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以卫星测高资料为基础,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该区域的自由空间重力异常和布格重力异常特征进行了研究,计算了研究区的莫霍面埋深。从自由空间重力特征中可以看出海山和海脊呈不连续的圈闭状,被海山之间的凹槽负异常所切割,海山和海脊犹如发育在自由空间重力异常低槽线中。而布格重力异常反映了海底地形与Moho面的关系,地形起伏与Moho呈镜像关系,Moho面埋藏深度反演也反映出镜像特征及地壳的均衡补偿特征。  相似文献   

2.
我国科学家潘建伟等人近期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百公里量级的自由空间量子隐形传态和纠缠分发,为发射全球首颗"量子通讯卫星"奠定技术基础。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杂志8月9日重点介绍了该成果。  相似文献   

3.
美军正在研发名为“自由空间光学通讯”的红外激光系统。这一系统将成为军方通讯的未来。如何在不被人窃听情况下传输信息一直是军方面临的挑战.红外激光通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目前,美国俄亥俄州莱特·帕特森空军基地的空军研究实验室正与阿肯色州费耶特维尔的空间光子学(SpacePhotonics)公司合作.研发一种名为“自由空间光学通讯”的红外激光系统。  相似文献   

4.
无线通信(Wireless communication)是利用电磁波信号在自由空间中传播的特性从而进行信息交换的一种通信方式,近些年,在信息通信领域中,发展最迅速、应用最广泛的就是无线通信技术[1]。  相似文献   

5.
信道估计技术是OFDM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它将直接影响通信系统的传输质量。文章针对Ka频段星地链路的信道特点,综合考虑自由空间衰减和降雨等对通信系统的影响,对几种不同的信道估计算法做了仿真比较。通过仿真选择一种性能较高,复杂度较低的最优方法。  相似文献   

6.
遨游在网络的自由空间中,我们再一次深深地感受到了技术的神奇力量。人类自诞生之日起就开始梦寐以求的自由,仿佛终于在网络中实现了。然而,自由的花朵仅靠技术的力量就可以采摘到的吗?自由绝不是一份免费的早餐,互联网上的控制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那么在自由与控制交战之中,如何确保网络传播的未来,是我们应该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大众科技》2011,(2):1-1
近期,由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组织开展的2010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评选在京揭晓,基于超材料实现微波段三维隐身和电磁黑洞、实验实现最远距离自由空间量子隐形传态等成果榜上有名。  相似文献   

8.
《科学中国人》2010,(12):64-65
实验性自由空间量子远距离传输 量子传输是量子通讯实现的中心问题。  相似文献   

9.
王德令 《大众科技》2017,19(11):22-25
文章基于APD(Avalanche Photo Diode)光电接收机被检测光场的量子统计模型,研究并分析了脉冲编码调制/软输入软输出(Soft Input Soft Output,SISO)串行级联迭代译码方案在自由空间光通信系统中的性能。相比于自由空间光通信中传统的强度调制/直接检测(Intensity-Modulation/Direct-Detection,IM/DD)方法,该方案能更充分的利用光接收机接收到的信号,从而提高系统性能。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在相同的信道环境和信噪比下,该方案与传统的IM/DD方法相比,能获得更低的误码率。该方案对于诸如深空通信等低信噪比通信场景是十分有利的。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主要介绍了时域有限差分法的基本原理,并利用Matlab对自由空间中目标的散射近场进行了仿真,给出了一些散射问题的近场可视化结果和远场RCS结果。  相似文献   

11.
信息动态     
《大众科技》2011,(2):1-11
2010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出炉近期,由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组织开展的2010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评选在京揭晓,基于超材料实现微波段三维隐身和电磁黑洞、实验实现最远距离自由空间量子隐形传态等成果榜上有名。  相似文献   

