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005年2月16日,旨在防止全球变暖、要求相关签约成员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性条约《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一个最主要的具体成果,《京都议定书》的生效在国际环保领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虽然《京都议定书》没有规定中国的减排义务,但是,由于中国是该条约的第37个签约国,在《京都议定书》生效之后,关于  相似文献   

2.
《京都议定书》是1997年在日本京都达成的通过全球统一减排温室气体从而达到对全球环境保护的国际协议,是人类生态环境文明发展的一座重要里程碑。一向以作为全球事务"第一责任"大国自居的美国却对这一协议拒绝签约。原因有几点:一是全球环境保护技术的推广,有利于环保技术发达的欧洲,对向来不注重环保技术研究的美国来说,在占领技术市场上没有任何优势。二是对美国国内的能源领域是一个重大的打击,而能源工业是美国的一个支柱性产业。三是对美国国民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性的奢侈消费是一个强制改变。四是正值美国经济处于下滑期,失业率攀升,承担不起来自重要的能源领域的负面影响。由此可见,《京都议定书》对于美国来说,一边是竞争对手在议定书中的利益获得增长,另一边却是自身利益的流失、国际经济竞争力的下降。因此,从国家利益比对的角度,美国选择了退出《京都议定书》。  相似文献   

3.
2003年是决定《京都议定书》命运的一年,可继续缔结的希望看起来格外渺茫。这意味着国际社会处理气候变化的首次尝试宣告衰亡,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完全失败:至少它可以让人类更现实地认识到人类自身扭转和适应气候变化趋势的局限性。12月,《京都议定书》各缔约方在意大利米兰举行的会议上,俄罗斯政府的高层顾问称:俄罗斯不会批准《京都议定书》,至少不会批准当前的《京都议定书》,因为它将极大地阻碍俄罗斯的经济增长。持这样观点的国家并不在少数。目前的共同看法是《京都议定书》已经不复存在了。《京都议定书》是一项壮举,但是它未能按照原…  相似文献   

4.
《京都议定书》开始生效,全球35个国家及欧盟各国将在2012年前。按各自的减排指标削减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以对抗全球气温变暖。山东烟台陶涛同学问-- 2月16日,为遏制全球气候变暖而制定的《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京都议定书》通过于1997年12月。2001年美国宣布退出,俄罗斯、澳大利亚迟迟不加入,其他欧洲发达国家屡次要价,议定书几近夭折。2004 年11月,俄罗斯签署,才使《京都议定书》又活了下来。  相似文献   

5.
经过艰难的谈判妥协,各缔约方终于制定了《京都议定书》。为了促进其尽早生效,中国很快核准了《京都议定书》,而美国在签署之后又予以反悔.这是对作为国际环境法基本原则之一的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的破坏。所幸的是,俄罗斯态度明确,有力的维护了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针对中芙俄的不同立场。对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的影响,提出了推动该原则实施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从2001年美国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至今,美国一直对此协议持否定态度,并再三强调退出理由,即该议定书会重创本国经济;全球变暖的改良必须通过国际合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刚性减排才能实现;全球变暖的科学依据不足。通过对这三大理由的分析可以看出,美国的拒绝理由充满着矛盾性。  相似文献   

7.
《京都议定书》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这一严峻问题的措施,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俄罗斯的批准将决定这一计划的命运。本文详细分析了俄罗斯的态度,客观讨论了它所受到的各方面的影响,并展望了《京都议定书》的未来。  相似文献   

8.
王忠安 《新高考》2010,(2):16-19
知识背景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于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召开峰会,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即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对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9.
刘涛 《考试》2006,(11)
《京都议定书》,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稿公约)京都议定书》,旨在国际社会能通过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京都议定书》是全球惟一一个以法律形式通过的关于抑制全球变暖的国际公约,制定了一种温室气体减排的清洁发展机制(CDM),2005年2月16日已经正式生效,给渴望清洁空气和环境的人们带来福音。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履行国际环保条约承诺的义务,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积极寻求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京都议定书》是解决气候问题踏出的重要第一步,但2012年第一执行期结束后的后续国际协议还未能确定。要避免气候问题日益严重,2009年哥本哈根缔约方大会相当关键,各国政府必须达成一个能够持续并加深应对气候变化努力的协议,也就是《京都议定书》的后续方案。  相似文献   

