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宋徽宗赵佶(1101-1125年)铸造了建国、圣宋、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钱,其中"崇宁通宝"、"大观通宝"、"宣和通宝"背穿上"陕"字为宋徽宗赵佶亲书瘦金体钱文,铁画银钩、纤细俊美,潇洒飘逸、挺拔遒劲,气韵贯通,精妙绝伦,与新莽钱堪称中国  相似文献   

2.
北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铸行“圣宋元宝”、“圣宋通宝”钱。通宝分为小平光背和小平型背“当伍”两种,居中国古钱珍品之列。笔者珍藏着一枚“圣宋通宝”钱,径24毫米,穿5.5毫米,厚1.5毫米,重4.2克。小平光背“圣宋通宝”在查阅过的钱谱里只发现三种版式。笔者所藏这枚钱,同《历代古钱图说》第95页1033号“圣宋通宝”拓片文字两相比较,字体、风格、气韵颇为相似。后者字迹清晰,毫  相似文献   

3.
虽然"崇宁"年号在北宋的历史上只存在了短短的五年,但徽宗竟为囊括天下资财而铸造了大量虚值大钱和轻贱的铁钱,至今存世尤多,极为常见。其中,以"崇宁通宝"与重宝当十铜钱版式最为繁杂,每类都有上百种。只是铁钱版别却少,乏有稀品,在众多的泉谱中也未收有像铜钱那样的四出钱及合背钱,不能不称遗憾。  相似文献   

4.
黄明东 《收藏界》2010,(7):86-86
数年来,《收藏界》等杂志的钱币栏目曾陆续刊出、介绍过不少有关北宋“崇宁通宝”折十大钱的新版别新品种,如:“双点通”、“长尾通”等,给泉友、读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同时也激发了泉友们寻觅、研究“崇宁通宝”折十大钱版别的热情。笔者藏有一枚未见经传的“崇宁通宝”折十大钱奇异品——出头“通”,在《崇宁通宝分类图谱》《北宋崇宁钱币图谱》《北宋铜钱》《北宋钱币》等专业钱谱及有关专业刊物上均未见著录或刊载,实应为创见品。  相似文献   

5.
程正航 《收藏》2001,(5):39-39
被誉为铸钱三绝之一的宋徽宗,在位25年间曾铸有建国、圣宋、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等钱。而现今存世较多的政和通宝钱则是在他即位十年后开始鼓铸的。政和年号取“庶政惟和”之意。  相似文献   

6.
傅绍庆 《收藏界》2010,(12):86-87
在古钱币版别的常用术语中,"叠文"又称之为"摇头"。作为古钱币版别的一种,偶见披露于媒体及泉谱的有汉代"五铢"、北宋"崇宁"大钱等,而又以"崇宁通宝"最为泉友熟知。1999年版《北宋钱币》、2002年版《崇宁通宝分类图谱》、2006年版华光普先生的《中国古钱大集》乙卷等专业泉谱上都刊载了"崇宁通宝”叠文折十钱。  相似文献   

7.
珍币二品     
崇宁通宝小平母钱,径25.7毫米,宋徽宗崇宁年间(公元1102- 1106年)铸,面文为徽宗亲书瘦金体,俗称"铁画银钩",深具骨秀格清之气韵。币质为铜、铁、银,特征为折十小平等。小平钱略少,从已见的文字资料和网上资料未见小平钱  相似文献   

8.
傅绍庆 《收藏界》2012,(5):78-78
北宋徽宗崇宁年间(1101-1106年)所铸“崇宁重社”折十大钱,据《玉海》卷180载,铸量高达15亿枚以上。如此巨量的“崇宁重宝”到底有多少种版别?正如《北宋崇宁钱币图谱(珍奇实物版)》一书作者陈策生先生所言:“至今仍然是一个难解之谜。”  相似文献   

9.
《崇宁通宝分类图谱》共选录不同版别的"崇宁通宝"钱400品,然称"长尾通"者仅29品。其中最长者经测约5.3毫米(指从通字"甬"部右侧向右延伸部分)。笔者藏有一枚长尾通"崇宁通宝"折十钱。该钱"通"字为立点,走之笔划走势呈弧形,沿着外廓内侧延长到尾端呈上翘状,比一般长尾通尾长约1  相似文献   

10.
北宋徽宗宣和年号的钱币,分通宝和元宝两大类,其中通宝钱铸量大,版别多,至今仍不少见。"宣和通宝"小平钱,折二钱,常见版别现时市价才1-10元左右一枚。但是,"宣和元宝"钱虽然版别也不算少,至今所见不下20余种,但各种版别的存世量都不多,而  相似文献   

