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巧好 《收藏》2018,(6):67-73
在种类繁多的陶瓷枕中,有一种陶瓷枕,以优美的造型、多样的装饰和美好的寓意而深受喜爱,这便是以如意为名、以如意头为枕面造型的如意形瓷枕。如意形枕,顾名思义是以如意为造型的瓷枕,是一种俯视枕面造型类似叶片或祥云纹、左右两侧有两到三处曲线对称、上有桃尖的瓷枕类型。如意形瓷枕始于唐末,兴盛于宋代,是瓷枕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造型艺术。由于瓷枕在明清时逐渐被其他材质的枕所代替,如意形瓷枕也由此式微。  相似文献   

2.
倘红 《收藏》2008,(11):46-47
扒村窑任令河南省禹州市扒村,始烧于唐,历经五代、宋金而终于元、明。烧造产品有白釉黑花、黄釉黑花、白釉划花、红绿彩、三彩、白釉、黑釉、黄釉等,装饰技法有绘画、划花、剔花,有釉下和釉上两种彩绘。白地黑花瓷较有特色,器型丰富,其中瓷枕造型新颖,装饰内容取材广泛、生动活泼,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反映了民众的生活情趣和审美习惯。瓷枕的枕面装饰最为丰富,  相似文献   

3.
康年 《收藏界》2011,(5):79-79
瓷枕,指的是古人以瓷制作而用于睡眠的枕头,为生活中的寝具。从"枕"字的边旁为"木"字看,可能我们祖先最先是以木作枕的。《诗经·陈风·泽陂》中有"辗转伏枕"之句;《论语》中有"曲肱而枕";《晋书·刘琨传》中亦有"枕戈待旦"之说,均充分说明我国很早就已出现了枕。至于谈及瓷枕,出现于我国唐代,流行于宋元时期,考古发掘中出土有青瓷枕、白瓷枕、青白瓷枕、釉下彩绘瓷枕、点彩瓷枕等,枕的造型有腰圆形、云头形、花瓣形、椭圆形、八角形、银锭形以及孩儿形、  相似文献   

4.
马小青 《收藏》2007,(8):57-58
磁县是磁州窑的故乡、磁州窑中心窑场观台窑所在地。磁县的磁州窑博物馆收藏有一方白地黑花历史故事长方枕,长38.5厘米,宽17.7厘米,高14.5厘米。枕前墙菱花形开光内绘墨竹,后墙开光内绘折枝牡丹,两侧绘牡丹花头。枕底面印有上荷叶覆盖、下荷花承托的竖式“古相张家造”窑戳。枕面菱花形开光内绘画历史故事,内容为一行人马过桥,  相似文献   

5.
吉州窑精品鉴赏之一——吉州窑瓷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目前的文献记载来看,人类使用枕头的行为不会早于商周时期,《诗经》中有“角枕粲兮”,“寤寐无为,辗转伏枕”之类记述,表明此时枕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的必备品。考古工作者发现了春秋时期的木质、玉质枕,隋代张盛墓出土的青瓷枕模型则是最早的瓷枕。隋唐以降,各式瓷枕时有发现,宋代是瓷枕的鼎盛时期,南北各大名窑,诸如磁州窑、定窑、登封窑、汝窑、巩县窑和越窑、景德镇窑、吉州窑,均有烧造,器形繁多,产量巨大。本文简要介绍吉州窑的各式瓷枕。  相似文献   

6.
史林花 《收藏》2013,(6):65-69
历代瓷枕的装饰纹样,题材广泛,人物图案即为其一大宗。也正因此,瓷枕不失为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作为目前国内收藏瓷枕最多的博物馆,馆藏瓷枕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彩,本文择其几种作以简要分析。金代磁州窑白地黑花"屈原投江"纹长方形枕(图1),根据《楚辞·渔父》中的情节描绘了屈原投江之前,与江面渔夫之间对话的场景。  相似文献   

