾"公弗许"?郑武公在位期间,武姜就多次请求变更继承人,废郑庄公寤生,立共叔段。但是郑武公都没有答应。在郑庄公登上王位之后,武姜不顾丈夫意愿,不惜叛乱,只为实现一己之好。这样的女性,在现代眼光看来也是非常厉害的。男尊女卑的观念早已产生.  相似文献   

11.
在周平王时代,郑国国君武公的夫人姜氏先后为武公生下两个儿子。母亲姜氏偏爱老二共叔段,而对老大寤生却以白眼相待。后来寤生当了国君,即历史上的庄公。姜氏不服,为老二争权,并暗中怂恿共叔段搞叛乱。庄公用计平息了段的叛乱,逼得段自杀,并对挑起这  相似文献   

12.
《左传》的开篇之作《郑伯克段于鄢》记叙了郑庄公镇压姜氏、共叔段阴谋夺国的经过。这篇文章主要描写了三个人物,郑庄公、姜氏和共叔段。对于郑庄公,众多的参考资料都认为他是一个阴险狡诈的统治者。对此,我有不同看法。对于兄弟间发生的矛  相似文献   

13.
难忘母恩     
辛勤 《小学生》2005,(5):32-33
在一个地下宫里,母子二人抱头痛哭。他们是当年的一代霸主郑庄公和他的母亲武姜。 话说当年郑国的国君郑武公有两个儿子,大的叫寤生,小的叫段。他们的母亲武姜喜欢段,讨厌寤生,因为生他时难产,差点丢了性命。 武姜一心想让小儿子继承君位,常常不厌其烦地在武公面前夸奖小儿子,要武公立他为世子。而武公还是按老规矩立长子寤生为世子,只把共城封给段。  相似文献   

14.
读了《郑庄公克段于鄢》后,深为庄公宽厚仁智、慈善孝母的行为而叫好。出乎意料,文后评郑庄公却是“老谋深算”,对此我疑问顿生。庄公和共叔段本是一母同胞,庄公为长,他登基就位,应是名正言顺。况且庄公个人素质并无欠缺,然而共叔段在母亲的荫庇下,怀有非分之想,策划阴谋叛乱篡权夺位。先是武姜替他请求封地,然后,又想办法把西部北部的边邑据为己有。最后,共叔段厉兵秣马,准备与母亲里应外合袭击郑国。他逐渐有步骤有计划地去实现自己的政治阴谋。正在这时,庄公突然发兵,击败共叔段,共叔段出奔共。由此可见,共叔段阴谋叛乱,可谓是蓄谋已久,…  相似文献   

15.
东周时,诸侯里势力最强大的是郑国。郑武公活着的时候,已经立了大儿子寤(wù)生为太子。夫人武姜喜欢小儿子段。总是想劝武公立段为太子,武公没答应。武公死后,寤生即位,就是郑庄公。他母亲姜氏心里很不痛快,她要求庄公封地给段。郑庄公就把京城封给段。从此,人们便管段叫“京城太叔”。京城太叔走前,姜氏拉着他的手叮嘱说“:你哥哥一点儿也没有亲兄弟的情分,京城是我逼着他封给你的,你到了京城,要抓紧操练兵马,积聚粮草,机会一到,你就攻打都城,我在城里给你做内应。你能当上国君,我死也能闭上眼睛了。”太叔到了京城,就抓紧操练兵马。消息…  相似文献   

16.
《左传·隐公元年》有一段文字,各编选者均以《郑伯克段于鄢》为题,而且在评述此文时,都这样说:"它描写了郑庄公的阴险狡诈,其母姜氏的偏心狠毒和其弟共叔段的贪婪愚蠢,表现了  相似文献   

17.
一、“庄公之心,天下之至险”《郑伯克段于鄢》是《左传》中的名篇。因而在各类高校的文科教材中,往往少不了它,而且还属重点篇目之列。这篇文章记的是公元前722年,即鲁隐公元年发生在郑国的一场宫廷政变。郑庄公之父是郑武公(即在前770年同晋文侯、秦襄公、卫武公一起率兵护送平王东迁洛邑的郑武  相似文献   

18.
“郑伯克段于鄢”地理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伯克段于鄢”究竟是怎样的一桩历史公案?受公羊传统的影响,郑庄公处心积虑谋杀弟弟,几乎成了普遍接受的看法。然而,历史事实究竟如何呢?从地理的角度考察当时的政治形势,或可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个合理的解释。庄公即位后,母亲武姜要他把制封给弟弟共叔段。制与虎牢,统言可视为一地,分言则为相邻两城,据险共同构成郑国与周王室的交通要塞。考虑制的重要战略地位,郑庄公拒绝了,但把京封给了共叔段。京虽大城,却非险要,且受制于包括制和国都在内的三座重要城市。共叔段倚仗武姜的支持和京的强大,先收边邑,后北据廪延,南控鄢地,意图夹击郑都。经过二十多年的扩张,控制了便于与卫国联络的黄河渡口延津,以及南部重镇鄢地,几乎占有郑国一半的领土,与庄公势成水火,给郑国公室造成严重威胁。庄公凭借地理优势和民的支持,打败了共叔段。共叔段逃往卫国,途经庄公控制区域,未遇阻拦。这说明,庄公无意杀弟,所谓杀弟之说实为臆断。  相似文献   

19.
《左传》开篇的“郑伯克段于鄢”事件与先秦“贵族共政”的政治传统和郑国的现实环境有关。清华简(六)《郑武夫人规孺子》一文,不但反映了郑庄公继位之初郑国的朝堂局势和母权影响,而且还从深层次方面揭示了此后郑庄公试图挑战“贵族共政”的政治体制以加强君权的政治意图以及“克段”的缘由。庄公之母“武姜”作为母权代表,也参与到郑国初年君权斗争当中,此处的“母权”应当是“小宗”权力异化试图挑战国君的表现。  相似文献   

20.
黄泉小释     
“黄泉”一词,始见于《左传·郑伯克段于鄙》一文中郑庄公对母亲姜氏说的“不及黄泉,无相见也”一句。这里包含着一个典故: 郑庄公的母亲生他时难产,因而取其名曰“ 生”,待生其弟“段”后,其母姜氏就开始讨厌庄公,一心想让段继承王位,取代庄公。结果段的谋反阴谋最终败露,庄公痛恨母亲姜氏的无情无义,遂置姜氏于城颖并发誓说:“不及黄泉,无相见也!”话一出口,又追悔不已。后来他的属下颖考叔体察此情,就给庄公出了一个两全之策:让庄公“掘地见母”。这样,既实现了他与母亲生前团聚的愿望,又使天下人觉得庄公“言而有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