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家只有三口人,却像“三国鼎立”—样热闹。老妈主持内务,主掌内政大权, 要想日子好过些,我和老爸必须对她恭恭敬敬,因此我将她老人家视为“白脸曹操”。而老爸身强力壮,负责“外交”,管理家庭财政进出,俨然为盘踞一方的“孙权”。而我,便是三国中最仁慈、最软弱的“刘备”。可我这“刘皇叔”文无诸葛亮, 武无赵子龙,只是“光杆司令”一个。  相似文献   

2.
我家三国     
陈超 《辅导员》2009,(14):117-117
我家三口人,真是“三足鼎立”。爸爸权大势大,身强力壮,有大将风范,我视之为白脸曹操。妈妈手握财政大权,俨然一个盘踞江东的孙权,要想三餐美食,打点牙祭,必须恭敬。而我,便是三国中最仁慈、最软弱的蜀主刘备。可怜我“刘皇叔”,文无诸葛亮,武无赵子龙,单枪匹马,光杆儿司令一个。  相似文献   

3.
我家三国     
我家三口人,真是三国鼎立。爸爸权大势大,身强力壮,有大将风范,我视之为白脸曹操。妈妈手握财政大权,俨然一个盘踞江东的孙权,要想三餐美食,打点牙祭,必须恭敬。而我,便是三国中最仁慈,最软弱的蜀主刘备。可怜我“刘皇叔”文无诸葛亮,武无赵子龙,单枪匹马,光杆司令一个。[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赤壁之战》三条(外两条) 一、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甘肃人民出版社《中学文言文评析注译》(高中部分)注释:“除了刘豫州以外,没有可以抵挡曹操的人了。”不确切。从上下文看,当孙权反问刘备如何不投降曹操时,诸葛亮明扬刘备,暗抑孙权,说了一番刺激性很强烈的话,孙权出于他的根本利益和自尊心理,不甘示弱,于是“勃然变色”,“吾计决矣”,被迫下了联刘抗曹的决心。所以这句话应译为:除了刘豫州以外,没有人可以与我一起抵挡曹操了。这样前后贯通,而且符合孙权自尊、自负的性格特征。这里“可以”是“可以之”的省略,“可”,可以。“以”通“与”。“之”  相似文献   

5.
刘备是女人     
刘备何许人也?女人也。理由有三:爱哭;依靠男人;喜欢帅哥。大家且先不要皱眉,看我细细分解。“男儿有泪不轻弹”,刘备是最爱哭的了。不信?翻翻三国,就他爱哭,就他能哭,也只有他会哭。如果三国要评选什么“本时代最能哭奖”,刘皇叔当之无愧。都说女人是水做的,刘备这么爱哭,  相似文献   

6.
仪式是一种集体的行为,它使个人结合而为社会。仪式是一种隐喻,一种象征,人们可以通过仪式进行人与人、人与世界之间的沟通。有时,仪式作为一种叙事形态也可作用于叙述文本。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将“桃园结义”、“三顾草庐”、“白帝托孤”仪式极力渲染、特别标示、故意重复,使之格外醒目并深入人心。而这三种仪式在小说结构布局中突显的功用也一览无余:“桃园结义”开篇,统领全文,体现了作者“拥刘反曹”的政治倾向和刘、关、张的政治理想及其兄弟情谊,是三人全新关系和理想事业的一个“出生仪式”;“三顾草庐”承上启下,标志着刘备政治上的成熟和刘蜀集团的成长壮大,是刘蜀集团的一个“长成仪式”;“白帝托孤”结篇,尾声早唱,展示了刘备理想事业未竟及诸葛亮独力难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悲剧性,是刘备及刘蜀集团的一个“死亡仪式”。  相似文献   

7.
曹、刘汉中争夺战,刘备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一是刘备集团比曹操更重视汉中;二是刘备能集中全力争夺汉中,曹操则难以做到;三是刘备集团占有地利优势;四是在汉中,刘备集团的将帅比曹军优秀;五是刘备在汉中的作战方略正确。汉中争夺战的胜利,开启了刘备事业的鼎盛时期。  相似文献   

