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是英国诗人托马斯·纳什写的一首描写春天的著名田园诗.本文从诗歌欣赏的角度,分析了该的格调、传递的信息以及在用韵、格律、意象、措辞等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纵观近30年中国大陆的研究者对吴嘉纪诗歌的研究,涉及的面比较广泛,既有从横向上分析诗人的思想观念、生活经历、交游等因素对诗歌创作的影响,又有从诗歌传统继承的角度纵向梳理吴嘉纪诗歌的主题和特点,除此之外,还有研究者结合具体诗作分析艺术手法运用上的亮点。针对吴嘉纪诗集《陋轩诗》的不同版本,研究者也做了具体的描述。近30年对吴嘉纪诗歌的研究已有了一定规模,但还是有突破旧有程式、深入某些问题进行探讨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周舟是时下天水乃至甘肃文坛声誉极佳的诗人,他的近作《渭南旧事》获得圈内人士一片好评。《渭南旧事》的写作,有其真实的现实所本,但在从个人经验到诗歌文本的转化过程之中更多诗人主体的突出、强调和变形。回到诗歌自身,周舟的《渭南旧事》与其说是诗人所经验、回忆出来的,还不如说是他发现、建构出来的内容。从还原到重构,周舟诗歌的艺术魅力即由此而产生。  相似文献   

4.
<按她自己的形象>是依婉·伯兰的第三部诗集,体现了伯兰挑战诗歌传统、重塑女人形象的思想.在这部诗集里,伯兰探讨了诗歌传统、女人地位和身份确立的问题.伯兰对爱尔兰的诗歌传统及其对女人的描写提出了质疑,试图在她自己的诗歌里按照女人自己的真实形象塑造她们;同时,挑战诗歌传统、重塑女人形象引起了评论家的关注,为她在排挤女性诗人...  相似文献   

5.
本文具体分析了初唐诗人陈子昂的诗歌理论,并以他的代表作《感遇诗》三十八首为例,说明诗人的创作正是对其诗歌理论的具体实践,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陈子昂对唐诗发展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冯至被鲁迅称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在德语作家中,冯至最感兴趣的是里尔克.作为中国诗歌史上十四行诗创作的代表,冯至曾很明确地提到自己创作该诗集时受到里尔克的影响.我们发现"不断否定自我"的冯至在诗歌的艺术原则上、诗歌主体形象和主题上受到了里尔克的影响,本文着重从这三个方面分析里尔克在冯至书写《十四行集》时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天水师范学院中文系教师、青年诗人雪潇的诗集《带肩的头像》 ,最近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雪潇本名薛世昌 ,多年来他在教学之余坚持文学创作 ,并在诗歌、散文、评论诸方面均有建树 ,发表了大量作品 ,其中诗歌创作成绩尤为突出。其诗作经常在《十月》、《诗刊》、《星星》、《北方文学》、《飞天》等国内有影响的期刊发表。这本诗集即是作者从他 18年来发表于各类报刊的 6 0 0余首诗中 ,精选其中的 2 6 0余首而结集出版的。诗集共分七辑 ,分别是 :双手合十、动物乐园、书生意气、向西向南、大地之湾、日出东方、钟声响起。作者主张 :“诗歌…  相似文献   

8.
《我们是七个》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威廉.华兹华斯一首著名的抒情诗。该诗描述了诗人与一位8岁小姑娘的对话,通过小姑娘天真烂漫、单纯可爱的口吻,以简单质朴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诗人所独有的洞察力,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纯真的向往,也很好的突出了华兹华斯诗歌中自然与童心这两大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9.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存在着矛盾和一些其它的问题,《诗经》不仅是"诗"而且是"经",是"诗"与"经"的辩证统一,"诗"与"经"二者缺一不可,"诗"与"经"二者共同构成《诗经》的内在矛盾(内因)。由此可见,《诗经》的性质包涵"诗"与"经"两方面的内容,即《诗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歌总辑,同时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具有普世意义的文化经典之一。  相似文献   

