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文化及其教育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深化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传承数学文化,发挥数学的文化功能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对高等数学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研究数学文化及其内涵,并在大学数学教育中实施数学文化的教育功能,包括培养数学思维和理性精神、培养创新精神以及数学文化教育的美育功能,从而培养学生具有数学哲学头脑、数学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相似文献   

2.
在深化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传承数学文化,发挥数学的文化功能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对高等数学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研究数学文化及其内涵,并在大学数学教育中实施数学文化的教育功能,包括培养数学思维和理性精神、培养创新精神以及数学文化教育的美育功能,从而培养学生具有数学哲学头脑、数学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相似文献   

3.
地域文化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充分挖掘和利用地域文化资源能够创新高职思想政治的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有利于传承和发展地域文化,有利于教师文化性格的形成,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为地方培养优秀的建设人才。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教育的批判性是思想政治教育活的灵魂,是对马克思主义批判精神的传承。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批判性是由历史、现实和文化等多种原因造成的,主要表现为批判性内涵的缺失和批判性思维的缺失。重建思想政治教育的批判性就是要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注重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批判性思维精神,处理好批判与建设的关系,从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创新和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源泉,在文化强国建设的背景下,推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建设的重要一环。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传承密切相关,一方面,文化的传承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时代命题;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对促进文化的传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进程中,将文化传承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在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同时推动文化的创新发展,将文化教育贯穿于学生学习经历的始终,能够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6.
哲学基本理论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博辉 《教学与研究》2004,11(11):63-68
“哲学基本理论教育”的目标重在以人的创造能力发展为核心,培养受教育者能够 自觉地从哲学层面上理解、分析、解释问题,提升他们的理论思维水平,进入高位层次的思维和 理想境界。这是我们“哲学基本理论教育”目标所注重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依赖于教育,教育是人类文化传承的唯一途径。多元文化整合教育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要树立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理念,通过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多元文化课程体系、培养师资队伍和实施多样化的教育手段,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创客教育的全球化发展为我国创新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思维与新的路径。创客教育的核心在于借助实践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创客教育价值体现在于以人的发展作为教育目标,借助专业能力作为教育发展基础,用"实践精神"作为教育核心,协同连接作为教育重要环节。因此,为了确保其有效实施,需要构成一定课程体系,不断消除创新人才培养的层层阻碍,积极培养学生对创客文化的兴趣,最终推动创新人才模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集体主义是中国优良的文化传统,不仅是一种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相互关系的伦理道德原则,更在文化图式上体现了中华儿女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独特思维方式。教育既植根于一定的文化土壤,又是传承与发展文化的重要路径。从文化比较的视野看,中西方教育不仅在“培养什么样的人”上体现了集体主义与个体主义的根本差异,在“怎么培养人”这一具体教育过程中同样体现出不同的文化倾向及思维方式和实践模式。任何教育理论与实践都存在文化适应性问题,需要在文化自省、文化自觉中确证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价值及其思维方式,才能在中西教育文化的比较与交融中实现理论自觉与文化自信。通过教育自觉地以培养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为根本目标,才能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0.
乡村农耕文化蕴含丰富的劳动教育价值,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伴随城市化进程和工业文化的勃兴,农耕文化内容在教育中呈现明显缺失状态。乡村农耕文化中的协作精神、创新意识和生态观念,都与劳动教育存在显著的耦合关系。在新时代,利用农耕文化开展劳动教育具有塑造良好品格、传承农业知识与生存技能、培养创新思维、提高身体效能和树立天人合一的美学观等多重价值。在劳动教育中,农耕文化的创新性在于可以让学生在思考农业技术的“未完成性”的同时,进而思考人的“未完成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将农耕文化融入劳动教育课程时,在课程实施中应注重课堂讲授与农耕实践相结合、农耕文化渗透于各课程、家校社三方联动、考核评价多元化和个性化。  相似文献   

11.
教育哲学的价值并不在于为教师提供了多少操作技能,而是体现为涵养教师的教育智慧。教育哲学涵养教师的教育智慧的内在机理是借助教育理念,助产教师的"教育学意向";秉持哲学眼光,型塑教师"问、思、行创新"的精神品质;凭借理论思维,廓清教师的教育主张。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生活化的文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生活化,不仅仅是一个哲学命题、教育命题,还是一个文化命题。本文从文化角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生活化进行了分析,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生活化缘起于文化的变迁,其意蕴在于创新人文性、生活性、超越性、生成性等文化精神,其诉求在于优化从自在自发的生存到自由自觉的生存、从适应性的生存到反思性的生存、从片面发展的生存到全面发展的生存等生存理念。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是中国未来先进文化和领导者的潜在群体。在培养他们具有综合文化素质的同时,一定要培养他们具备高品味文化和高超的领导才能,这里的核心和重点是必须构建、塑造他们的辩证思维品质和哲学文化素养。这个哲学文化是基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理性思维形态上所达到的一种状态和程度。构建属于自己的理性头脑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最高境界。哲学文化是大学思想道德教育所要追求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4.
加大学校教育创新力度,切实提高创新型人才培养水平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要推进学校教育创新,首先要确立进行教育创新的理论指导思想,过程思维(ProcessThinking)是怀特海的过程哲学所孕育形成的一种思维理论,本文从过程思维的角度,反思了学校教育,提出了学校教育创新的新思路:一是要进行基于过程思维的课程创新,二是开展基于过程思维的过程性教学。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哲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理论思维中的重要作用,即激发大学生的理论兴趣,拓宽大学生的理论视野,提升大学生的理论思维是高校哲学教育改革的核心。哲学教育应在教学的诸多环节中提升大学生的理论思维。  相似文献   

16.
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雅斯贝尔斯从“自由、生成、超越”的存在主义哲学基础出发,运用哲学思辨的方式,从本体论、价值观的层面来反思教育,对“什么是教育”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教育活动的本质是文化的传承与精神的自由交往,教育的目的是达成人的自我生成,教育的使命在于成为“全人”.雅氏的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的改革具有借鉴意义:推动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全人”的教育目标和多元的评价体系亟待建立;转变教育方式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李德金 《教育》2012,(19):51
学校不仅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文化人才的摇篮,还是传承创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阵地,同时也是支持文化科技创新、公益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本身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环节,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和标志。在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发挥教育在文化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促进教育与文化紧密结合,落实创新与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显得尤其重要。文化强国战略赋予学校新使命时代赋予各级各类学校传承、创  相似文献   

18.
我国百年教师教育中形成的教师教育文化,是培养教师成长的生态环境的文化,有其独特的内涵与特色,它对教师专业化发展起着导向、规范、激励作用,但在师范转型过程中发生了变迁,有简单化、趋同化、庸俗化倾向。笔者认为应在认真总结和梳理教师教育文化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传承和创新,在方法上要实现几个转变和几个认同,并从精神文化、物态文化、管理文化各个层面找准传承与创新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19.
批判性思维作为哲学思维方式中最基本的一种,对教育基本理论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是教育基本理论发展的内在动力。在教育理论发展过程中,批判性思维在促进其对本土文化传统的批判性继承、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和借鉴以及理论体系的自我革新方面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教育基本理论本身具有的批判性对其自身发展以及教育实践的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我国高校教育中研究并衡量社会发展的唯物辩证工具之一,不仅可培养与提高高校学生辩证分析事物的哲学思维,同时还能在不断研究与发展的过程中促进我国社会人文主义的科学发展。目前,我国各大高校开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发展迅速,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其辩证唯物主义科学发展观,在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科学领域教育中逐渐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针对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如何创新与完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理论的人文价值取向是我国学者当前主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