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面对新时期小学生思想新的特点,我们必须避免空洞而机械的说教,重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校实施德育工作思路是:“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发挥主体精神,形成健全人格。”做到继承和发展相统一,灌输和渗透相统一,校内和校外相统一,主观和客观相统一。  相似文献   

2.
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结合,是对立面的统一学说的主要环节和基本原则之一。为着全面、准确地理解和运川对立面的统一学说,并从而抓住辩证法的核心,本文拟就这条原则所揭示的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矛盾二重性及其意义,试作初步探讨。先从这条原则包括的两对范畴的涵义说起。什么是运动和静止?什么又是绝对和相对呢?所谓运动,如恩格斯所说,就其最一般的意义而言,即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的方式”,“它包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91页);而所调静止,则是对物质运动的…  相似文献   

3.
“与时俱进”的科学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发展和丰富,我们的党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只有正确处理学发展与继承,继承与扬弃和亦此亦彼的辩证关系,才能准确和把握“与时俱进”的科学命题,使之成为我们的思想动力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4.
现代科技革命的发展与继续教育的回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科技革命的浪潮已席卷全球,呈现出加速化,整体化,物质化,社会化几大发展趋势和特点,这对于顺应科技革命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继续教育来说,自然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新世纪我国的继续教育,对此必须作出及时的回应,进行相应的调整,以适应现代科技革命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和教学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学生的力量尽可能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成功的乐趣。”根据问卷调查,绝大多数学生喜欢歌曲和音乐,依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我努力把握他们的情感需要,将歌曲和音乐融于英语课堂,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丰富知识,拓宽视野,陶冶性情,享受美感,启迪心灵,提高素养。  相似文献   

6.
彭秀兰 《天中学刊》2001,16(3):75-78
渴望生命的快乐,是人的天性和权利,被誉为“世纪智者”的英国哲学家罗素,针对引起人类不快的原因,如自我沉湎,竞争,厌烦情绪,嫉妒,犯罪感,受虐狂,舆论等,透彻地揭示了一些获得人生快乐的哲理和方法,如合理的思想信念,兴越,爱的情感,建设性的工作,闲情逸越,学会忍受等,罗素的快乐哲学不同于中国的老庄哲学,它是积极的,实在的,在充满竞争和压力的今天,人们从他的思想中定会得到一种智慧的启迪和精神的享受。  相似文献   

7.
注重从制度上建党,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中学说的重大发展,对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从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基本原则等几方面对此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一个人从呱呱坠地时起,用的是哭和笑作言语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后来,听着妈妈的摇篮曲和亲切的话语渐渐长大。忽然有一天,会说“妈妈、爸爸、吃、要”之类的话了,在亲朋惊喜的目光中和热情的鼓励下,话说得越来越完整,表达的意思越来越清晰,在不知不觉中,最基本的口语表达能力形成了。这期间并没有教师教,如果说有,那不只是一个,  相似文献   

9.
对法官的法律推理的心理分析表明,法律推理并非一个纯粹逻辑的过程,也并非一个恣意的过程。法官的非理性和理性、无意识和意识、个体性和社会性交互作用于法律推理。法律推理以法官的直觉为开端,渗透着法官的个性,同时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心理强制,借助法官的经验和智识而进行判断、推理,逐步获得对案件事实和法律适用的“内心确信”。若获得法律推理的正当性就需要法官的自我超越,超越个人的非理性、无意识和个性,求诸理性,以意识支配法律推理。  相似文献   

10.
未来教育的个性化与教师角色的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未来教育在“信息高速公路”的支持下,使教育现代化得以真正实现,使教育的个性化得到充分发展,教师将改变目前传统的教学状况,运用计算机和多媒体网络技术进行教学,并能够使用计算机查阅和使用优秀的教学成果,先进的教育经验以及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等;学生将有更大的自主性和自由空间,可以使计算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按照自己的学习速度进行学习,并充分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在这种极个性化的教育状态下,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得到充分发挥和展现,与此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教师只有成为服务型,管理型,沟通型,学习型和创造型的教师,才能适应未来教育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EXPANDING YOUNG PEOPLE'S CAPACITY TO LEARN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Abstract:  Though it is being widely argued that expanding young people's capacity to learn is a viable and desirable goal of education, it it not always clear what this means, how it is to be achieved, and how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rventions is to be assessed. It is argued that the capacity to learn should be interpreted as a portmanteau term that comprises a varied set of positive learning dispositions. These are illustrated, and the idea of 'expansion' is glossed in terms of broadening, strengthening and deepening these dispositions.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ole that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VET) can play in Southern African responses to major socio‐economic challenges. It argues that this role will be most pronounced if it is articulated within a broader educational and economic vision that is shared by a range of stakeholders in society and supported by an adequate funding base, effective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qualified and motivated planners and implementers. However, it cautions that it is also important to remember that VET reform will not in itself transform economies or societies. The paper argues that there is considerable convergence within Southern Africa around 10 themes of VET reform. It argues that there is much that is of merit in the current broad package for VET transformation but that it is essential that it is carefully critiqued and that elements are adapted to national circumstances and visions.  相似文献   

