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咸丰宝巩局是清代甘肃省的铸钱局。其钱面值有小平、当二、当五、当十、当五十、当五百、当千数种。铜质分红铜和黄铜两种。钱文有宋体、楷体,书法求异,特别是满文"巩"字多有变化。形成宝巩局咸丰钱文书法独特的风格。笔者珍藏一枚"咸丰元宝"当千宝巩局阔缘样钱。直径66毫米,穿径11.2毫米,厚5.2毫米,外廓宽12.8毫  相似文献   

2.
笔者藏有一枚"咸丰元宝"宝苏当五百大钱。钱径57毫米,穿径11毫米,厚4毫米,重64克。精黄铜质地,包浆坚实,温润有光泽,钱体突出部分磨损自然。文字清晰,字口深峻,除径稍小于谱载者外,钱文书法完全一致。"咸"字,第七笔的折弯钩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3.
《收藏》2016,(13)
正咸丰是清文宗奕詝的年号。咸丰年间正值太平天国运动的高潮时期,民怨沸腾,清政府为了苟延残喘,在钱币铸行上大做文章,将财政危机转嫁到老百姓身上,相继推出咸丰通宝、重宝、元宝等种类繁多的钱币。咸丰元年(1851年)首先准备开铸咸丰通宝制钱。由于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生,钱局铸造制钱已很难正常进行,有些省钱局实际上处于停顿状态,即使开铸也是偷工  相似文献   

4.
周少华 《收藏》2008,(2):121-121
咸丰宝武局铸钱,分通宝、重宝和元宝三大类。小平为通宝,当五、当十、当五十为重宝,当百为元宝,共五等面值。从钱文的“宝”字来看,“尔”宝居多,为常见品。“缶”宝则少见,尤其是当五的,很难寻觅到。马定祥先生主编的《成丰泉汇》中将其定为一级三星,目前为仅见品。  相似文献   

5.
钟成华 《收藏》2008,(12):128-129
“佛法僧宝”铜钱(见图),直径24.5毫米,穿宽5.8毫米,厚1.1毫米,重3.4克,钱文篆书直读,光背无文,安南(今越南)陈禺陈朝天应年间(1516年)所铸。安南古泉币,受中国影响深远,是为方孔圆钱形制,饯文均仿汉字,亦有用中国年号铸钱。在陈朝所铸“天应元宝”“佛法僧宝”“宜和祜宝”三品中,唯“佛法僧宝”钱传世较多,是陈朝(1516~1521年)陈暠父子大量铸造的流通货币之一。  相似文献   

6.
"咸丰元宝"宝苏当千大钱清文宗咸丰年间(1851-1861年),江苏宝苏局铸有小平、当五、当十、当二十、当三十、当五十、当百、当五百(当千未曾发现)等面值钱币。宝苏局铸量甚多,但有些品种稀少,如当五、当二十、当三十等均比较少见,所见不是样钱就是母钱,有些特殊版别至今依然是孤品,如"咸丰元宝"宝苏当百阔缘缶宝大勾咸大钱(直径6.5厘米)。  相似文献   

7.
陈国友 《收藏界》2012,(5):75-75
我早期集得的一枚“咸丰通宝”背“天下太平”钱是红铜质的,与其他“咸丰通宝”背“天下太平”钱不同。钱币的直径为44.5毫米,穿径5毫米,厚3.6毫米,重量是42.5克。此钱锈蚀较重,我用我研制的“小腐蚀去油除锈剂”数次清洗后,使其字口清晰,所拍的照片如图1。  相似文献   

8.
这枚"咸丰重宝"雕母钱,直径59毫米,穿径10.5毫米,厚5毫米,重104克,背书"计重一两"。传世包浆,雕工精细,钱文字口深峻,字体特别清晰,规整匀称,字体及内穿有一定的拔模斜度。底章光洁,在钱文及底章上虽看不见雕刻痕迹,但在钱文及内廓底部,有一圈小小的台阶(用30倍放大镜看),在台阶边缘,可以看见一刀一刀的圆弧连接,就  相似文献   

9.
橱窗中一排放着三枚大咸丰古钱币,第一枚是"咸丰元宝"宝源当千,第二枚是"咸丰重宝"宝福当五十,第三枚是咸丰宝黔当五十。三枚钱里那枚宝源当千是地地道道的母钱。整个钱可以用秀丽华美四个字形容,轮廓端正,面文字口  相似文献   

10.
笔者收藏着一枚“咸丰元宝”(宝源局当百)双面轧花钱。钱体周身纹饰没有刀纹,只有轧痕,姑且称之为轧花钱吧!该钱币铸工精细,轧制细致,楷书字体,字口深峻,铜质金黄,边廓挺圆且直。传世之  相似文献   

11.
西夏《贞观宝钱》传世很少,古钱爱好者很难看到真品,只能在有关古钱的书刊上看到其拓片,故属珍罕品。笔者早年收藏到一枚西夏小平《贞观宝钱》,今刊出供古钱币爱好者观赏。该钱外缘直径为25毫米,穿为每边长7毫米的正方形,厚0.8毫米,重4.7克  相似文献   

