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臻 《新闻窗》2014,(5):66-67
面对手机客户终端传播平台的涌现,昔日以传播快捷自傲的传统媒体广播,又受到了新一轮冲击。许多广播新闻从业者发出感概:广播新闻是退出历史舞台,还是不断创新发展?笔者以为,多元化、开放式是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平台的显著特点,媒体几乎覆盖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离不开媒体的参与。对广播新闻来说,这既是一种新的挑战,也是一个促进自身创新与发展的良好机遇。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基于媒介融合下广播新闻传播创新发展展开研究,先分析媒介融合下广播新闻传播创新发展特点,然后详细论述媒介融合下广播新闻传播创新发展路径,主要包括不断创新媒介理念、创新广播新闻传播形式、注重新闻内容的解读创新、加强融媒体的应用、加强人才的创新培养,赋予广播新闻传播全新的生机与活力,满足创新发展需求,并与媒介融合视域相互适应。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对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新闻传播创新发展实现路径的研究,首先,阐述媒介融合基本内容。然后,分析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新闻传播将面临传播局限性挑战、受众逐渐流失挑战、内容滞后性挑战。最后,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为实现广播新闻传播创新发展,给出孕育新媒体思维、加深对广播新闻内容的解读、构建媒体平台、创新传播形式等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马瑛 《中国广播》2008,(9):57-58
提要是对广播新闻内容加以提示的简短文字,是广播新闻必不可少的“脸面”。广播新闻要先声夺人,提要就是“先声”,其在广播新闻中的传播作用显而易见。说得准确点“提”出的新闻“吆喝”得好坏,直接影响广播媒体的传播力或收听率,所以广播工作者应充分发掘提要在新闻信息传播中的特点,让其成为发挥广播媒体传播力的支点,帮助我们改善、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闻传播途径的变化,广播新闻具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但是从广播新闻编辑的角度出发对融媒体时代所具有的特征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对工作理念和形式进行创新与发展变得迫在眉睫。文章以融媒体时代新闻行业的发展现状作为主要背景,运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为广播新闻编辑的发展提供了全面、系统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在媒体日益繁荣并逐渐走向市场化的今天,媒体争夺受众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仅以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中的新闻类节目来说,竞争就尤为激烈。各种媒体扬长避短,发挥各自优势,在新闻传播的形式和选题上不断创新,可以说是五花八门、种类繁多。  相似文献   

7.
序撞 《中国广播》2013,(10):29-32
随着网络广播的不断发展,传统广播媒体如何充分利用网络平台,逐渐成为一个重要课题。美国之音网站是世界上第一个国际广播网站,它的构建特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本文通过概括美国之音英文网站在内容构建、版面布局、网页元素使用等方面的特点,深入分析这些特点对新闻信息传播的作用,藉此启示国内外同行,以期丰富和提高我国新闻网站新闻信息的传播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现代社会,由于传播技术的发展,受众的需求增加,新闻传播已经开始打破传统的单一平台的限制,出现多种媒体融合的趋势。英国BBC在这方面较早进行了探索,通过改革组织架构、开发强大的技术平台、科学设计工作流程,实现了广播、电视与网络三个平台的新闻的融合,资源的利用更加合理,新闻的传播更加高效,媒体的竞争力得到加强。这对于目前国内的媒体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新闻事业有了巨大的发展,各种媒体呈现了竞争日益加剧的趋势,报刊、广播、电视、网络构成了四大主流媒体,在这四大主流媒体中,广播新闻的作用也日趋被人们认可。在许多地方,广播的作用日益明显,也体现了其特有的功效和不能被人轻视的地位。因此,广播新闻如何办得更好,使听众通过广播来获取各种资讯,使广播新闻达到“必听”的程度,是摆在广播新闻工作者面前一道难题,需要我们进行不断的探索。而要确保广播新闻具有可听性,达到“必听”的程度,需要广播新闻不断创新,不断探索新闻的形式,通过多种方式把更多的资讯传递给听众。一、广…  相似文献   

10.
随着媒体的不断发展,融合媒体时代到来,它为文化传播打开一条新的通道,创新文化交流方式,促进国内文化事业的发展。当前,随着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广播新闻的编辑方式也日趋多样化。在融媒体背景下,广播新闻的媒介传播战略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鉴于此,本文首先概述广播新闻编辑的现状,其次,对广播新闻编辑自身发展的有利条件进行了分析,最后探索融合媒体广播新闻编辑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1.
媒介融合时代广播突破传统频率传播形态,将文字、图片、视频等符号融为一体,在互联网、移动媒体平台上获得更多发展路径,其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平台、传播对象都发生了深刻变革。基于传播格局重大变化,广播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本文运用比较研究方法,以《广播新闻》课程为例,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实验模块四个方面梳理安徽大学广播课程教学改革思路与经验。  相似文献   