13.
教学是一种人之为人的实践活动。教学引导人的智慧成长的使命决定了它是一种智慧实践,教学本质的教育特性决定了它是一种伦理实践,教学过程的交往属性决定了它是一种情感实践。教学是教师以个人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接触,只有当个体真正地进入教学,教学促进个体生命成长的意义才能得以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4.
论教育的时间内涵——时间不可逆的教育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简单性思维里,时间客观存在,反映在一定的因果联系中,没有方向,是可逆的;复杂性科学的兴起,指出时间具有方向性,是不可逆的。时间不可逆表明了“从存在到演化”的转变,说明发展有着多种可能性,指向了开放、可能、生成和创造。时间不可逆之于教育会引发一系列的思想变革:一是时间成为人的发展的结构性内涵;二是强调教育的生成性和非连续性;三是注重人的发展和教育过程中的遭遇、唤醒等。  相似文献   

15.
区分一个好书店和一个精品书店的重要因素是什么呢?什么样的精品书店能够激发起你对以前读过的名著的强烈思念、能够让你四处向朋友推荐呢?可能是你喜爱的作者能够一再地带你回到过去的时光或者是那种氛围?是那些书籍或者故事的分类让你犹豫不决.还是那些知识渊博的书店工作人员所给予的建议让你踏上一条全新的知识之路或者说是逃避现实世界的幻想之路?  相似文献   

16.
我们的“做人”观念——涵义、性质与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做人”是中国人的一个重要的日常伦理观念 ,是中国人关于日常交往实践事务 ,关于一个人在私人交往生活的范围内处理日常交往实践事务的方式与行为倾向的观念 ,是中国人的日常的实践观念 ,是中国文化中一个既古老又保持着生命力的人文观念。“做人”的观念同一种“内部”观念密切联系 ,关注人的名誉的清白 ,并具有平凡的特性。“做人”的观念关注的主要不是高尚与超卓 ,而是某些基础性的德性。“做人难”所涵指的感情交往上的矛盾也构成“做人”观念上的重要特点。“做人难”与“做人”是中国文化中一根而发、如影随形的日常生活观念。“做人”的观念带给国人的丰富感觉能否同每日每时在把国人卷入其中的公共交往生活的实践事务相互协调 ,并普遍产生健全的人格意识 ,是中国新世纪中的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关于科学的形象和信念,长期以来以科学知识具有普遍性为基本前提。对该前提合理性的充分考察有助于塑造真实的科学形象,从而进一步揭示科学知识的本质。但是,学者们对其合理性的分析并不充分。鉴于此,有必要重新审视这一基本前提。其实,普遍性并非科学知识区别于非科学知识的本质特征。科学知识的普遍性是地方性在时空维度的拓展,是一种动态的绝对普遍性,它介于绝对普遍与相对普遍之间。  相似文献   

18.
"减负"需要理性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减负”再次成为社会各界议论的焦点,长期以来学生的负担减而不轻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对此较为一致的看法是,高考的竞争是主因,就业的压力是根源。而事实上并非如此简单。笔者认为其根源在于,进行分析时过于偏激;确定“减负”目标过于理想;制定“减负”措施过于简单;衡量“减负”效果过于空洞。要把“减负”落在实处就必须以积极的态度、求实的精神、科学的理念和研究眼光去理性应对,否则“减负”难有成效。  相似文献   

19.
It is shown that it is as necessary to gauge a student's interest in and respect for what he is learning as it is to examine his skills and knowledge. Definitions of beliefs, attitudes, disposition and motivation are given in an attempt to determine what it is that should be measured, and finally two measurement methods are proposed ‐‐ systematic observation and the Consequences Questionnaire. The uses of each are discussed and it is argued that the latter, while not yet a refined instrument, is worthy of further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20.
经济学作为一种分析工具,号称“天下之公器”。经济学的工具属性确定了它在诉讼中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然而现实中人们却忽视了这种作用。这种作用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可操作性,它至少可以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助于认定案件事实依据;二是可以为法官裁判提供一个参考标准。通过两个现实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经济分析是如何在诉讼中发挥作用的,同时也可以看出经济分析对于法官来说非常重要,因此法官掌握一定的经济分析实乃职业之必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