12.
<正>在自由空间中的两个光子之间不相互作用,光波彼此擦身而过不会相互影响。然而,对于量子技术的许多应用,光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却至关重要。奥地利维也纳理工大学的一个科学家团队现成功在两个单光子之间建立起强大的相互作用,朝着轻拍校验(tap-proof)量子通道或建立光学逻辑门发送信息迈出了重要一步。该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光子学》杂志上。  相似文献   

13.
李楠 《科学中国人》2014,(8S):40-40
天线是无线电设备(例如通讯、雷达、导航设备等)中用以辐射或接受电磁波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天线是一种换能器,既可将馈线中传输的电磁波转换为自由空间传播的电磁波,又可将自由空间传播的电磁波转换为馈线中传输的电磁波,而天馈线则是电磁波的传输通道。天馈线在发射机系统中占有重要位置。本文结合我台实际谈谈天馈线系统的维护,并对常见故障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4.
涡旋光束在湍流大气中的传播特征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已显现出十分良好的应用前景.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开展复杂系统和随机介质波束散射特征研究,利用高斯波束在随机介质中的传播与散射特征,推动了相应的技术在工业、民用等领域中的应用. 西安理工大学光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柯熙政教授科研团队长期从事无线激光通信中的光信道特性、信道编码、调制技术、信号处理以及随机介质中光波的传播与散射特征等研究,在自由空间光通信中的关键技术及系统设计和开发能力等方面具有很强的科研实力,拥有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成果,掌握了无线激光通信设备核心技术.特别是从涡旋光束、高斯光束在大气湍流介质中的传播与散射特征的基础理论出发,深入研究了具有轨道角动量的涡旋光场在大气湍流随机介质中的传播及对光束轨道角动量态的影响,建立了轨道角动量涡旋光场在大气湍流中的理论传播模型,开展了大气湍流环境下高斯波束与目标、粒子的散射特征研究.  相似文献   

15.
周红霞 《现代情报》2006,26(2):92-94
至今,县级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始终停留在有限的互补体系中,要畅通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的渠道,首先要把“根”放在地方特色上。在此基础上,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打破地城和机构的界限,追求一个更广阔的共建共享的“自由空间”。这就是本文试图阐述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6.
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更能提高学生的工作适应能力,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的自由空间,使学生初步获得现代企业所需要的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如创设情境,创设自由空间,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再产生和发现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聂继军 《百科知识》2000,(10):35-36
星际航行理论的奠墓人:齐奥尔科夫斯基 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1857~1935)出生于俄国梁赞州一个贫寒的家庭。1883年他出版了一本科幻小说《在月球上》,大胆地提出了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设想。不料,世俗的俄国皇家技术协会对此大加讥讽。在偏见面前,他毫不气馁,执著追求。1884年后,他开始潜心研究全金属飞艇、流线型飞机和气垫列车的基本原理。齐奥尔科夫斯基这一时期的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他1903年发表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名论文《利用喷气工具研究宇宙空间》中。他论证了喷气工具用于星际航行的可行性,提出了火箭在自由空间中运动的基本原理,推导出著名的齐奥尔科夫斯基火箭公式。这个公式以简明的形式表明,提高火箭速度的关键不在于增大火箭  相似文献   

19.
光学相控阵在激光雷达、自由空间光通信、医学扫描成像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射频波段的相控阵曾经为雷达技术带来重大突破.然而光学波段的相控阵长期以来由于阵列单元间距大于波长,较难获得类似射频相控阵的性能,应用方面具有较大的局限性.近年来,来自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的课题组(以下简称"课题组")围绕光频波段半波长间距波导集成及其在光学相控阵中的应用等领域开展了深入探索并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为高性能光学相控阵及相关激光雷达等应用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20.
现行高校管理者注重用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来管理教师,在这种管理模式下,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觉配合学校管理的积极性不能有效发挥,教师的自身发展和创新思维受到阻碍,影响了学校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改革陈旧的教师管理模式,采用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给教师以自由空间,促进教师职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