12.
刘晓涛 《记者摇篮》2004,(12):17-18
一直以来,广播新闻都是在编、采、播的生产流程下向受众传播的。然而,这种新闻传播模式的速度已无法跟上如今信息时代发展的脚步了。更快、更新鲜已经成为媒体竞争的制胜法宝。那么广播媒体该如何打破陈旧的传统模式另辟蹊径呢?思考再三,总结一句话:就是让广播记者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尽快实现从文字到口述的转换.更多地拿起话筒到现场口述新闻。  相似文献   

13.
唐智元 《中国广播》2016,(10):62-65
微信作为一种用户基数庞大的即时通信工具具有其他新媒体平台所没有的优越性,广播媒体可以与之结合,开发新的传播平台。从传统广播新闻与微信平台的特点来进行分析,二者也具有重要的互补性。传统广播应深入发掘微信特点,以此拓宽广播新闻来源的宽度和报道深度,创新广播新闻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互联网高科技的推动下,新闻传播理念与传播手段日新月异,微信、微博、抖音、今日头条等跨界融媒体平台也层出不穷。广播电视台纷纷进行宣传转型,从体制机制方面大刀阔斧进行改革,进一步健全人才队伍,加强新闻策划,努力打造具有公信力、影响力的新时代融媒体平台。本文旨在探讨媒体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台如何让新闻策划达到最佳的宣传效果,同时尽可能扩大新闻节目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大众传媒事业的不断发展,融媒体时代逐渐到来,融媒体可以为文化传播提供新途径,创新文化传播方法,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如今,我国的传媒技术发展越来越迅速,广播新闻编辑的形式越来越丰富。在融媒体视野下,人们也更加重视新闻广播媒体传播策略的发展,重视其与媒体融合的重要作用。研究融合新闻编辑发展路径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本文基于融媒体时代背景,分析广播新闻编辑发展现状以及发展优势与特点,重点阐述了广播新闻编辑的发展路径与策略,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广播业快速发展、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广播新闻作为广播媒体的重头戏,在寻求创新中有了新的发展。以中国之声为代表的新闻频率在传播理念、传播内容、传播渠道、报道方式上均有新的举措,努力寻求广播新闻的多元化革新和全方位突破。传播理念:新闻立台、观点强台、三贴近原则的强势回归新闻立台,倾力打造专业新闻频率。广播的社会属性决定了广播的喉舌功能和桥梁作用,而广播这种喉舌功能和桥梁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新闻传播发挥出来的。其  相似文献   

17.
融媒体飞速发展,对县域广播新闻的采编和传播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广播这一传统媒体而言,只有不断拓展新闻采编的深度,不断延伸新闻传播的广度,才能跟上融媒体时代的步伐。建瓯人民广播电台创建于1952年,作为一个有着近70年历史的传统媒体,如何适应融媒体发展的需要,如何在融媒体时代不断提升广播新闻的传播效果,成为助力融媒体新闻事业蓬勃发展的关键课题。  相似文献   

18.
张煜 《中国广播》2005,(3):37-39
社会的变革与媒体的进步以及受众的需求给新闻谈话栏目的出现、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内广播、电视纷纷创办了谈话栏目,目前,新闻谈话栏目在广播、电视、网络媒体传播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都成为各自媒体的品牌栏目,新闻谈话栏目已成为受众全面、深入了解新闻事件的窗口和参与的平台。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媒体行业的飞速发展,各种媒体传播工具应运而生。电视、广播、报纸、网络这些媒体工具使得我们的生活多彩多姿。然而又是什么使这些传播工具在我们生活中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呢?毫无疑问,那是由于我们的身边总是充斥着各色各样的新闻。在新闻行业发展如此飞速的今天,新闻稿的编辑也随之变得非常重要,对新闻稿编辑人员的专业能力要求也愈加严格。因为只有不断地增强新闻编辑人员的专业能力,不断深入探讨新闻稿编辑理念,才能使新闻行业前途愈加光明。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交媒体日渐成为当前信息传播活动的新宠,传统广播媒介的新闻生产也越来越多地与社交媒体进行共做,并且在实践中涌现了大量成功案例。与此同时,越来越社交媒体化的传播环境也导致了广播新闻生产中出现了新的问题,而这些新问题急需引起广播新闻从业者的重视和思考。本文围绕传统广播与社交媒体的关系,借助传播学、营销学、心理学等理论,总结了当前广播新闻生产中呈现出的三个问题——一是文本上偏向视觉符号,二是内容上偏向社交媒体场域,三是硬件上偏向技术想象。文章同时提出了规避这些问题的建议,为未来广播新闻的发展提供具有实践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