11.
《收藏界》2007,(8)
"崇宁通宝"有小平及折十钱。小平钱存世较少,大致可分大字、宽缘、缩范等版式。缩范小平钱极罕。所谓"缩范",马定祥先生概括得非常形象。在《历代古钱图说》第95页,批注曰:"另有一种如折十缩小之字文者,珍。"换言之,似缩小的折十"崇宁通宝"钱。这种"崇宁通宝"小平钱,也有称"美制"者。  相似文献   

12.
王蕤 《收藏》2009,(4):122-122
笔者于2008年3月在汾阳钱币市场上购得散乱古钱币20余斤。据出售者讲,原本出土约七八十斤。回家后,经仔细清理,得北宋崇宁通宝、重宝大钱100余枚,南唐唐国通宝小平长大字珍稀版一枚、政和通宝小平大字文政一枚、辽钱清宁通宝小平一枚,最为珍贵的是一枚永平元宝小平钱(见图)。该钱直径23.5毫米,品相完好。永、平、宝三字清晰,  相似文献   

13.
杨学礼 《收藏界》2010,(10):76-76
此版别“崇宁通宝”笔力道劲,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宋徽宗瘦金体书法的铁面银钩、瘦硬挺拔的徽宗书法特点。此枚钱币制作精整,字正廓清,穿孔有拨模斜度,钱体正面、反面地章光洁平整。钱体直径为36.8毫米,厚3.3毫米,重量19.5克。  相似文献   

14.
钱币两则     
"崇宁通宝""旋背"当十大钱在笔者所收藏的众多的"崇宁通宝"古钱中,有一枚形制非常特殊的"旋背"当十大钱(见图)。"旋背",就是在极个别古钱的背面,其方穿的周围,有一突起的圆圈,形似方穿旋转  相似文献   

15.
近年出版的北京市钱币学会编《崇宁通宝分类图谱》是一部比较全面反映“崇宁通宝”各种版别钱币的专著,可还是没能囊括“崇宁通宝”的全部版式,时有新面貌悄然面世。前不久,笔者淘得一枚出谱大字版“崇宁通宝”,钱径32.2毫米,穿径8.5毫米,厚3毫米,重14.4克。钱体厚重,青  相似文献   

16.
史载:"大观通宝"系北宋徽宗大现年间(1107-1110年)所铸。面文为徽宗御书瘦金体,计有小平、折二、折三、折十等数十种版式,分铜、铁、锡等币质。小平钱又以"通"字部位结构,有"昂通"、"降通"、"斜通"、"楷通"、"大字小通"之分。其中以当十大钱最为精美,尤以小平行书及样钱、母钱为珍贵。折十铜母当属精美之品。  相似文献   

17.
黄正明 《收藏界》2011,(1):71-72
被誉为"宋代第一钱"、"御笔之最"、"铁画银钩"的"崇宁通宝"钱,是出自宋代皇帝徽宗赵佶之御笔。独到的"瘦金体",独领风骚近千年,笔者有幸在数年前集到此枚大钱,当时如获至宝,兴奋不已,爱不释手,消息一传出,招来好多泉友上门观赏、揣摩,现借贵刊一角,展现给大家欣赏。  相似文献   

18.
誓戎 《收藏界》2010,(7):81-82
我的藏品中古币占的比例最大,古币虽小但它们在文物中的地位不可小觑,一枚小小的古币可以折射出那个朝代的经济状况、冶炼技术、书法水准及人们的审美情趣等。我收藏的古币大约有千枚,主要是清朝币和宋朝币,其他朝代的币也有但数量小。这上千枚古币绝大部分是普品,珍品也有却只有那么两枚,是北宋的小平“崇宁通宝”和元代的小平银币“大朝通宝”,特别是小平银币“大朝通宝”值得向大家重点推荐。  相似文献   

19.
黄明海 《收藏》2007,(4):133-133
2006年4月,笔者在泗洪县一古玩店有缘购得一枚北宋“重和通宝”篆书钱(见图)。钱径2.5厘米,重4.2克。钱文纤细挺拔,刚劲有力,尽现了徽宗朝铸钱之风格。一看便知为开门见山之物。  相似文献   

20.
刘盛全 《收藏界》2011,(10):73-74
阜昌钱,是北宋末年刘豫被金人扶植为“大齐”皇帝时铸行的一种货币,计有小平、折二、折三三种。小平称元宝,折二称通宝,折三称重宝,每种钱文分真、篆二体。阜昌钱币存世罕少,稀世难寻,不管哪一种钱币,据说都有赝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