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体味爷爷     
爷爷在走完他95年的历程后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爷爷一生没住过医院.去年11月,得知爷爷生病的消息后,我不顾差途的疲惫,匆匆赶回老家,送他到医院看病,离开他时我心里总不踏实,两天后我再次回到乡下老家,看爷爷病情有所好转,才放心地回到单位.谁知4天后的一个下午,家里打来电话,说爷爷不行了,当我怀着沉重的心情赶回家时,爷爷已安祥地离去.我抱着爷爷左摸右看,怎么也不相信爷爷就这样地走了,他是那样平静和安祥,分明就是劳累一天后晚歇睡熟了.  相似文献   

2.
我没有见过我的外公夏丏尊,他在我出生的前两年就得肺病去世了。那时候抗战刚刚胜利,他那离别了八年的女儿刚刚跟着我的爷爷爸爸一家老小,从遥远的四川历尽千辛万苦回到上海,妈妈的肚子里怀着二哥大奎。外公终于见到了他朝思暮想的女儿和女婿,见到了他的挚友和亲家———我的爷爷叶圣陶。此后仅仅过了三个月,外公就带着无尽的忧国忧家的惆怅,离开了那个他不喜欢可又割舍不下的人世。记不起是哪一年,我还小,一次在饭桌上吃饭,爷爷和爸爸照例喝着酒,不知怎么说起了外公,爷爷忽然泪流满面放声大哭,连声说:“好人好人。”爸爸的眼圈也红了,只是…  相似文献   

3.
正一1923年的春天,我的爷爷叶圣陶经朱经农先生介绍进商务印书馆工作,正式开始了他的编辑生涯。那年他29岁。1982年,爷爷为刚刚创刊的《出版史料》写了一篇题为《我和商务印书馆》的文章。人们常常引用的爷爷说的"如果有人问起我的职业,我就告诉他:我当过教员,又当过编辑,当编辑的年月比当教员多得多"那句话,就写在这篇文章的一开头。  相似文献   

4.
爷爷的儿童文学全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小沫 《出版史料》2008,(2):123-125
2003年的春天,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编辑白雪静同志找到我,说社里想为谢冰心、张天翼和我爷爷叶圣陶三位儿童文学的老前辈,出版他们的儿童文学全集,爷爷的这一部想征得爸爸的同意。有关爷爷的儿童文学,我从看过的书中知道,他的第一篇童话《小白船》,写在1921年,那是他为郑振铎先生创办的《儿童世界》的创刊号写的,那年他二十七岁。《  相似文献   

5.
档案你我他我曾祖父,也就是我的太爷爷,名叫黄天香。清政府时期,我太爷爷在绍兴一带行医,红极一时,为杭嘉湖地区的民众看病。清代行医是好行当,家里都是几进几进的门,买地几百上千顷,嘉兴东门现在几大队几小队那些土地,当时都是我太爷爷的。我太爷爷人称九斤公,当时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爷爷自然继承了我太爷爷的事业,也做了中医。我爷爷名叫黄锦林,民国时期也做得极好,嘉兴、嘉善、绍兴,都有我爷爷的诊所。爷爷还与蒋介石的表兄在浙江开办两省陆军医院,我爷爷任院长。我爷爷的照片当年挂在我家客堂间里,日本人到我家,看到那…  相似文献   

6.
我的继爷爷     
我是近而立之年,才见到我的爷爷的。因为他是我的继爷爷,从东北来。  相似文献   

7.
1994年下半年,《语文学习》准备在10月号上发一组文章纪念爷爷叶圣陶诞辰100周年。他们当然不会放过爸爸至善先生,约他写一篇纪念性的文章,内容由他自己定。爸爸那时候在做26卷《叶圣陶集》的编辑收尾工作,实在没有时间。他对我说:“小妹(注:爸爸、爷爷经常叫我“小妹”,叫我弟弟永和为“小弟”),你来写一篇吧。”我很少写文章,要写有关爷爷的纪念文章,更觉得题目太大,一时间不知道从哪里说起,觉得非常为难。  相似文献   

8.
父亲离开人世整整16个春秋了,可是没有一天不想念他老人家,他是我的慈父,也是我的严师. 父亲是个苦命人,1903年闰五月,父亲落生在北京安定门外一个穷旗人的家中.我家是满族镶黄旗人,祖姓毕鲁氏.满族人指名为姓,我爷爷叫凌保,是个门甲,父亲出世前一个月,爷爷就故去了.  相似文献   

9.
《山西档案》2001,(2):40
三毛导语:小二爷爷去世了,小二显得很伤心,几天没上网.这天他来了,对我说,他爷爷是带着微笑去世的,他的死是幸福的.我不明白.小二说,因为爷爷自死都认为他是村上唯一见过电子信箱的人.我更糊涂了.  相似文献   

