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林琳 《三明学院学报》2005,22(3):288-290
在新时期的少年小说创作领域,沈石溪是一位异军突起,硕果累累的作家。他的动物小说创作在新时期少年小说创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沈石溪的动物小说与写实性和拟人化的动物小说不同,以动物世界的酸甜苦辣来象征人类社会.指点人类成长过程中缺失了的优良品质,张扬作家的生命观与价值观。他的动物小说对当代少年成长具有深刻的警醒作用。  相似文献   

2.
沈石溪以他独特的创作成为新时期儿童动物小说的领军人物。相关研究多把沈石溪的动物小说局限于对人类社会的关照。实际上,沈石溪的动物小说更着重于体现动物生命原态,追求包含人与动物在内的自然生命意义上的哲学超越。沈石溪的动物小说描写的是自然的生命历程,衷旨在于“敬畏生命”!  相似文献   

3.
沈石溪动物小说的文体自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石溪的动物小说在海内外产生了巨大反响。本文从发展的眼光和哲学的高度,通过比较的方法,探讨和研究了沈石溪创作动物小说三个阶段的特点,从而,总结了沈石溪动物小说文体自觉嬗变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沈石溪早期动物小说讲究故事性和趣味性,主题囿于动物忠贞报国的旧模式。在他阅读了国外社会生物学作之后,创作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小说描写视角发生了转换,重在表现动物世界的“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他还对小说语体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5.
本从生命化的角度,较为深刻地探讨与研究了沈石溪动物小说内在的美学意蕴。本认为,对动物小说内在生命化的美学追求,是沈石溪艺术创作永不枯竭的源泉与灵感。通过“猎狗情结”、“狼王意象”、“红奶羊境界”的美学归纳,把沈石溪的动物小说提升到一个生命哲学的高度。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发展的眼光审视了新时期以来的动物小说,认为它不同于传统的动物文学:动物形象已从拟人化的被动地位提升到主体地位,创作主体还把笔触剌进动物的内心世界,细腻地刻划出各种动物真实可信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特点,并在更为广阔的背景下来刻划动物的风姿风采,从而折射出人类社会的特点。论文对业已形成的三种美学风格的动物小说,以及沈石溪的创作作了较为深入的剖析  相似文献   

7.
杨伟 《宜春学院学报》2012,34(3):102-104
关于沈石溪的动物小说,众多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之一就是其作品中的动物形象,尤其是作品中动物的行为所具有的拟人化倾向:虽然动物没有开口说话,但所思所感超出了动物的思维程度,进入到了人类的高级思维层次。应该更多地从动物的生物性角度来探讨沈石溪动物小说存在的真实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沈石溪动物小说以其独特的视角向读者展示了生命的含义,其中有敬畏生命的思想,有人类对生命的关照,更有对动物生命本身的关怀,而最为突出的就是动物小说中关于母爱等情感的诠释。沈石溪小说中动物的母爱都是伟大的。本文通过将动物中的弱肉强食、物竞天择的自然演化的描述,将动物中的亲情作为对人类社会的一种映照,来探寻沈石溪隐藏在小说的细枝末节中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9.
笔者认为动物小说最重要的特征是真实性,同时也是动物小说吸引读者的魅力所在。通过对沈石溪和西顿两位作家的动物小说的比较,本文认为沈石溪动物小说在真实性方面存在不足,因而影响了他的动物小说的质量。相对而言,西顿动物小说真正体现出了动物的真实生活,从而使他的动物小说呈现出特殊的魅力。  相似文献   

10.
长大的孩子需要了解动物真实的自然生态。自然并不都是青山绿水,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故事天天都在上演。在沈石溪的动物小说里,动物世界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天然的生命世界。沈石溪将一个个关  相似文献   