7.
史林花 《收藏》2013,(11):65-69
历代瓷枕的装饰纹样,题材广泛,人物图案即为其一大宗。也正因此,瓷枕不失为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作为目前国内收藏瓷枕最多的博物馆,馆藏瓷枕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彩,本文择其几种作以简要分析。金代磁州窑白地黑花"屈原投江"纹长方形枕(图1),根据《楚辞·渔父》中的情节描绘了屈原投江之前,与江面渔夫之间对话的场  相似文献   

8.
正杨永德先生伉俪给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捐赠品中有一件南宋吉州窑绿釉八角形枕(图1),沈面划三处蕉叶纹,侧壁印牡丹纹,转角处饰竹节形柱。该枕的珍贵之处,在于钤有"严家记"印,明代《格古要论》记载:"吉州窑……宋时有五窑",这件瓷枕上的"严家记"戳印,印证了这一记载。多年来文物考古工作者对永和镇窑址进行调查发掘,先后发现有舒、陈、谢、郭四姓窑户的铭记,独缺严家。另一件南宋吉州窑白地褐彩花卉诗文束腰枕(图2),黄白色胎,枕的六面绘有纹饰,两端  相似文献   

9.
王樱 《收藏》2018,(6):88-91
陕西省澄城县尧头窑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瓷窑遗址之一,自唐代创烧以来,窑火千年不息,沿用至今。尧头窑的产品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瓷枕的艺术水平又独具特色。尧头窑瓷枕造型林林总总,有长方形、兽形、人形等,以刻花、划花、印花、雕塑、彩绘为饰,题材丰富多彩,有些还配以诗词、民谣、俚语村言;用途上,除了实用卧枕,还有作为书写、医疗用的腕枕及脉枕。  相似文献   

10.
《收藏》2016,(11)
正歙县博物馆收藏有一件宋绿釉刻蕉叶纹八方形枕,1984年6月曾被一位专家认定为磁州窑产品,而一直按照磁州窑窑口收藏。根据其他馆藏同类藏品排比,结合文献、考古资料,笔者认为该枕窑口应该是吉州窑。该枕长33.7厘米,宽15.8厘米,高11.2厘米,呈立体八边形。瓷枕除底面之外均施绿釉,釉色不十分均匀,枕右部釉色泛黄。器底不施釉,可见胎体为米黄色。枕呈前高后低状,两端微微上翘,以利于头枕。  相似文献   

11.
赵学锋 《收藏》2009,(1):53-55
磁州窑以白地黑花为主要装饰特点,而在装饰内容上又以窑工对生活的不同感悟或时代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内容来。磁州窑的装饰内容丰富多彩,以瓷枕装饰为例,如宋代,大多是珍珠地上划出简单的花卉纹饰,也有一部分剔划的人物、动物装饰和文字装饰。  相似文献   

12.
郝亮 《收藏》2009,(1):57-58
追溯瓷枕的起源,应始于隋,河南安阳张盛墓曾出土隋开皇十五年(595年)长仅3.9厘米的长方瓷枕模型,是已发现最早的瓷枕。唐代以后,瓷枕逐渐流行,尤以两宋最为鼎盛。瓷枕质坚而清凉沁肤,爽脑怡神,甚至有“明目益睛,至老可细读书”的功用,所以无论富贵贫贱,世人无不喜好,连皇宫中也多有使用。磁州窑是中国古代北方著名的民间瓷窑,瓷枕产品琳琅满目。磁州窑枕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的需要而发展变化的,用途广泛。  相似文献   

13.
《收藏》2016,(9)
正"白地黑花"是磁州窑最具代表性的产品,它采用当地称之为"斑花石"的一种褐铁矿为颜料,在加施白化妆土的坯体表面用毛笔作画,然后施透明釉入窑高温一次烧成。彩绘技法的出现极大地拓宽了装饰题材范围,艺术表现力也更加突出,白地黑花瓷器逐渐成为磁州窑产品的主流。到了金代,随着彩绘技法的不断成熟,黑与白的搭配运用也愈发灵活多变,除白地黑花外,还出现了黑地白花、白地黑绘划花等多种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14.
正在瓷器上题写诗句与民谚为饰,开创于唐代长沙窑,自宋以降,至金元流行的瓷枕,更是把文字装饰表现得淋漓尽致。瓷枕平整的枕面非常适合书写绘画,大量的书法艺术便被用于瓷枕装饰,这些书于瓷枕上的诗词曲赋、民谣俚语,有的极富文人情怀,有的市井气息浓郁,真实地  相似文献   