10.
谈起笔者创作社教类专题<爷爷为我写儿歌>,要追溯到2002年.这位"爷爷"叫欧澄裁,年近80岁,仙踪镇大欧村人,是含山县有名的新闻人物.他是安徽省乃至全国知名的儿歌作家,他写的儿歌很有特色,通俗易懂,乡土味很浓.  相似文献   

11.
丁斯 《今传媒》2006,(9):52-53
我自从学校毕业进入期刊界,已二十多年,担任期刊总编也已十多年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担任总编时,刚刚三十岁出头。记得一个外地的年长作者打电话到家里找我,我五岁的女儿接了电话,他一听孩子的口音,直接就说,让你爷爷接电话。孩子就将爷爷家的电话号码告诉了他。一会儿,他又  相似文献   

12.
<正>整理者言:我的爷爷宓炽勋今年已90多岁了,是个"老档案"。自1954年进上海电表厂后,他即被安排到资料室从事技术档案的管理工作。他担任过上海电表厂资料室组长、档案室副主任、主任,为企业技术档案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做了很多工作。在档案这个岗位上,他辛勤耕耘了三十年,一直干到退休。作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上海档案界的企业代表,宓炽勋的名字有一定影响。1959年,爷爷代表  相似文献   

13.
书香门第     
我爷爷有一种奇怪的性格,那就是不肯轻易相信任何人、任何事、任何见闻乃至于知识的性格。他的口头禅是:“有这么回事儿吗?”“你这是跟俺说故事!”“俺才不信哩。”这些口头禅一旦冲出,表示他已经很能信得过什么了。更多的时候他只是摇头、拍桌子。我奶奶曾经背着我爷爷取笑他这种德行,  相似文献   

14.
共和国五十周年大庆与表爷爷九十岁诞辰是同一天。离这个日子还有一段时间,我意外地收到表爷爷一份与众不同的遗嘱。那一天,我正在为筹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揭牌仪式忙得不可开交,小表弟邱兴华风尘仆仆赶来,把一大包东西亮在我的面前:“这是我爷爷的遗嘱。”我暂时放下手头工作,摸起电话要县公证处,小表弟十分果断地制止了我:“无须联系公证处,放在档案馆里顶合适。”接着,他转述表爷爷的临终嘱托:“你老萧表哥是个老档  相似文献   

15.
为了编一本爷爷爸爸教我做编辑的书。我找出好多年前写的一些有关这方面的文字进行整理,又看到了这篇《爷爷给我改文章》(编者注:本文作者为叶圣陶的孙女)。再看一遍爷爷对文章的修改,觉得他改得真好,对那些改动的理解。也比当时还要深了。早年的文字为如今留下了珍贵的记录,更让我想起许多往事。  相似文献   

16.
2002年的8月1日,孙作宾爷爷以他九十三岁高龄辞别了人世,回顾爷爷的一生,真可谓是革命的一生,奋斗的一生,是与邪恶势力不屈不挠斗争的一生。由于我们与作宾爷爷之间的亲族关系。所以有幸在他生前,多次聆听爷爷的教诲,聆听他亲口讲述他经历的故事。追念之余,将这些故事整理成文,以做永久的纪念。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年份里,我想起了我的爷爷——一位曾参加远征军入缅参战的国民党抗日老兵.爷爷虽然离开我们已经15个年头,但他在世时给我们讲述他那难忘的峥嵘岁月,让我们后人了解了中华民族这段悲壮的历史,也了解了他从一名远征抗日老兵,最终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员,并与胡耀邦同志结下深厚情谊的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平原上,活跃着一支令日本侵略者闻风丧胆的回民支队,毛泽东称其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而我的爷爷周志坚,当年曾是这支部队的营教导员,他在赫赫有名的马本斋队长率领下参加作战,被人称为"周大胡子"。上世纪四十年代,马本斋任命我爷爷担任冀鲁边军分区"回民大队"大队长……本文所要讲述的,便是我爷爷那具有传奇色彩的戎马故事……  相似文献   

19.
李桓   《新闻天地》2008,(1):10-10
我进入《血色湘西》剧组是著名演员张光北推荐的,当时导演在看过我主演的电视剧《行走的鸡毛掸子》后才决定正式启用我的。我在《血色湘西》中饰演石三怒,可以说是我梦寐以求的角色。这得从我的家庭说起。我的爷爷是一名军人,湘西就是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而且他曾经在湘两救过芷江机场的美国飞行员。现在我在湘两重新讲述爷爷那时的故事,虽然没有演军人,但我也是奋战在抗日战场上。我成为这段历史的表现载体,真是无比的骄傲,  相似文献   

20.
我的爷爷名叫朱一夫。他跟人家介绍自己的名字时,总是说:“撇未朱。‘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一夫。”我在小说里看到过“一夫当关”这句话,那是说守卫险要关卡的武士。可我爷爷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老头,除了一支笔,什么武器也不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