11.
伴随工业活动而生的温室气体对全球的气候产生了恶劣的影响:自然灾害的频发、极端气候天气的不断涌现。这引起了地球人的恐慌。但大气作为一种特殊的全球公共物品,仅仅依靠某一国或某几国的努力也很难应对全球的气候变化,因而这就需要世界各国尤其是大国的密切合作。《京都议定书》的生效是国际气候制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其对世界经济和国际政治关系也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无论是从其内容还是效力上看都有其局限性,尤其是世界第一大二氧化碳排放国——美国拒绝批准,在《京都议定书》下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并不如人所愿。本文正是从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的问题着手,分析其原因并为之后国际合作谋出路。  相似文献   

12.
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为核心的气候变化国际法律体系未能有效减缓全球变暖,应构建具有“硬法”性质的国际法律体系.在比较国别减排、碳税、碳预算等方案后,确认以财产权为逻辑基点来分配公共物品具有更好的心理易受性和理论自洽性.具体作法是将减缓全球变暖视为大气对温室气体的环境容量,将其作为一项财产并按一人一权原则平均分配给全球民众.  相似文献   

13.
二战结束后,根据盟国达成的协议和有关国际法规定,各受害国家向日本展开了索取战争赔偿工作。在整个索赔过程中,由于各个国家之间的争执,更为主要的是美国从自己的全球利益需要出发,改变了其对日索赔问题的态度,致使索赔工作失败。对日索赔工作的失败原因是复杂的,但毋庸置疑,美国态度的改变是最根本的,最主要的。  相似文献   

14.
碳税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因其经济刺激的明显性和实施的便利,被许多国家适用.美国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研究并拟采用碳税,但直至今日,尚只有个别地区适用碳税,其缓慢的发展历程、碳税的具体政策及其实施效果,对我国制定相关的法律、政策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巴黎和会上,美国为了实现其国联梦想,以"山东问题"为条件换取日本的支持,致使中美关系迅速滑坡。华盛顿会议上,为了压制日本独占中国,美国采取了援华抑日的政策,中美关系升温。国家利益是美国立场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也是国际关系变化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90年代,国际社会日益关注全球气候变暖现象,并制订了一系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立法,尤以《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最为重要。为在环境领域树立良好的国际公民形象,澳大利亚积极参与保护全球气候环境的国际会议,并在所有的气候变化国际公约上正式签字。但由于受制于国内工业集团的压力,澳大利亚在减少温室气候排放而承担的国际义务方面常打折扣,这种做法不仅最终危害其自身经济健康,而且会影响它的对外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70年代,美国为了摆脱越南战争的泥潭以及由此带来的与苏联对抗中处于下风的不利局面,开始全球性战略收缩。在东北亚地区,美国抛出了旨在减轻美国对日、韩战略负担的交叉承认方案,其核心是谋求在朝鲜半岛制造南北朝鲜被由美日韩构成的"南三角"和由中朝苏组成的"北三角"分别承认的局面。交叉承认的本质是在冷战时代背景下的国家集团间外交。依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以及各当事国对朝韩两国态度的变化,交叉承认问题的变迁分为南北三角对峙、"北三角"分化和后交叉承认三个时期。交叉承认未能实现其初衷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的全球战略及其在东北亚地区的战略利益。目前,随着朝核问题由于美国和朝鲜在朝鲜先弃核还是美国先同朝鲜实现关系正常化这一问题上僵持不下,重提交叉承认以促使美国承认朝鲜、给予朝鲜安全感未尝不是解决朝鲜半岛问题的一个选项。  相似文献   

18.
当今世界共同面临的一个气候危机是地球变暖现象,清洁发展机制是《京都议定书》规定的三种灵活性机制之一,是“南北合作”在全球温室气体减排上的集中表现。该机制的合理有效运作对全球环境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就清洁发展机制产生的背景,理论基础、运行模式、其发展前景等方面试作探讨,并略论清洁发展机制与中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美国南方独特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奴隶制制度和种植园经济使之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地方文化。虽然在20世纪上半期受到了现代技术、工业化大生产以及城市化迅猛发展的影响和冲击,南方依然保持其文化的独特性。在政治上表现为民主党的一党政治文化、农业占主导的经济文化、南方文艺复兴和基督新教占主导地位的宗教文化和种族问题等独特的文化特征,把南方与美国其他地区区分开来。南方文化的独特性一方面给南方带来自豪和荣耀,另一方面也妨碍了南方在政治、经济和宗教等方面多元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