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日科苑》2007,(17):58-59
久居都市的人们都有类似的体验:夏季里城市局部地区的气温要比郊区高出很多。为了逃避酷热难耐的暑气,人们往往愿意跑到绿树成荫、河湖交错的郊区或乡村去享受一份清凉和惬意。为什么在享受现代城市的舒适与便利时,都市人还要忍受炎炎酷暑的折磨?在此,我们想讨论一个与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的气象学现象,即城市的"热岛效应"。根据科学观测和研究,城市"热岛效应"的加剧固然有自然气候方面的原因,但更重要的还是人为原因。  相似文献   

2.
夏天去过乡村、海边或山区的同学,一定都有这样的感觉:城区实在太热了。而一般解释“城市为什么比乡村热”的时候,只是考虑到城市的“热岛效应”问题。由于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大量高楼、水泥路等构成的都市下垫面,其热容量很低,经太阳照射,温度很快升高,从而使得四周的气温也升高,市区温度自然比郊区高,这就是“热岛效应”。越是发达的都市,其“热岛效应”越强。  相似文献   

3.
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大气环流异常,龙卷风、飓风肆虐,冰雹大如棒球;城市被海水淹没,暴风雪飞舞,气温骤降,纽约自由女神像、巴黎艾菲尔铁塔、伦敦大笨钟都被冻成冰柱;人的生命脆弱得就像被大自然踩在脚下的蚂蚁,人类又进入了冰河期……这是美国科幻灾难片《后天》留给我们刻骨铭心的记忆,当我们走出影院时,在为影片描述的故事唏嘘不已后,或许都会对好莱坞大师们的想象力轻松地付之一笑:"后天"离我们非常之遥远……"后天",不单是明天的明天。如果我们对大自然仍然轻诺寡信,那么很可能我们的子孙后代将真正遭遇"银装素裹"的恐怖"后天",这一天或许并不那么遥远!所以,今天,我们应该醒了!  相似文献   

4.
夏季里去过乡村、海边或山区的都市人,一定都有这样的感觉:城区实在太热了。而一般解释“都市为何比乡村热”时,只是考虑到城市的、“热岛效应”问题。的确,由于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大量高楼、水泥路等构成的都市下垫面,其热容量很低,经太阳照射,温度上升很快,从而使得四周的气温也升高,市区温度自然比郊区高,这就是“热岛效应”。越是发达的都市,其“热岛效应”越明显。  相似文献   

5.
正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建设规模大幅扩大。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居住区热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夏季时全国多地气温居高不下,人民的生活环境"如火益热",越来越多的城市变成"火炉城市"。城市居住区热环境问题直接影响到了人们户外活动的热安全性和热舒适度,如果一个城市的高温得不到缓解,将会出现很多社会问题。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主任,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相似文献   

6.
伦敦印象     
我们去伦敦考察那几天,正是伦敦一年中最热的天气,当然它最热也不超过31℃,到了傍晚就凉风习习,故伦敦有"夏无酷暑、冬无严寒"之称,是个气候条件很理想的旅游城市.在伦敦几天,除了感受到其适宜的气候外,更领略了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大都市的风采,尤其是其美丽的市容、中世纪的建筑以及健全的科教设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7.
孙彦 《百科知识》2014,(17):22-24
正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城市人口聚居地气温不断升高,新的"火炉"城市不断涌现。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最近的一份分析报告估计,到本世纪末,美国一线大城市的极端热浪每年导致的死亡人数将增加3300人。报告分析认为,全球有超过半数人生活在城市中,而这些城市正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热。随着城市气温不断升高,能否找到给城市降温的方法已不仅仅关系到生活舒适与否,甚至是性命攸关的大事。  相似文献   

