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鄉宁)方鴞商代晚期酒器,通高41厘米,宽25.1厘米,重9.1千克。器身为长圆形,束颈、鼓腹,口沿上有一对高耸的伞状立柱,四足为三棱锥状,器盖微拱呈弧形,盖上有一立鸟形钮。器身纹饰可分为三段:口沿下饰一周三角蝉纹,颈部饰一周龙纹,腹身饰大兽面纹。器内铸铭文一字。该器器形宏大,纹饰繁缛,铸造精良。  相似文献   

2.
闽北私人收藏有一件"明代孔雀绿釉玉壶春瓶"(图1)。该瓶器形较小,数十年前,在闽北邵武修316国道挖掘的弃土中,被发现拣回收藏。瓶高9厘米,口径3.6厘米,腹径5.5厘米,足径3.5厘米,瓶的腹部和颈部可见两道接痕,为三段坯胎制作。该瓶具有元瓷的某些特征,如圈足外撇,足  相似文献   

3.
闲人 《收藏》2007,(7):116-116
笔者在德国探亲时,在小女的德国朋友家中有幸见到一对仿周代青铜器兽耳珐琅彩铜胎漆壶。通高28.6厘米,口部为11×9.5厘米的圆角长方形,颈部长约8厘米,有一对兽形耳;腹部为球形,最大直径为18厘米;圈足,直径为11.7厘米(图1)。这对器物通身为朱红色,颈部和腹部刻饰同样的云雷纹、饕餮纹和夔龙纹。  相似文献   

4.
陈锐 《收藏界》2011,(9):45-49
湖南省博物馆藏有一件"康熙青花人物故事瓷笔筒"(图1),高16.1厘米,口径18.3厘米,底径17.5厘米,敞口稍撇,中腰微束,底略外倾,造型优美。通体施白釉,器内光素无纹,内底有数处缩釉,器外壁绘青花人物故事图案,玉璧形外底边露胎,  相似文献   

5.
《收藏界》2006,(3)
西周青铜波曲纹器盖长22.7厘米,高18.4厘米成交价:RMB 88,000拍卖公司:上海崇源拍卖日期:2003-10-25点评:此盖里盝顶形。方座,顶较小,四面作直线斜壁,下接一周直壁。平顶有一跪人,头发后梳,头顶有一方孔,赤身裸体,双手垂地,腹、背各有一圆孔。盖顶  相似文献   

6.
许祖培 《收藏》2010,(5):32-33
民国期间,浙江龙泉的浙江瓷业工厂烧造出许多青花,粉彩等精美瓷器,笔者藏有数件,现介绍如下。 1.青花富贵到白头两件套温酒器 通高14厘米,外径10厘米,盖高4.5厘米(图1)。卧圈足。整器由盖、外罐、内杯组成,外罐绘有两朵盛开的牡丹,枝叶繁茂,枝上白头翁张嘴呜叫,盖钮为绶带环绕寿桃形,一行“富贵到白头”吉祥语恰到好处地署于空白处,画含字义,字显画意,与整器画面浑然一体。  相似文献   

7.
藏鉴有约     
《收藏界》2006,(10)
读者求鉴:本人藏有一只冰裂纹胆形瓶,高37.5厘米,口径6.8厘米,底径12.5厘米,清专家鉴定。鉴定结论:圆口,长颈,圆鼓形腹,圈足,通体冰裂纹釉。胎为白色,徽发一点灰黄色。白色胎只能是明清或以后时期器。造型颈部略细,釉面玻璃光略强,特别是胫部釉发红,故此为现代工艺品。  相似文献   

8.
刘梦卿 《收藏》2007,(2):130-130
笔者收藏一只葫芦烟壶(图1、2)。壶呈紫红色,长典颈、圆腹、下嵌一石小座。通高13厘米,腹径5.5厘米。壶身浅刻丰羽双翼,颈部满刻羽纹。口塞为玉石鸟首形。壶像一只大鸟引项观天,悠然自得,栩栩如生。鸟腹部阴刻诗文:“至鸟有仙骨,蕊华无俗胎。”  相似文献   

9.
高学训 《收藏界》2015,(3):54-55
笔者早年收藏品中,有一洪洲窑器物,为一西晋青瓷褐彩羊形器(见图)。器长22厘米,高17厘米。造型为一立式犄角公羊。羊体颀长、圆润,有三道双圈弧线纹,羊两颊饱满,长须下垂,神态安祥,抿口敛神,两耳竖起贴于脑侧,两眼炯炯有神,双犄卷曲,羊体上身有一圆形孔口,内空。羊体全器施青黄釉,犄角、眼、尾等处均施褐彩。全器造型比例准确,线条优美,尤头部刻划极  相似文献   

10.
孙艺灵 《收藏界》2010,(9):50-50
这件八仙纹瓷觚高24厘米,口径16厘米,系清代福建德化窑制品。 八仙纹瓷觚造型仿商周铜觚,呈大撇口,长颈,腹中部鼓凸,底足外撇,器形挺拔,器身以八卦下饰如意纹相隔,上下分别堆雕八仙和梅花图纹饰。"八仙"乃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八位神仙,传说他们是由凡人学道而成仙的,  相似文献   

11.
杨海青  常军 《收藏界》2014,(12):20-25
西周玉器之精美一直为古玉收藏者所看重,而周代虢国墓地出土的玉器数量之多,玉质之好,工艺之精,种类之全,价值之高,实属罕见,这为众多古玉研究和收藏者提供了极好的研究实例。这里仅就三门峡虢国墓地出土的十件龙形玉佩饰做一介绍,以飨读者。人龙合雕佩(图1)长4.6厘米,宽3.7厘米,厚0.5厘米。→出土于M2001墓主人虢季的颈部。青玉。全部受沁呈灰白色。正面上鼓,背面略凹,中部有一圆形穿孔。  相似文献   

