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为了深入了解中国图书出版中心的形成及传播方式。【方法】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了中国图书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基本特点和中国图书出版传播中心的形成规律,对中国图书出版传播形成的西安、北京、扬州、苏州、上海、南京、广州等主要中心城市进行了总结,并对其传播方式进行了分析。【结果】中国图书出版中心的形成具有很深的历史背景,在中华历史文化传承中逐步形成了中心城市,并在皇家图书收集、整理、出版、借阅,个人藏书家收藏、借阅、传抄、刻印,书院、家塾刻本与社团个人自费出版发行,现代出版社出版发行图书,图书网站及网店等历史长河中进行传播,逐步形成了现在的图书出版传播方式。【结论】以上研究使人们对中国图书传播的方式有了全新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推动中国图书出版的传播,发扬传统文化,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周丽娟 《编辑学刊》2023,(1):101-105
中国图书“走出去”的方式主要是图书商品输出和图书版权输出,然而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实体图书出口数量近年来呈下降态势,且无论是图书商品输出还是版权输出,贸易逆差依然较大,中国图书国际传播状况有待改善。海外P O D可以实现海外本地化印制,最大限度地减少物流成本和库存成本,同时又可以利用其全球化的营销渠道,快速满足海外市场的需求,有利于创新中国图书“走出去”模式,提升中国图书的国际传播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概述了原苏联解体后,在俄罗斯联邦初期中国图书出版的发展和变化,并将苏联时期的中国图书出版情况与之进行了对比。同时,对未来俄罗斯联邦出版中国图书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4.
中国图书如何进入美国市场探究李顺祺笔者于1994年3月随中国出版贸易考察团访问美国,期间先后访问了十余家出版社、书店和有关公司。美国出版界出版中国图书的情况如何、美国人爱看哪些中国图书、如何将中国图书进一步打进美国市场等问题是我们这次访美进行探索和研...  相似文献   

5.
出版集约化是中国图书走向世界的有效途径广东科技出版社傅东伟近年来,国内不少出版社纷纷把眼光转向世界,积极开拓海外图书市场。如何使中国图书更快地走向世界,一直是出版界的热门话题和探索的目标。这几年的实践证明,出版集约化不失为中国图书走向世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从盲字的起源到中国盲文的产生,从第一本盲文图书的诞生到目前盲文图书的现状,全面概述了盲文与盲文图书的产生和发展全过程。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选择图书作为电子商务突破口的原因,阐述了中国图书业电了商务的现状及面临的困境,对我国图书业电子商务发展的宏观环境及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中国好书”榜十年榜单,发现入选图书内容规律,为新时代精品图书出版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文章对2013-2022年入选“中国好书”榜的328种图书、128家出版机构及入选图书作者进行分析,按照入选图书分类归纳各类入选图书的特征,总结“中国好书”评选活动带来的积极影响:引领出版发展、打造全民共识、增强中国声音。“中国好书”对了解当前我国出版的最新动态,为出版机构从宏观上把握新时代出版工作脉络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
关于中国图书馆历史起源的一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国早期的图书形态和早期的图书收藏两个方面,对中国图书馆的历史起源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尽管严格说来,中国图书市场还处于销售时代,要真正进入营销时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无疑中国图书的营销时代正悄然降临,出版社也早已在尝试营销活动了,所以,本撷取近年来我国一些出版社在图书营销中的典型案例来剖析,以为中国出版社探索出一条营销之路。  相似文献   

11.
研究地方出版社中国主题图书“走出去”在内容建设、对外翻译、合作出版、版权输出、营销推广等方面的实践,对于区域出版“走出去”提供一定的借鉴。文章以陕西省地方出版社2016-2021年入选“丝路书香出版工程”“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以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的中国主题图书为研究样本,分析与总结陕西省地方出版社中国主题图书“走出去”的出版现状和实践特征,提出推动中国主题图书高水平“走出去”的区域出版路径,包括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精品主题图书“走出去”;增强选题叙事融合,助力构建“走出去”中国叙事体系;加强对外翻译合作,扩大主题图书版权输出版图;深化平台国际化建设,拓展主题图书“走出去”渠道。  相似文献   

12.
左德藩 《图书馆》1994,(1):51-52
中国的图书户和日本的文库左德藩中国的图书户和日本的文库都是各自国家的图书馆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均已得到本国图书馆界的承认,在社会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中国的图书户是自费购书,并有一定数量的藏书,既自我利用,又进行业余借阅,为群众义务服务,是一种家庭型图...  相似文献   

13.
胡应麟第一次比较全面系统地总结和研究了中国古代图书事业史的发展历程,初步确立起这一学术领域研究的基本格局,成为中国古代图书事业史研究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14.
浅谈中国图书分类史上的标记符号贾鸿雁,刘合华(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用标记符号来代表类目,是现代图书分类法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文仅就我国图书分类史上的标记符号的发展进行探讨。全文分为三个部分:l古代标记符号的雏形我国最早的图书分类法是西汉末年刘敬的《七...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选择图书作为电子商务突破口的原因,阐述了中国图书业电子商务的现状及面临的困境,对我国图书馆业电子商务发展的宏观环境及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网络传播》2006,(5):F0003
2005年11月9日,共青团中央、新闻出版总署共同发起并联合主办,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与各图书出版发行和销售单位承办了大型公益活动“光华书海工程”。该活动旨在动员全国各图书出版发行和销售单位积极损赠库存图书,为基层和广大农村赠书,架起图书损赠者与需求者之间的桥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7.
朱静亚 《图书与情报》2006,(1):51-54,59
文章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有关阅读与阅读学的主要引进版图书作了介绍和分析,对本土阅读与阅读学图书的稀缺,表示了无奈与遗憾。  相似文献   

18.
中国图书起源考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详尽论述中国图书的起源,针对目前国内学术界关于图书起源问题的争论与分歧,通过大量的考证工作,得出中国图书起源于西周时期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10月18日,2011年全球百家华文书店中国图书联展日本站启动仪式在东京举行,此次活动由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公司主办,日本中国书籍恳话会和人民中国杂志社协办,新闻出版总署、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日中友好协会和贸易促进委员会等有关单位派代表出席了该仪式。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胡锦涛主席在今年4月访美期间,向耶鲁大学赠送了567种、1346册中国图书,其中,有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工具书《新华字典》,有中国第一部大型综合性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有中国历史文化古籍经典《论语》、《礼记》,有用故事体写成的中华文明史《话说中国》丛书。在这些赠书中,外文局版外文图书占全部外文图书的二分之一强。而由外文局制作的《中国图书》目录设计精美,做工考究,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超凡魅力,树立了良好的国家形象。中国图书作为国礼彰显中国形象@肖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