8.
城市热岛效应指的是城区气温高于城郊地区气温,是城市化进程表征之一。热岛效应使城市局部气温和湿度产生变化,为缓解广州高吸热性区域的热岛效应,文中提出从植被选取与设计方面研究对广州市热岛效应的影响。选取不同植被种类分别为草坪、灌木、乔木,分析上述三类植物群落在一定范围内对广州市高吸热区域热岛效应影响程度。实验结果表明:三种植被类型,其中降温效应最显著植被为乔木植物,温度差值最明显时间段为晚20:30(-4.5℃);温度差值最小时间段为白天10:30(-1.53℃),降温效应不显著植被为草坪。白天时间段降温变化幅度大的植被为灌木植物,夜间时间段降温幅度大的植被为乔木植物。在水平方向以相同结构乔灌草植物群落,研究不同面积植物群落对空气温度及湿度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工业被建立起来,工业炉的使用也随之增多,极大的促进了国家经济增长,但由此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如炉壁热污染严重影响到大气质量,很多城市都出现了热岛效应,致使城市日均温差较大,因此,怎样减少工业炉炉壁热污染成为重点研究问题。为此,本文主要从工业炉炉壁的散热特点入手,分析了工业炉炉壁的热量回收技术,并提出建设炉壁热污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王平 《科技风》2013,(5):184
城市的发展集中体现了国家的综合国力,是现代文明的标志。但是随着城市化及城市工商业的发展也带来了各种城市问题。城市规划和布局中存在的不合理使城市容易形成城市积水内涝、高温热浪、雷电灾害以及城市特有的"热岛效应"、"狭管效应"等气象灾害。随这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气象灾害对于城市化发展的制约作用日趋明显。引发社会各界对城市公共管理、防灾减灾的广泛关注。本文重点就城市发展带来的城市主要气象灾害的危害及如何利用气象信息防御减轻城市气象灾害,加强对城市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测的公共气象服务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如果你在城市里生活、工作或学习,那你很可能就身在“热岛”之中,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城市高楼林立,柏油路纵横交错,汽车来来往往。众多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的墙壁以及水泥地面、柏油马路等等对热量的吸收、辐射要远远大于自然状况下的土地,再加上汽车的尾气排放,这就导致城市的许多区域就像一个个大量释放热能的岛屿。  相似文献   

12.
英国伦敦地铁历史悠久。号称是“建在地铁上的城市”。1863年,世界上第一条地铁线在伦敦正式投入运营后,经过近150年的铺建.目前伦敦地铁总长度已超过400公里,地铁站点多达361个,13条线路就像一张巨大的蜘蛛网.通往伦敦市区及周边的各个角落。  相似文献   

13.
据伯克利实验室网站近日报道,夏天之所以酷热难当,太阳并不是唯一的热源。在一般的城市,道路面积会占地表面积的35%到50%,其中将近一半是街道,还有40%左右是停车场,它们通常是用深色的材料修建的,几乎会把所有照射在上面的阳光都吸收,从而使气温升高,加剧热岛效应。  相似文献   

14.
英国的一家公司在伦敦和美国的纽约同时建造了两台巨型望远镜,人们可以通过这两台望远镜穿过大西洋互相看见对方,并彼此问候,这使得两座遥远的城市被拉得如此接近。  相似文献   

15.
伦敦印象     
田羽 《科学与文化》2004,(11):42-44
我们去伦敦考察那几天,正是伦敦一年中最热的天气,当然它最热也不超过31℃,到了傍晚就凉风习习,故伦敦有“夏无酷暑、冬无严寒”之称,是个气候条件很理想的旅游城市。在伦敦几天,除了感受到其适宜的气候外,更领略了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大都市的风采,尤其是其美丽的市容、中世纪的建筑以及健全的科教设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3):I0016-I0018
到2015年年底,所有英国航空公司从伦敦城市机场起飞的航班都将以垃圾为燃料。但在这些垃圾成为燃料之前,它们将在"伦敦绿色天空"被加工处理。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目前公认的世界城市纽约、伦敦、东京为比照对象,通过对这三个城市政府最新发布的官方城市规划、科技规划进行文本分析,提取关键词,研究这三个城市民生科技工作的内容重点及规划方式,为北京市以及国内其他城市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兰海峰 《科技风》2013,(15):276
立体绿化,是近年来很多城市绿化建设推行的一种主要措施,它能有效的使城市生态得到改善,城市景观得到美化,并对城市近年来的"热岛效应"起到很好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9.
法国物理学家丹尼斯·派朋在1681年出版的著作中向人们介绍:"最老、最韧的牛肉也可变成鲜嫩无比的精肉."这是因为他在1679年发明了产生蒸汽热量快速烹调食品的密封锅.当时这种锅就以发明者命名,叫"派朋煮锅".此即压力锅,俗称高压锅.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变暖问题的研究中,宏观的研究方法具有高屋建瓴的视角。目前的陆地数据收集集中在大城市里,难免受热岛效应的影响,存在着微观的弊病;在千年尺度下,气温波动的原因得到了清晰的分析。从能量的角度建立了全球能量收支模型后,对气温的研究也就变得系统而明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