12.
《收藏界》2007,(8)
吴镇烽(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陕西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点评秦公壶:这件秦公壶,通高42.3厘米,是春秋早期青铜盛酒礼器。壶的横截面作圆角长方形。直口,长颈,垂腹。颈部饰波曲纹,两侧有兽首衔环,扁环上饰有龙纹。腹部饰交龙纹,腹中饰有一个高浮雕螺形角的兽首,身躯向两侧展开,与四周的龙纹反复交缠。圈足  相似文献   

13.
《收藏》2020,(6)
正侯母壶是1977年3月至1978年10月曲阜鲁国故城考古发掘中出土的一件西周青铜重器(图1)。该器略呈卵形,平口直领,圈足,两侧有四系,上两系作兽首衔环形,壶身纹饰分四区,最上饰夔纹,次为三角纹,再次象鼻纹,下饰三角纹,圈足饰垂鳞纹,盖作蟠龙形,盖沿两侧各一系,盖沿和壶领有对铭,各一圈十五字:"侯母乍侯父戎壶,用征行,用求福无疆"。根据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该器通高39厘米,口径10.2厘米,腹径27厘米,足径19.3厘米,口壁厚0.5厘米,重6.8千克。  相似文献   

14.
《收藏》2015,(5):14
此件青铜斝高33厘米,拄饰火纹及三角云纹,颈部饰三角纹,内填云雷纹。下方作折角兽面纹带,兽面两目浑圆突出,鼻准线起棱,腹部光素,三足上有凹陷的沟槽。此器流传有绪,为卢芹斋(C.T.Loo)旧藏,菲利普斯(Dr.A.F.Philips)递藏。见诸梅原末治《欧美搜储支  相似文献   

15.
王长启  唐龙 《收藏》2001,(7):51-53
1980年,在西安市北郊范南村西北医疗设备厂发掘了一批古墓葬,其中170号汉墓出土的文物中有两件玉镂雕螭纹碟(She音射)形佩。两件略有差别,均为青玉,雕刻精巧,器形怪异。其一鸡心形片,上尖下圆,中有圆孔,一面下凹,另一面上凹,周围阴刻卷云纹,在周廓外上部与左右分别镂雕云纹。长7.1厘米,宽4。4厘米,厚0。4厘米(图1)。另一件也是鸡心形,周围刻云纹,长4.4厘米,宽3.8厘米,厚0.3厘米(图2)。同时还出土玉质与水晶印,共4方,其中两方刻“陈请士”篆书3字。据墓葬形制、棺椁、随葬品及周围墓葬分析,此墓属西汉早期中层官吏或富民墓葬。玉镂雕螭纹  相似文献   

16.
说半月形壶     
刘夫德  李凯 《收藏》2007,(8):123-123
在陕西宝鸡金陵河西岸的北首岭遗址,1958年发掘出土了几件仰韶文化精美彩陶,其中一件壶高15.6厘米,长24.8厘米,正面作半圆状,有两系耳,高颈口,腹饰规整的网状纹,网边饰有三角形边饰(图1)。有人提议该壶应称菱形壶,有人则表示反对。此器形何以如此别致,是模拟船形,抑或模拟菱角,或者另有所象?  相似文献   

17.
王军 《收藏界》2013,(5):68-68
此件粉彩开光花鸟官上加官图梅竹纹罐(见图),口径8厘米,高20厘米,底径12厘米。缺盖,圆口,深圆腹,假圈足,器形周正,圆润丰满,常称之为"西瓜罐"。罐口沿饰一圈回纹,回纹下面为如意云肩纹。主题纹样装饰在罐身两面开光处内,一面开光处内画面绘春暖  相似文献   

18.
自制打窝器     
一个直径6.5~8.5厘米,高10厘米以上,材质结实较厚的平底塑料瓶(做成的平底打窝器摆放平稳),可用酱油壶(直径8.5厘米)的下半部分、适宜的洗衣液或洗发水空瓶、拉丝粉空瓶(直径6.5厘米)等。不易拉断的60厘米大力马4~6号粗的渔线或缝鞋线两段。把孔加大一点的8克左右枣核形通心坠1个,乒乓球1个,棉花加502强力胶水或鱼缸软胶1支,大号别针连接器1个。  相似文献   

19.
《收藏》2016,(11)
正歙县博物馆收藏有一件宋绿釉刻蕉叶纹八方形枕,1984年6月曾被一位专家认定为磁州窑产品,而一直按照磁州窑窑口收藏。根据其他馆藏同类藏品排比,结合文献、考古资料,笔者认为该枕窑口应该是吉州窑。该枕长33.7厘米,宽15.8厘米,高11.2厘米,呈立体八边形。瓷枕除底面之外均施绿釉,釉色不十分均匀,枕右部釉色泛黄。器底不施釉,可见胎体为米黄色。枕呈前高后低状,两端微微上翘,以利于头枕。  相似文献   

20.
《收藏》2020,(9)
正白银地区发现的两件人头钮盖陶罐,造型较为独特,器盖钮均为人头形,不仅为研究史前人头钮盖类陶器增添了新的资料,而且能够使人们进一步了解白银地区史前人类生活和信仰等方面的情况。两件人头钮盖陶罐及相关研究会宁县博物馆藏人头钮盖红陶罐(图1-1),1990年出土于会宁县丁家沟乡荔峡村老人沟遗址,现为国家一级文物。红陶泥质,口径9厘米、底径11.2厘米、腹径24厘米。人头钮盖(图1-2),斜溜肩,鼓腹,腹下部斜收,平底。盖钮为人头形,头顶略有脱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