8.
老爸中等身材,脸黑黑的,像个非洲人。老妈长得很漂亮,脸蛋白里透红,乍一看,他俩似乎不般配,其实,老爸是老妈最HAONIANZUOWENFUDAO好的“爱人”,不信,你瞧———老爸是老妈的“勤务兵”老妈的身体不太好,家里的大小事儿基本不插手。老爸很能干,既“主外”,又“主内”。每次回家,老爸就风风火火地忙了起来,拖地、洗衣、做饭,样样能干。为了让老妈身体“强壮”些,老爸专门买了一本《烹饪大全》,变着花样做菜,让老妈胃口大开。老妈呢,开玩笑说:“你硬是想让我发胖,丑化我,你安的什么心!”老爸是老妈的“好参谋”老妈爱逛街,一逛就是一整…  相似文献   

9.
《赤壁之战》中“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一句,有人解释为:“除了刘豫州没有谁是可以抵抗曹操的。”这样解释是不妥当的。联系上下文看,抵抗曹军南下的力量有孙权,刘备、刘琦,并非刘备一人。孙权说上面这句话前,已先说了决心抵抗曹操的话——“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怎么会又说出把自己排除出抗曹力量的话来呢?其实,这句话中的“莫可以”应该解释成“莫可与”,“与”后面省略了宾语“之”。“以”可以训“与”,清代王引之的《经传释词》引了二十三条古书中的材料加以证明。摘引两条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罗贯中。《三国演义》以真实的历史为背景,演绎了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互相争斗的历史场面,刻划了一系列的著名人物。蜀国的刘备,因为小说有着“拥刘贬曹”的倾向,被奉扬为“仁君”, 所以我们会读到“刘备携民渡江”、  相似文献   

11.
《三国演义》具有浓厚的“拥刘反曹”的倾向,这应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创作者企图把刘备作为奸雄曹操的对立面,塑造成一个理想的仁君。因此,刘备成了“仁”的化身,被不少论者誉为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第一个仁君。可《三国演义》中曹操却说刘备是“外君子而内小人也”,周瑜对刘备的评价也不高,刘备只不过是“枭雄之辈。”仔细研读《三国演义》,我们认为刘备确实是一位“外君子而内小人”的奸雄,并通过这个形象的分析,挖掘出其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2.
妈妈小传     
<正>我的老妈姓刘,辽宁人,今年45岁,面如桃花,依然保持着苗条的身材。老妈望女成凤,爱赶时髦,还是个女强人。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她吧!望女成凤“喂,写字要做到坐姿端正!”“做数学题要注重细节!”“语文是基础学科,一定要学好!”……在学业上,老妈对我要求很严格,这些都是老妈经常对我说的话,将“望女成凤”四个字生动地展现了出来。然而,耳边经常响起这些话,不免让我有些招架不住了。  相似文献   

13.
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在内容倾向上,历来被人说成是“拥刘反曹”的,作者罗贯中把刘备塑造成了道德信义的化身。理所当然的,刘备也就成了理想明君的典范,既仁厚爱民,礼贤下士;又诚实忠义,贵义尚情。果真如此吗?笔者不敢苟同,其形象塑造实在是有违作者的创作意图,给人以“画虎不成反类犬”之感。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这样评论《三国志演义》的人物描写:  相似文献   

14.
《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刘备形象是"拥刘反曹"思潮与帝蜀寇魏观念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拥刘反曹"思潮与帝蜀寇魏观念的具体形态不同,所展现的刘备形象亦不同。民众因刘备行仁政而拥刘,以同情为感情基调,将其塑造成寄托理想的草莽英雄;官方因刘备出身正统而帝蜀,以颂扬为政治目的,将其塑造成战无不胜的抗敌英雄。  相似文献   