12.
清代咸丰年间,因西方资本主义势力进逼及国内太平天国起义的影响,导致政局危机四伏,财政基本枯竭。清政府为挽救币制行将崩溃之势而铸造咸丰大钱。大钱可统分为两大类:当百以下称"重宝","咸丰重宝"可分为当四、当五、当八、当十、当二十、当三十、当四十、当五十共八等;当百以上称"元宝",可分为当百、当二百、当  相似文献   

13.
我早期集得的一枚"咸丰通宝"背"天下太平"钱是红铜质的,与其他"咸丰通宝"背"天下太平"钱不同。钱币的直径为44.5毫米,穿径5毫米,厚3.6毫米,重量是42.5克。此钱锈蚀较重,我用我研制的"不腐蚀去油除锈剂"数次清洗后,使其字口清晰,所拍的照片如图1。据"诚轩古钱、银锭"2010年11月16日北京拍卖会图录第85页"咸丰通宝"背"天下太平"钱;华夏国拍2010年秋拍会图录第97页,直径44毫米和44.5毫米钱,《金泉古韵》,第185页,直径43.8毫米钱,还有2010年秋季景星麟凤专拍会第108页、109页之2761和2761,即本文中图2、图3钱,都是黄铜质。  相似文献   

14.
《收藏》2016,(3)
正清咸丰宝苏局当十大钱开铸于咸丰三年(1853年)初。其铸造量庞大,分铸局别众多,有苏州总局(南局)、淮安清江浦分局(北局),还有少量不知名小分局皆有铸造,流通范围极广。宝苏局当十大钱铸行时间长,版式众多.是宝苏局计值大钱中最为繁杂的品种。其形制、重量亦存在较大差异,早期版式直径有大于40毫米者,后期版式中最小者直径仅26毫米左右。按书体又大致可分为宋体类、楷体类、异书体类等,其中小版式变化极多。  相似文献   

15.
袁克林 《收藏》2011,(2):89-89
咸丰年间江苏省所设铸钱局最多,计有筹防、筹济、淮安、敦信诸局。现今存世的宝苏局咸丰大钱,已无法分清归属哪家铸钱局所铸,只能统称为宝苏局铸币。宝苏局咸丰大钱品种版式繁多,其中不乏珍稀品种。在咸丰当十大钱中,如以钱文分类,其"尔宝"多而"缶宝"少。另"咸字"有勾咸、撇咸、断笔咸,"宝"字有阔贝宝、出头贝等,又有大字、小字、阔缘、窄缘之分。宝苏局官炉咸丰当五十大钱"尔宝"多,"缶宝"则极为罕见。  相似文献   

16.
葛天越 《收藏》2015,(3):95
笔者在当地古玩市场地摊上挑到一枚稀少的北宋"熙宁元宝"目熙版小平钱(图1),该钱直径24.5毫米,厚1.3毫米,重3.7克。其主要特征是钱文上繁体"熙"字上部左侧的一竖和"臣"简化成了目字旁;右侧的"巳"字或因笔画隐起不清,几乎简化成了一个缩小了的竖弯钩"L"。该版除"熙"字外,其余3个字与《北宋铜钱》所著录的第1046号"熙宁元宝"俯宝版(图2)基本一致。综合考量钱文风格和形制,笔者认为两者具有极近似的"亲缘"关系,当为同一钱监所铸;目熙版应为俯宝  相似文献   

17.
“咸丰”年号钱的丰富多彩,是清朝其他年号钱所望尘莫及的。别的先不论,光钱币文字的多端变化,就让你跟花缭乱。这里只讲“宝”字。这个“宝”字是最为出彩的,它在咸丰钱里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请看它的多姿变化:“尔”宝(寳)、“缶”宝(寶)、“(?)”宝((?))、“王”宝  相似文献   

18.
老董答问     
《收藏界》2006,(3)
尊敬的鉴定老师:您好!收到您们上几次的鉴定回复,很有收获,非常感谢!这次偶得两枚“咸丰元宝”刻花八宝图案铜钱,感觉比较有意思。参考董先生新著书《珍稀钱币鉴定与辨伪》,发现和其中一枚刻花“咸丰元宝”有些相似,不知我的钱币真伪如何,请指教。钱币直径46毫米,穿径11毫米。北京:戴昕海  相似文献   

19.
苟世英 《收藏界》2011,(3):67-67
咸丰钱币由于品种复杂,多姿多态,文字俊美,近几年来全线飘红,其中的珍稀品种更倍受青睐。现将自藏的一枚宝巩局“咸丰元宝”背“当五百”雕母矛以介绍,供泉友欣赏  相似文献   

20.
马勇 《收藏界》2012,(8):70
咸丰钱币始铸于清文宗奕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咸丰钱币种类繁杂,一般平钱称"通宝";当四至当五十者多称"重宝";当八十以上者多称"元宝";钱背有满文纪局;满文、汉文纪局及汉文纪值、纪重等各类版别。咸丰钱币其钱文或娟美俊秀,或雄健挺拔,不乏名家之手,争奇斗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