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伦理是教育活动中以人际关系和谐以及教师德性完善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伦理,体现了当代教育对教师的道德要求。教师德性是教师的道德品性和道德修养,体现了教师对教育伦理的自觉践行。在师德教育中,面临着教育目标道德缺失、教育过程道德失落、师生关系道德旁落等问题。为此,应通过道德教化、道德评价、道德激励等方式,将教育伦理内化为教师德性,以提升教师的道德修养和道德自觉。  相似文献   

2.
教育伦理是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中的道德关系为研究内容的伦理学科,教师德性是教师对职业意义、精神归属、教育伦理等体认后所形成的精神品质与道德境界。教育伦理是客观的,是外在的道德规范;教师德性是主观的,是内在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识。在师德建设中,应将教育伦理转化为教师德性,以提高教师的道德素质与敬业精神。从教育伦理与教师德性的内涵出发,分析教育伦理向教师德性的生成机制,探究教育伦理转化为教师德性的方法路径,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教师德性是教师将职业道德内化为道德自觉时所形成的心理品质,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专业伦理精神。教师德性能够唤起教师的职业良心与道德自觉,赋予教师强大的精神动力,能使教师获得社会、学校与学生的认同。当前,教师德性建设面临道德理性缺失、道德情感冷漠、道德行为失范等问题,为此,应探究教师德性规范发展的方法路径,以提高教师的德性水平,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4.
李西顺 《教育研究》2022,43(1):72-80
教师专业道德是师道与师德的内在统一,是专业价值与主体价值的内在统一,表征为基于德福一致原则的自监督机制,帮助教师在不断变化着的教育情境之中,于内心建构深层稳定的价值根性,促使外在的师德规范获得内在的价值依据。王阳明的"致良知"学说强调致内在德性、立内在心性,不仅可为洞见教师专业道德之深层价值根性提供恰切的分析工具,而且可以帮助探明教师专业道德的建构路径:在专业承诺层面立其志;通过事事磨砺的知行合一之师德实践,逐步澄清、确证、珍视专业的内在价值;以师德的专业理想境界作为伦理支撑及价值引领。师德的专业理想境界既是利他奉献的,同时内蕴着对教师自身幸福的价值关切,应避免自我与他人之间的伦理不对称性。师德的专业理想境界是圆融共生的,以美善育美善,教师专业的内在之善、教师自身的幸福及学生的幸福皆涵蕴其间,共同形成建构教师专业道德的合力。  相似文献   

5.
郑富兴 《学科教育》2014,(5):105-112
关于教师道德的评价存在两个矛盾的现象,一是教师社会声誉下降与教师呼吁道德减负并存,二是好人与好教师在“应试教育”下相互冲突。教师是否应该是好人成为了一个问题。忽视或弱化教师的个人道德是现代学校教育的工具化、技术化与功利化的后果。面对教育体制的不道德,教师仍应该是好人。教师道德评价的框架和内容从个人-职业、公共私人两个维度可以概括为私德、公德、师道和师德(专业伦理)这四种类型。教师道德评价的重点应该是教师德慧,即一种基于公共教育责任的价值立场处理不同类型的教师道德的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6.
教师德性伦理是教师主体对教师的职业意义、精神归属、教育方式以及对教育伦理精神自觉体认后所形成的精神品质和道德境界。教师德性伦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师生伦理关系、教师伦理责任、教师道德人格和教师道德义务,具有内在性、自律性、超越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作为职业道德的师德,在性质上属于公德,是师德的底线。作为教师道德的师德,超越了公德和私德的区分,凸显了师德的主体性与崇高性,但却存在着将师德抽象化和僭越教师私人生活领域的倾向。从教师专业道德的角度理解,师德是一个有着特殊主体性要求的公德范畴,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所形成的并应具备的自觉的内在的品质,是教师人格的体现。如何实现主体的善良品德,需要从其产生的伦理生活出发,完善其所依赖的具体的伦理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的教师教育对教师"专业性"和"道德性"教育均提出新的要求.当前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中,教师"专业性"教育已形成自觉发展的良好态势,而"道德性"教育建设则存在一些现实困境而相对滞后.教师的"道德性"教育,不仅是单纯的教师个人道德层面的问题,更要通过搭建制度伦理框架,才能将师德师风建设与教师专业性发展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9.
师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中逐步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时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质,它体现着社会和人民对教师的希望和要求。教师师德高尚,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传道授业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师德应该通过以下方面体现:  相似文献   

10.
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进一步坚实幼儿园教师专业伦理建设。幼儿园教师专业伦理建设应立足幼儿教育专业立场,从外在工作环境与师德规范要求、教师内在道德动机与教育素养等多个方面系统化推进,并提升建设实效。依据伦理规范中的价值、原则、规则三个层次的要求与教师主体对专业伦理建设的重要作用,幼儿园教师专业伦理建设应抓好四个重点任务,包括用直观的师德榜样引领幼儿园教师追求师德理想,用明确的师德制度指导幼儿园教师践行师德规范,用及时的师德教育帮助幼儿园教师解决师德困境,用良好的专业素养支持幼儿园教师提升师德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