15.
三国时代,孙权是与曹操、刘备角逐天下的主要人物,同样属于史家所称的三国英雄豪杰之一。虽然,论辈分,孙权要逊于曹操、刘备,但论抱负、论作为,小一辈的孙权却完全不亚于曹、刘。他可以算得上是三国时代的主要见证人。从他当江东之主算起,叱咤风云有五十三年。他能长期据江东与曹刘周旋,最终成就帝业,成为三国时代执政时间最长的一国之主,确有其不同寻常之处。他善于用人,在《三国志》中就称他“任才尚计”。目此,我们很好地剖析孙权的用人策略,有助于更清楚更详细地了解孙权以及东吴政权的兴亡史。  相似文献   

16.
“懒虫,快起床!懒虫,快起床!”“讨厌!”我高叫一声,重重地给了“大蜘蛛”闹钟一掌,吓得它“滴答,滴答”地直颤抖。“起床了,起床了!”妈妈也进屋急急地喊着。无奈我招架不住老妈的耳提面命,只好与周公告别,用三个“动滑轮”两个“定滑轮”将四肢“运动”起来。睁眼一看,我“啊———”的一声大叫,吓得老妈差点儿坐到椅子上。顾不上那么多了,今天是周一,要升旗!我顺手抄了一块面包,飞一般冲下楼去,骑车急奔在马路上。不好,前面有两个人站在马路上聊着,我急忙拨铃,可忽然想起来,我那车子除了铃铛不响其余地方都响,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哗”…  相似文献   

17.
一当奚施施听到老爸老妈这个周末要去苏州参加大学同学毕业25周年聚会的时候,乐得差点没从沙发上滚落下来。“我和你爸商量了一下,打算让你周末住到小姨家去。我们大概周日晚上就能到家,你只要在小姨家住一个晚上就行。”老妈成竹在胸地说。“不用不用。”施施把头摇成了拨浪鼓,“我就想呆在家里。喊上杨环环和王君君来陪我住一晚好了。正好这个星期刚考完期中考,她们家长会放她们出来玩两天的。”“这怎么行?你们三个小姑娘独自在家,我们哪能放心啊。”老妈坚决摇头。看到老妈一脸毫不妥协的表情,  相似文献   

18.
明天要开学     
明天要开学!如今孩子的学习就好比国家队踢足球,往往当事人倒不着急,旁人却早已为他们忧心忡忡。我还没有啥紧迫感,老爸老妈却已紧张得不得了。老妈忍痛割爱,放弃麻将时间,挑了个好时机陪我谈心———没看报纸上写的“母性的温暖”胜过一切吗?老爸则坐在一旁,勤奋地翻“教子秘诀”,大概是想当“教练”,让谈心之重担落在老妈肩上,老妈这下可成了名副其实的“前锋”。“怎么作文就这么点字数?”咦,她什么时候看见我写的作文了?心中甚为不悦。见我一言不发,老妈就先顿了顿,把声音调和得柔软几分:“你呀,都快上初二了,怎么一…  相似文献   

19.
三顾茅庐     
宋明明 《小朋友》2004,(2):2004
官渡大战后,刘备逃到荆州,投奔刘表。但刘备总想干一番大事业,就想找一个智谋出众的人做助手。他打听到隆中地方有个叫诸葛亮、号卧龙的人,是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的了不起人物。刘备叫谋士徐庶去把诸葛亮找来。徐庶说:“像诸葛亮这样的人,只有将军您亲自去请,才能把他请来。”刘备听了,觉得有理,马上带着关羽、张飞一起去请诸葛亮。三人来到诸葛亮的家,刘备轻轻敲门,一个童子开门出来。刘备说:“我们专门来拜访诸葛先生。”童子说:“先生出去了,什么时候回来不知道,三五天,十几天都有可能。”刘备很失望。回家途中,刘备看见一个…  相似文献   

20.
占卜神算     
要升高三了,老妈想预知我的锦绣前程,找对街的“神算”为我卜了一卦。中国人的劣根性多半于此,明知无聊却聊胜于无,老妈好歹算个知识分子啊,竟然将她的亲生骨肉的大好未来置于盲老道的胡说八道上,我恨哪!更可气的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