15.
伍若毅 《收藏界》2012,(2):67-67
这是一对古人清凉之夏常用的瓷枕,自去年在一藏友家第一次看见便被其活灵活现的模样而吸引,心底不由生出丝丝怜爱之意,上个月终于以一件自己颇为喜欢的瓷器与藏友交换得来,心底甚是欢喜。这对孩儿瓷枕造型显得很可爱,枕做孩儿状,一男一女齐跪于地,以孩儿背作枕面。  相似文献   

16.
王兴 《收藏》2012,(17):60-65
宋金时期是婴戏图创作的高峰期,对当时的瓷器装饰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婴戏图不仅在瓷器绘画中十分流行,而且以卧婴为造型的瓷枕也盛行一时。早期的卧婴枕以横卧的婴儿为座,上置枕面,后逐渐发展为以卧婴作枕体,背脊为枕面的象形枕。用作瓷枕的卧婴,造型稚朴天真,形象饱满,生动活泼、姿态传神,洋溢着生命的朝气,蕴涵着多子多福、吉祥美满的喻意,为民众的日常生活平添趣味。  相似文献   

17.
穆俏言 《收藏》2016,(5):74-77
“白地黑花”是磁州窑最具代表性的产品,它采用当地称之为“斑花石”的一种褐铁矿为颜料,在加施白化妆土的坯体表面用毛笔作画,然后施透明釉入窑高温一次烧成。彩绘技法的出现极大地拓宽了装饰题材范围,艺术表现力也更加突出,白地黑花瓷器逐渐成为磁州窑产品的主流。到了金代,随着彩绘技法的不断成熟,黑与白的搭配运用也愈发灵活多变,除白地黑花外,还出现了黑地白花、白地黑绘划花等多种表现方式。黑彩的色调也一改早期单一的纯黑,而是根据画面需要,在相应部位采用深浅不同的颜料,形成黑、褐两种色调。进入元代以后,磁州窑以往丰富多彩的装饰技法如刻花、剔花、篦划花、珍珠地等皆已式微,唯独以彩绘作为装饰的白地黑花一花独秀,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明代。  相似文献   

18.
耕生 《收藏》2013,(11):38-39
陶瓷枕具是古陶瓷收藏中的特色品种,肇始于隋代,造型林林总总,有腰圆形、如意头形、箱形、兽形、人形等多种,以刻花、划花、印花、雕塑、彩绘为饰,题材丰富多彩,有些还配以诗词、民谣、俚语村言;用途上,除了实用卧枕,还有作为随葬明器的头枕、脚枕,尺寸极小的则是书写、医疗用的腕枕及脉枕,它们从一个独特角度反映了古代陶瓷制作与装饰的时代特点,折射出古代社会生活的诸多层面。  相似文献   

19.
耕生 《收藏》2013,(6):38-43
陶瓷枕具是古陶瓷收藏中的特色品种,肇始于隋代,造型林林总总,有腰圆形、如意头形、箱形、兽形、人形等多种,以刻花、划花、印花、雕塑、彩绘为饰,题材丰富多彩,有些还配以诗词、民谣、俚语村言;用途上,除了实用卧枕,还有作为随葬明器的头枕、脚枕,尺寸极小的则是书写、医疗用的腕枕及脉枕,它们从一个独特角度反映了古代陶瓷制作与装饰的时代特点,折射出古代社会生活的诸多层面。  相似文献   

20.
瓷枕是磁州窑器物中一项独立的门类,造型各异,装饰技法繁多,装饰题材丰富多彩。其中文字枕尤为引人注目,历史上“诗、词、曲、赋”等文学形式在瓷枕上均有展现。本文拟将宋元磁州窑文字枕的发展脉络梳理清楚,并探讨瓷枕分期及装饰内容、技法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