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阿牛学钓记     
吴世雄 《钓鱼》2006,(10):14-15
巧钓草鱼一、钓草鱼的饵料可谓五花八门,而廉价的麸皮调制出的饵料可以说是一种富有特色的钓草鱼佳饵。有海竿糟食钓经验的钓手都知道:在糟食里兑入适量的麸皮,既能起到给饵增香的作用又能调整饵团的松散状态。而悬坠钓草鱼中,许多钓手也正是利用了麸皮的这些特性,调制出应对草  相似文献   

2.
《钓鱼》2004,(17):37-37
鱼饵在垂钓活动中是必不可少的,它直接关系到钓手的鱼获量。然而,渔具市场上五花八门的鱼饵让人目不暇接,若问谁家的鱼饵好用,公婆之争,很难断定。为让读者能在复杂的用饵上简单化,本刊开设《鱼饵实用配方精选》栏目。把生产鱼饵的名优厂家.根据鱼饵不同的特性及用途.调配出钓取各种鱼类的鱼饵配方,介绍给读者,使读者在用饵时更加简便实用。另外,本栏目还将在全国各地重大赛事中取得较好名次的钓手用饵秘笈和配方,推荐给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3.
刘定龙 《钓鱼》2009,(16):22-23
四十五.台钓鱼饵的基本分类和作用 竞技台钓和传统钓的一个本质区别是用饵方式不同,以及围绕不同的用饵方式所采取的钓具和钓法。竞技台钓的饵料,是通过钓手的事先控制,使饵料在使用中的状态更精确、更适合当前鱼情。  相似文献   

4.
李子龙 《钓鱼》2005,(15):20-20
一种好用的钓饵,应该有哪些特点呢?诱鱼能力无疑是排在第一位的,这是鱼饵的灵魂所在,使用方便,这是饵料的第二个特点;饵料还要有较好的松散度和雾化性,饵料更要有合适的比重……竞技钓场,鱼钓了放、放了钓,因而鱼吃食很轻很猾,所以竞技钓手要求饵料在水中特别轻。受其影响,有不少钓友也认为饵料的比重越小越好,这其实是错误的理解。饵料比重当轻则轻、当重则重。  相似文献   

5.
刘定龙 《钓鱼》2011,(9):18-19
第十七招: 发酵鱼饵效果好 看竞技钓手钓鱼,很多饵料都白白地浪费掉,休闲钓鱼时不必这样。每次钓鱼用剩的饵,不仅下次还可以再用,有的还自然发酵,香味更大、效果更好了。  相似文献   

6.
我与台钓     
我第一次见识台钓是1990年7月2日杭州市钓协与台湾台中市钓协举办的钓鱼联谊赛上。那场比赛在钱塘江畔的近江渔场举行。比赛采取杭州钓手与台中钓手相互间隔抽签定位。我们杭州钓手均是传统钓法,用立漂或星漂沉底钓,鱼饵多为蚯蚓或面饵。台中钓手清一色的台钓。赛场虽然是混养鱼塘,但罗非鱼特别多,钓罗非鱼正是台中钓手的强项。比赛开始后,只见台中钓手挂上饵料后很快就有鱼上钩,有时还一竿中鱼两条,让我们领教了台钓的厉害。我们用蚯蚓很难钓上一尾鱼。当台中钓手频频上鱼之时,我们就很少有鱼咬钩了。这场比赛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台钓是竞技赛中一种比较先进的钓技。比赛结束后,我旁边钓位的台中钓手陈先生送给我两支孔雀毛浮漂,还有竿架、抄网等钓具,使我学习台钓有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7.
用饵的细节     
姜丹 《垂钓》2014,(8):16-19
玉米粒也需勤换饵 闹小鱼或者想钓大鱼的时候,固态饵料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可也有人把使用固态饵料等同于懒人钓法——只要钩上有鱼饵,就守株待兔死守下去,实际上这是错误的,使用固态饵料切忌忽视换饵频率。  相似文献   

8.
吴芜 《钓鱼》2014,(23):20-22
钓鱼都是先诱后钓,只是在线组、鱼饵、浮标的配合下竞技做得比较隐蔽而已。除开赛后找底结合招鱼,从抛钩、提竿的频率上看出是诱鱼外,之后调整钓棚、变换鱼饵、移动浮标都归为钓术了。其实不管先诱后钓、边诱边钓,诱是手段,钓才是目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窝里无鱼或饵与鱼相差甚远还怎么钓?然而线组、鱼饵相同的两个钓位,一人抛8竿中鱼了,一人10分钟抛30竿没见一个口,究其原因不是窝里没鱼,而是饵不对口。  相似文献   

9.
郅辽 《钓鱼》2012,(13):16-17
商品饵是伴随“台钓”出现的。以调4钓2、搓饵钓底为核心的“台钓”用鱼儿爱吃、引诱力很强的鱼饵将鱼引聚在一起。其中引鱼是关键,可分三步走:1.按一杯饵料一杯水开饵,以松软适中并有一定黏性、状如饵垂为准,要求饵入水后膨胀并扩散成粉末状。然后搓大饵抛钩,一般抛钩5次后鱼就能凭嗅觉发现扩散的鱼饵了。2.改搓小一点的钓饵,连续抛钩10次,完成做窝。在此过程中即使有鱼咬钩也不要提,以免惊鱼和造成鱼对钓饵的警觉。3.进一步缩小钓饵体积,搓得更小些,以迎合鱼的吃口达到规范鱼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范宁 《钓鱼》2012,(12):12-13
鱼饵添加剂及使用技巧 随着钓手们对悬坠钓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越来越全面,他们已不满足于鱼饵厂家生产什么配方的饵料就机械地使用某种饵料的被动式消费,而是头脑更清晰,思路更开阔,开始追求个性化了。他们在正常使用市售的大众化广谱鱼饵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1.
饵料的调制是拉饵术中很关键的一部分。关于饵料的选择和配合使用,建议大家参照前几期手搓饵的有关章节。总之选择一些知名厂家的产品,在实践中摸索规律总结经验,是一个钓手必须做的。下面介绍一下拉饵家族的两个重要成员:小麦蛋白和高效膨胀剂。这两种物质是调节拉饵状态、携带方便、效果显著的添加品且无毒环保。  相似文献   