11.
沈从文小说与苗族盘瓠崇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从文在湘西苗乡长大,且自身有着苗族血统,他的小说创作深受苗族盘瓠崇拜的影响。作为盘瓠崇拜实体的狗是沈从文描写得最多最鲜活的动物,他笔下的狗或是男女性爱的隐喻,借其雄强的生命力来对抗现代都市男性的“阉寺性”,或是湘西苗族文化的守护神,抵御外来文化对苗族文化的冲击。盘瓠崇拜赋予了沈从文小说以独特的民俗文化内涵。同时,汉文化的影响也是沈从文不可回避的,其对苗族盘瓠崇拜的叙写不同程度地涂抹了一层汉文化的色彩。  相似文献   

12.
叶紫笔下的女性世界不仅充满苦难,也有革命带来的觉醒和斗争。叶紫对女性悲剧原因和妇女出路的探讨深刻独到,与一般的带有资产阶级小资情调的革命加恋爱的作品有很大不同,他描写的是地地道道的农村劳动妇女的苦难和觉醒。他的创作是战斗着的,他的作品更加富有时代性和号召力。  相似文献   

13.
余华的先锋小说集中体现着他的时间意识,他用错乱的时序构造人性的真实,以时间作为叙述节奏推动情节发展,同时也用时空交错的方式提升文本的叙事魅力等。余华用自己独特的时间意识实现了对传统时间观念的颠覆,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小说形式的革新与试验,使先锋小说攀登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14.
Education is a key theme in a number of Hermann Hesse’s novels and short stories. This paper focuses on Hesse’s last and longest fictional work, The Glass Bead Game, and analys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Joseph Knecht, the central character, in the light of Paulo Freire’s theory of education. It is argued that over time Knecht develops a critical consciousness, becoming less certain of his certainties, more aware of his own incompleteness, and increasingly convinced of the importance of teaching. Dialogue plays a pivot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Knecht’s critical awakening and his understanding of himself and his vocation as a human being.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scientisation and contemplation, considers the significance of death as a theme in the novel, and reflects on some of the educational implications arising from Hesse’s work.  相似文献   

15.
英国著名作家E.M.福斯特的小说具有浓烈的人文关怀意识。其人文关怀意识主要体现在对同性恋者的深切关怀、对人类社会"联结"内涵的多维度思考、强烈的生态批评意识等三个方面。对福斯特小说中蕴涵的人文关怀意识进行分析和论述,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小说的内在意蕴。  相似文献   

16.
作为具有强烈悲剧意识的伟大小说家,菲茨杰拉德为美国文学创造了丰富的财富。其悲剧意识源于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及其个人生活经历。本文从分析菲茨杰拉德和他的三部重要小说《人间天堂》《了不起的盖茨比》以及《夜色温柔》入手,揭示其悲剧意识的形成和体现,以期对他的悲剧意识进行全面的思考和理解。  相似文献   

17.
宋朝 《毕节学院学报》2012,30(1):104-107
《从早到晚》是汤吉夫的一篇意识流小说。这篇小说因使用意识流的创作方法,使得主题比较含混复杂,从不同的阅读角度,可以得到完全不同的结论。从小说的表层结构、人物的内隐世界和苍蝇的象征意味出发,分别发掘小说所要传达的乃是一个女人的寡居体验、童年创伤对人生的影响和苍蝇是主人公情欲的象征。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代儿童文坛中,金曾豪的动物小说以其丰富的艺术形象、独创的“上帝视角”及张扬的生命意识成功实践了文本创作与读者接受间的契合。金曾豪动物小说形象塑造从多重层面,围绕儿童接受心理,在小说形象的塑造中实现对儿童的教育、培养和感染,对当代儿童的成长具有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陈雪 《海外英语》2012,(11):175-176
Ecocriticism is the combination of contemporary ecological thought and literary study,which has the double features of both literary and cultural criticism.The Call of the Wild is Jack London’ s masterpiece,and also one of his most successful animal novels.This paper attempts to interpret this nove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sm to analyze the symbolic meaning of Buck’ s desocialization and his returning to nature.Also it emphasizes the theme that human beings should take their obligations seriously and live in harmony with na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