10.
唐代是自由与浪漫的时代,帝王将相、布衣童子妇孺都能出口成诗。在这种社会环境影响下,诗歌也成为了娼妓取悦客人的一种技艺。因此,唐代文学较之前阶段文学出现了一大批娼妓诗人的诗歌。《全唐诗》中收录了妓女作者二十一人的诗篇共一百三十六首。唐代最杰出的娼妓诗人无疑是薛涛,宋代娼妓中诗写得最多最好的当推温琬。  相似文献   

11.
17世纪玄学派诗人乔治赫伯特的《美德》是一首短小但极具哲理的好诗,以其简洁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修辞手法感召着世人,诗人在诗中所使用的拟人、明喻、暗喻、通感等修辞手法与诗的意境的巧妙结合,形成该诗的独特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忽必烈汗》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柯勒律治的代表诗作之一。为了探求诗歌如何通过语言艺术来表现主题思想的内在特性,本文以《忽必烈汗》为例分析了诗歌在意境、想象、韵律、语言和修辞五个方面的特征,总结了这些特征对诗歌表现形象和思想感情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17世纪玄学派诗人乔治赫伯特的《美德》是一首短小但极具哲理的好诗,以其简洁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修辞手法感召着世人,诗人在诗中所使用的拟人、明喻、暗喻、通感等修辞手法与诗的意境的巧妙结合,形成该诗的独特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4.
阐释戴望舒《雨巷》的诗意,指出《雨巷》是诗人心灵寂寞痛苦的歌唱,同时有着那个窒闷、残酷时代的曲折投影。艺术上,《雨巷》既受到法国象征派诗歌艺术的影响,又借鉴了中国古典诗词艺术的精华。  相似文献   

15.
文天祥留给后人的八百多首诗歌中,有五首带有浮萍意象。这种意象往往象征着诗人对亲人的思念、自身的孤独之感,向往自由不受羁绊之意;还象征了个人身世的艰难、无可奈何之感;以及国家命运动荡不安,诗人对风雨飘摇局势的难以把握、不能自主的意蕴。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可以说是诗话小说,诗词的大量运用是《红楼梦》的一大亮点。诗歌这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在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特征,由于中韩两国的语言文化差异,对韩国译者来说,诗歌翻译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本文以崔溶澈,高旼喜两位韩国当代学者的《红楼梦》最新韩语全译本为例,具体分析《红楼梦》中诗词的韩语译文,进而了解中韩语言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与《圣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以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重要代表人物雪莱及其诗歌和相关作品为例,从不同角度分析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与《圣经》的关联,以期为理解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和《圣经》文本阐释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告别辞:请勿悲伤》是英国诗人约翰.邓恩最著名的诗作之一。在本诗中,诗人使用大量比喻描绘两人之间的爱情,试图安慰妻子不要应为自己的一时离开而痛苦。一些女权主义读者对这首诗颇有微词,因为诗人似乎将他的妻子描述成了一个依附于丈夫的女人,但更多的人还是对他们真挚的爱情满怀敬意。笔者倾向于后者,以传统眼光赏析本诗,表达了其对诗歌本身及诗中比喻的欣赏之意。  相似文献   

19.
从西方文论看李商隐的几首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商隐《燕台》四首色泽凄艳、情调迷离。其诗用西方文论的术语来称,是一种客观的投影,是一种外观的形象,但又与作者的情意有相当的关联。要了解并把握其诗歌,必须先有一个与诗人接近的心灵,然后才可进入他的心灵的梦幻境界之中。李商隐的诗不可牵强比附,去做指实的说解。  相似文献   

20.
"母亲"是中西方传统诗歌中经常涉及的主题。朱英诞作为一名笔耕一生的诗人,三千多首诗作中不乏以"母亲"为主题的作品。本文将选取《追念早逝的母亲》和《怀念母亲》两首"忆母"诗进行赏析,旨在领略朱英诞诗歌的创作特色,以及凝结在诗歌中的思母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