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利益矛盾作为人与人之间矛盾的根源人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不能忽视的,因此,调节利益矛盾成了政府维护社会稳定,保护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以我国当前利益矛盾的特点,调节利丛矛盾的指导思想、方法以及需配套解决的利益分配机制、法律道德机制提出了较有价值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存在的几种突出的社会利益矛盾是:城乡差别带来的利益矛盾、地区差距带来的利益矛盾、不同经济类型单位职工的收入差距带来的利益矛盾、不同行业职工的收入差距带来的利益矛盾、不同群体的收入差距带来的利益矛盾等。应当看到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基本矛盾与主要矛盾已有所缓和,但新的社会利益矛盾日益突出,问题严重,要使得社会稳定与发展,就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来缓解社会利益矛盾。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在新世纪提出的我国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一种和睦、融洽并且各阶层齐心协力的社会状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当前我国的人民内部利益矛盾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积极协调利益矛盾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利益矛盾的妥善处理有利于实现和谐社会公平公正的目标,调节利益矛盾可促进和谐社会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正从经济层面向社会层面延伸、发展,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已成为基层政府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如果基层政府不能及时、正确地解决社会矛盾和利益,就往往会激发突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若此,社会稳定局面破坏,基层政府的公信力就会受损。从我国现阶段基层政府在维护社会稳定的观念和措施方面存在的问题来看。要提出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维护社会稳定的新思维、新措施.从而提升基层政府的公信力.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群体性事件频发,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的稳定,而稳定历来都是关系到经济发展与社会长治久安的大问题。没有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一切改革发展都无从谈起。当前群体性事件频发的原因主要体现在社会矛盾堆积、城市发展欠缺、政府管理不到位及执法人员素质不高等。群体性事件还引发了一些社会政治问题。要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一要畅通社会沟通渠道;二要完善法律体系,促进社会公平;三要强化政府责任;四要提高民众的利益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6.
农村征地拆迁中的利益冲突是当前我国社会矛盾的一个突出表现,在这一冲突过程中各方利益诉求既有合理的一面,也有过于强化自身利益的一面。政府在利益冲突中充当了利益参与者的角色,注定其无法成为公正的仲裁者,导致矛盾进一步复杂化。因此,需要建立社会第三方的利益协调和裁决机制,使政府与社会成员之间的矛盾冲突有缓冲余地。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社会利益结构变迁从根本上是与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相伴而生的,主要特点是:利益主体的多样化;利益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利益矛盾的多样化。这一方面促进了社会利益结构日益多元化、公民的政治参与程度提高等,从根本上保证了我国社会的整体稳定。但另一方面,我国的利益结构变迁也对经济、政治、文化造成诸多负面影响,对我国的社会稳定构成潜在威胁。为了形成合理的利益结构,我们应该从完善利益表达机制、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完善社会再分配机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来促进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视角下农民工利益表达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起农民工利益表达机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是实现社会公正、维持社会稳定、增强公共政策合理性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农民工利益表达机制存在着利益的群体性与表达的个体化、利益范围的广泛性与表达渠道的狭窄性等几对明显的矛盾。因此,我国应当为该机制提供相应的物质基础和精神文化支撑;建立农民工维权组织,使其承担起农民工利益表达的主要角色;同时还要拓宽农民工利益表达渠道,保证农民工向政府的信息传递。  相似文献   

9.
利益分化是社会转型期的显著特点,也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我国在转型期通过加强政治民主及其制度化建设。通过政府公共政策协调利益分配、通过成熟的公民意识的培育,有效地化解了利益分化过程中的伴生问题,保持着社会的基本稳定。它们共同构成了利益分化背景下我国社会稳定的基本支撑,即政治民主及其制度化支撑、公共政策支撑和公民意识支撑,并共同作用使我国在转型期保持着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社会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出现了许多新情况 ,导致社会个体矛盾的增多 ,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 ,化解社会个体矛盾是减少社会矛盾的基础工作 ,必须遵循个体矛盾产生、发展的规律 ,研究化解社会个体矛盾的策略和方法 ,最大限度减少个体矛盾对社会稳定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行政公益诉讼的界定、价值、以及从比较法的角度考察行政公益诉讼在西方法治国家的实践及其借鉴意义的基础上,来分析我国建立行政公益诉讼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构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12.
公民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是宪法赋予的权利和义务。然而,公民通过诉讼直接对侵害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的行为向法院起诉,由法院直接追究其违法责任,在我国司法界和法学界却是一个崭新的话题。笔者认为,在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今天,设立公益诉讼制度.制裁侵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的违法行为,势在必行。它的设立将对我国司法改革和社会主义民主实现形式提供新的思路和模式。  相似文献   

13.
高速公路建设BOT融资方式的利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OT方式的有利之处在于:具有较高的社会经济效益;可以缓解我国急需加快高速公路建设和资金不足的矛盾;便于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加强竞争和效率;提高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的质量与效率;增广我国利用外资的渠道。而不利之处在于:项目的立项和实施过程较长,不利于比较急需的项目;以牺牲我方的较长时期内的一部分经济利益为代价;导致我国外汇的流出;政府易于失去对设计过程和质量的控制。但总的来说,对于我国现阶段,高速公路建设的BOT融资方式是利大于弊的。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城中村改造工作存在的问题是城中村改造缺乏法律依据,城中村违章建筑严重、房屋产权不明晰,村民思想上对改造有很强的抵触情绪,农村基层组织及其体制难以发挥作用,城中村改造和社会保障很难统一进行。改造工作难以进行的原因是城中村土地权属的变更,城中村集体资产的处置,改造后农民利益的保护,各方利益的分配。对此,我国应尽快完善城中村改造的法律法规,加强宣传,努力消除农民的抵触情绪,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创新资金筹措方式,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强化服务,加强监督。  相似文献   

15.
由城市拆迁和农村土地征用想到的宪法适用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拆迁和农村土地征用在一些地方引发了激烈的社会矛盾,这些矛盾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已经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障碍。为了有效解决这一矛盾,应该在宪法的框架内,特别是根据2004年修宪后,宪法第十条第三款、第十三条规定,以社会功利主义来定义“公共利益”的内容,以体现被征收财产市场公平价值作为对征收行为的补偿,严格适用宪法关于财产和土地征收的规定。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不受侵犯。  相似文献   

16.
更新观念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不仅关系到每个学生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谐。我国在经历了连续多年的大扩招之后,高校毕业生供大于求带来的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本文从转变就业管理职能、就业服务、就业指导中的观念和政府、社会、高校、学生需要更新观念两个方面阐述在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中需要更新的观念。这些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社会关系和谐是各个历史阶段人们普遍追求的价值目标。社会主义社会之前的阶级社会,不同阶级的人们在根本利益上相互对立,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关系和谐。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人们才会开始自觉促进社会关系的和谐,这是社会主义社会满足人民群众需要的重要价值之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扎实做好各方面的工作,积极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18.
城镇化是推动发展中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所必须经过的阶段,它是加快农村发展和缩小城乡差别的有效途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家开始适时推动城镇化建设。由于中国是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这一特殊的国情决定了中国城镇化面临着举世无双的困难。其中最关键的是城镇化过程中新生居民的诸多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研究城镇化过程中新生居民合法权益保障问题不仅有利于切实保护新生居民的合法权益,而且有利于中国城镇化进程的科学、合理推进,更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和促进城乡经济和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宪法,有一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它是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大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它实现了国家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最重要的法律保障,从而保证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显示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强劲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