12.
马建华 《钓鱼》2005,(24):28-29
悬坠钓的战术 1悬坠钓的诱鱼 悬坠钓的诱鱼就是钓手采用对鱼的味觉、视觉有强烈诱惑力的饵料,通过钓手的技术动作对钓点附近的鱼进行反复刺激,使其被诱集到钓点并产生强烈的索饵欲望的行为。为达成诱鱼的目的,首先要求诱鱼的饵料必须是鱼非常喜欢吃的饵料,饵料的味道可以比钓饵的味道更重一些,以便于尽快将就近的鱼诱集到窝内。  相似文献   

13.
马建华 《钓鱼》2006,(7):22-23
我在《悬坠钓新解》一文中曾经有过这样的一段话“:随着钓手持续不断的抛竿扬竿,钓点内雾化饵料形成了一个由上而下、互相连接的带状诱饵区,浮标出现了在下行过程中的停顿、上顶或者加速信号,甚至有的时候浮标在还没有站起时就会出现超时翻身或加速站立等现象……把握这种时机扬竿,多数情况下会中鱼,这种现象使钓手意识到底栖性鱼类有时候是可以上浮摄食的!通过一定的手段将鱼引离水底而钓获成了很多钓手的取胜之道。与此相适应的是饵料品种的多元化,以及粉状饵料特别是拉饵的普及使用,使得饵料可以根据鱼情的需要较长时间的停留在钓手设定…  相似文献   

14.
邹敦维  赵忠浩 《垂钓》2012,(4):30-31
三分钓技七分饵,足见鱼饵在钓鱼运动(比赛)中的重要地位。回望我在千龙湖首届全国老年人钓鱼大赛上的用饵,不经意间,想将自己用饵的一点经验与广大钓友分享—下。 钓什么鱼用什么饵,这几乎是每个参赛钓友都知道的基本常识。但若要做到饵料对路,恐怕真得大动脑筋去作一番研究。  相似文献   

15.
李洪生 《钓鱼》2006,(10):8-8
第六届“老鬼杯”钓鲤大奖赛上钓手使用公饵决赛,记者采访了参赛的部分选手,就公饵比赛、对老鬼鱼饵的认识及不允许试塘等热门话题,让大家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刘定龙 《钓鱼》2010,(12):22-23
夏天手竿钓鲢鳙很容易。不论是台钓还是传统钓、浮钓还是底钓,只要你用了略有雾化的饵,哪怕是大比重的喂鱼颗粒饲料、颗粒状鲤鱼商品饵、粗片状的超诱和麸类的饵料,只需保持一定的抛竿频率,在单位时间里保持一定的用饵量,要想不钓鲢鳙都难。  相似文献   

17.
任志新 《钓鱼》2006,(3):36-36
在自然水域钓鱼,使用商品饵的悬坠钓法要不要参照竞技用饵的法则即既重视饵的腥香品质又注意饵的各种状态?答案应该说是肯定的。原因很简单,竞技比赛为了多钓鱼,不得不寻找一种非常适合鱼胃口的饵料,为此钓手们才会潜心研究试配各种各样的“小药”。而自然水域之鱼大都不挑食,腥的、香的、清淡的都会开口。而对饵的状态,野钓应作为重点来看待。否则商品饵开袋即用,导致饵的状态随意性很大,钓鱼效果时好时坏的原因中就多了一条用饵不当。而且这种原因往往十分隐蔽,不容易发现,需要在钓组相同、钓法一样,钓位相邻,钓点无差异的条件下,在与高手…  相似文献   

18.
搓饵     
张炎冰 《钓鱼》2010,(18):17-17
“台钓”和池钓竞技基础技术之一。在鱼饵为粉状时,按一定比例兑水,待吸足水分后略作搅拌,再存服一段时间后将饵合拢成团。装饵时以握竿之手卡着坠或提住子线,另一手从饵团中撮起一点饵,以中指、食指配合拇指将饵卡在食指与中指的第一关节之间,然后使钩落在饵上,转动拇指使饵将钩裹住,再三指联动搓成卵形。也可以一次撮饵,先将饵搓成长圆柱,然后以拇指指甲切成两段后再完成搓饵。  相似文献   

19.
牟淑荣 《钓鱼》2012,(11):16-18
众多鱼饵添加剂的出现,为钓鱼人特别是竞技钓手提供了制饵时增香、改味、着色、调整状态的最佳“伴侣”,也为应对各种复杂的垂钓环境和鱼情丰富了手段,提供了新的制胜“武器”,甚至成了一些参赛钓手摘金夺银秘而不宣的“制胜秘笈”。但同时也给鱼饵添加剂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加上一些钓友对鱼饵添加剂了解不够,盲目滥用而产生不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一、台钓用饵的历程简介 自从台钓进入大陆后,其饵料经历了商品搓饵、商品拉饵、颗粒搓饵、颗粒拉饵、搓白饵、拉白饵、果冻搓饵、果冻拉饵、拉糊饵、麻团,以及去年昙花一现的散弹钓法。这些在竞技钓中体现得最为清晰,也体现了我国竞技钓的发展历程,当然其中有些已经逐渐开始被禁止,比如果冻和拉糊,目的在于环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