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些同学在做单选题时,常常受思维定势的干扰,凭感觉做题目。特别是一些似曾相识的题目更加容易解错。本文拟就一些常见的干扰易错题作一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2.
做排列组合的题目比较麻烦,使用传统方法容易出错,本用集合方法处理一类题目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3.
学生解错题目,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是由于受题目中某些因素的干扰而不能正确理解题意.考题中若有意设置一些有一定干扰性的问题,则能更加准确地考查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和变通能力.今年的物理高考试题中,许多题目都具有这一特点,概括起来,大致有下面几种.一、“多余”图象和“不足”图象的干扰选择题第6题是飞机在地磁场中运动,比较机翼左右两端电势高低的问题,考查学生对右手定则的应用能力,需要知道磁感强度的方向和飞机的运动方向,题目中已经给定:磁感强度的竖直分量向下,飞机沿水平方向匀速飞行,…  相似文献   

4.
马际蛾 《江西教育》2005,(12):31-31
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让两个学生都做对30道题中的一半,但是让学生A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前15题,而让学生B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后15道题,然后让一些被试对两个学生进行评价:两相比较,谁更聪明一些?结果发现,多数被试都认为学生A更聪明。这种现象就是第一印象效应。  相似文献   

5.
利用干扰因素控制题目难度湖南邵阳市教科所(422000)李万春湖南邵东县第二中学(422800)唐志高难度,是指题目的难易程度,是测验的重要指标之一。影响题目难度的因素很多,如有无干扰因素,目标层次高低,知识交叉状况,材料复杂的程度等等。利用干扰因素...  相似文献   

6.
一、避免“第一印象效应”,保持客观公正 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让两个学生都做对30道题中的一半,但是让学生A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前15题,而让学生B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后15道题,然后让一些被试对两个学生进行评价:两相比较,谁更聪明一些?结果发现,多数被试都认为学生A更聪明。这种现象就是第一印象效应。  相似文献   

7.
同学们在做一些填数字的题目时,经常感觉无从下手,尝试多次,也不能得其解。其实这类题目是完全有规可循的,只要发现其中的规律,解答起来是很容易的。  相似文献   

8.
学地理离不开做习题,现在有关地理学复习的资料林林总总、五花八门。从总体上来看,大多数题目都能够紧扣教材,贴近同学们的实际,但是也有一些知识性、学科性和技术性不强的题目混杂其中。这类题目数量不多,影响却很大,笔者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将这类题目列入黑名单,要求同学们不要去做,现将这些收入黑名单的题目分门别类,择其主要者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2007,(7):4-27
彤彤姐姐: 在做本期杂志之前,我们向大家发出了出题的邀请。条件是必须出一些很有趣,很好玩同时也很难回答的题目!以下同学积极参与了出题的过程,他们出的题可能是平常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题目,可能有的题目对于大家是比较简单,  相似文献   

10.
人物和身份     
于丹 《家教世界》2011,(3):12-12
下面是一些人物和身份的名称,请将这些人物与身份配对,默记3分钟后,做后面的题目。  相似文献   

11.
在备考复习中究竟怎样通过题目培养思维能力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有些题目做过了,但稍一变形,就不认得了;还有些题目虽然联想到曾经做过的另一些题目,但又存在思维定式的影响,没有注意到题目的条件已经发生了变化,从而导致做错题目.为解决好这个问题,下面谈一些意见,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12.
怎样鉴别题目是否超纲江苏省姜堰中学李环生许多教师在上高三总复习课时,常困难以鉴别一些题目是否超纲而对它们的取舍举棋不定:取吧,怕做“无用功”;舍吧,担心“不保险”.’‘怎样鉴别题目是否超纲”的课题一直摆在我们的面前.笔者认为鉴别题目是否超纲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3.
化学选择题中,有一类题目看似缺少条件,无从入手,且做起来费时较多,错误率也较高,如能掌握一些解题技巧,设一些简单数据,进行计算就比较方便了.  相似文献   

14.
林丽芬 《考试周刊》2010,(24):75-77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一些学生虽然做了很多题目,但解题能力提高不大。以后碰到同类型的题目,甚至有些已做过的题目,却仍然不会解答。究其原因:主要是片面追求解题的数量,不着重理解解题方法,不善于总结经验、摸索规律、举一反三。实践证明,有针对性地选编一些题目给学生练习、讨论,事后总结经验,可使学生掌握题目变化规律,有助于加深对题目及其解法的认识。有助于提高解题能力,特别是有助于提高应变能力,从而使学生每做一题有一题的收获,提高练习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以前,我在作文教学中,有时就想别开生面,出一些新颖的题目。但事与愿违,学生不但做得不“新颖”,反而弄得文不对题。  相似文献   

16.
“正确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是近几年语文高考的必考题型之一。在科技文阅读中,它是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的,在选项中命题者设置了许多误区来干扰我们。做好这类题目,必须加强对文段的理解,并掌握一些必须的方法,排除干扰,才能选出正确答案。笔者结合近几年的教学情况,不揣浅陋,略谈几种解题方法。  相似文献   

17.
纵观近几年的中考题,有许多自编题都可以从课本中找到它的“影子”,这类试题强调基础,突出能力,注重情景的变化与条件的局部改变,给我们一种全新的体验。如果同学们在平时做题目时多一些反思,就能看清这些题目内在本质。  相似文献   

18.
初中学生在做化学习题时,由于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对一些隐含条件或某些不确定量的题目解答,容易出现错误结果或丢解,这时若能从题目中挖掘出隐藏着的“目标”,则能使隐蔽的问题暴露无遗,思维活动更加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9.
同学们在学习中若能注意举一反三,多做一些图形间有内在联系的题目,对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拓思路,培养创新思维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平时我最喜欢做“脑筋急转弯”了,因为这种题目的答案很有趣,经常出乎我的意料。我还喜欢出一些这样的题目让爸爸妈妈做,像“什么布不能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