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新课程改革,表面上看是调整课程、改编教材;而实质上是课程文化的嬗变,是课程观念、态度和行为的重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课程改革不仅仅是变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重要是在变革人,要改变教师的角色,从而改进学生的学习。那么在新课标下我们教师到底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才能适应新课改,挑战新课改呢?笔者认为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教师应该扮演多重角色。这就是:教师应该是大容量的电脑“内存”;是能不断升级换代的电脑“操作系统”;是一个精彩纷呈的电脑“显示器”;更应该是一个灵巧的电脑“键盘”。  相似文献   

2.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辩证法,风暴过后,往往是一个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艳阳天。  相似文献   

3.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心理学中指出兴趣有很大的动机成分,而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因或动力。可以说产生了学习兴趣,就意味着产生了要学习的动机。而要学好一门知识,具备“要学习”的动机是首要条件。只有当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后,才能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学习效率自然会随之而提高。那么如何发挥物理课得天独厚的条件,使物理课更加引起学生的兴趣,更加生动呢?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物理的起始教学中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  相似文献   

4.
陈维扬 《教育艺术》2006,(9):66-66,65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最佳动力。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其含义为,要“知之”,需先让学生“好之”,要让学生“好之”,需先让学生“乐之”。有了兴趣,学生才能够轻松愉快地学习,才能够不知疲倦地学习。所以,在化学教学中,我们要树立新理念,学习新课标,讲究激趣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有人曾经这样讲过:“兴趣是创造一个快乐和光明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作为英语教师,要想学生学好英语,首先应该先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热爱他们所学习的学科,才有兴趣去学习。通过几年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6.
苏霍姆林斯基说:“校长必须具备一名教师所具备的一切素质,一校之长应该是师者之师。”任何一个校长都不可能是全知全能的,特别是在21世纪被称做“知识爆炸”的时代里。因此,一个好校长应该是学习型的人。要想管理好一所学校,校长必须不断地充实自己,学习新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使自身素质不断提高。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有可能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能力有作为的校长。  相似文献   

7.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一时的输赢并不重要,关键是在输赢的过程中我们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成长的过程跌宕起伏,有高峰就有低谷.一时一地的失利,有助于同学们发现问题,更快进步.先有小挫折,才不会栽大跟头.成绩起伏是正常现象我们追求的是一个完美的结果,但绝不是追求一个完美的过程,正是因为过程的跌宕起伏,才有可能造就一个完美的结果,学习的过程本身  相似文献   

8.
很快就要放寒假了。寒假到底好不好呢,各种说法都有。可不,这事都传到诸子那里了。孔子说:“应该放寒假!我们要提倡‘仁者爱人’。同学们学了整整一个学期,是应该抽空轻松轻松了。再说,到外面走走,也可以放宽视野,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韩非子说:“不可,不能放寒假。一放假,小毛头们的心都玩野了,开学后何以好好读书?学校威严何在?我认为要严,再严,再再严。只有取消寒假才能保证学校的威严。”老子说:“不不不,你俩说得都不对。学校放不放寒假是别人的事,随他们去,我们就休息吧。‘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只要静静坐着,看他…  相似文献   

9.
因祸得福     
带着枷锁的囚徒在轮船失事后因枷锁的浮力而获救。其他自由的人却没有枷锁的庇护最终沉入海底。谁也意想不到的是,看上去最倒霉的人因了这倒霉而幸运。其实画中所蕴含的哲理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被我们的祖先体察。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相似文献   

10.
一、以正确的舆论导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新闻工作者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江泽民同志在一次视察工作时讲:”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这一关于舆论导向“福”和“祸”的论断,把新闻舆论的作用提高到新的高度,对于我们这些掌握、操持新闻舆论工作的人来说既感到无尚光荣,又感到责任重大。在文革期间由于舆论导向的偏差,使许多领导干部成为“黑帮”被批斗,给党、国家和人民造成严重损失。所以,只有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才能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在新闻的报道中,要弘扬…  相似文献   

11.
语文是一个充满乐趣的学科.但我们许多同学普遍认为语文不好学.我认为主要原因是我们没有好的学习方法.语文学科相当一部分内容需要背诵记忆.我们不应该“死记硬背”和“机械记忆”.应该掌握好的背诵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历史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小学生学习电脑进行电脑绘画设计已经是十分普遍的了。而这一点主要是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电脑绘画设计在小学美术教学当中起到了培养兴趣、提高能力、发展思维的重要作用,下面我就小学电脑绘画设计教学谈谈自己的心得:首先要精心选择好绘画软件。一个好的软件应该说是学好电脑绘画的前提。现在的软件种类繁多、精彩纷呈,而真正适合小学生绘画的软件并不是很多;如FANYA、HUANHUAN、WINDOWS系列的画图程序、金山画王等。所谓适合小学生其实是相对来讲的,我们知道小学生的英语基础差,给学生全…  相似文献   

13.
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改革要求“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我们处理好教师主导地位与学生主体地位的辩证关系。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扮演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的角色。教师的“教”是启发学生的“学”,引导学生的“学”。施教之成功在于启发、引导、点拨、开窍。教师引导学生入学习之门,应为学生会学、学会、学好而教。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人,课堂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14.
孔子说过:“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要让学生愉快、有效地学习,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教学是目前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作为教师应该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充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几年来,笔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做了一些探讨与尝试。  相似文献   

15.
姚大鹏 《教育文汇》2003,(12):30-31
教学中学生兴趣如何,直接影响到教与学这一双边活动的成败。大哲学家柏拉图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我们认真观察教学实践,就会注意到,当一个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兴趣时,总是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进行学习,不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而这种愉悦的情绪状态正是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主动探究学习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正确地运用兴趣教学,以拨动学生的情绪之弦。  相似文献   

16.
司马迁与李陵“素非相善”,为开扩武帝胸怀而言及李陵事件,并没有为李陵投降辩护和开脱罪责,他是因“诬上”而被处刑的。李陵之祸后,他又遭受了为李陵投降辩护和开脱罪责的冤枉。我们应该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为司马迁讨个公道。  相似文献   

17.
一家之言     
要做好老师,先做大朋友 每堂课上,我们都会以“小朋友好”,“老师好”的问候方式作为一堂课的开始。说过了无数次的“小朋友”,也许谁也没有留意这一称谓。细细品味,你会悟出:这个普通的字眼包含了深刻的涵义。 陶行知先生把学生称为“小先生”,既然大家都是先生,关系就应该是平等的,应该是朋友关系。既然是朋友,就应该互相帮助,坦诚相待。有了这个认识,那么在课堂上,我们所扮演的角色就不应该是个命令者,是个一本正经的老师,而应该是大朋友,同他们一起探讨,一起学习。如真能这样想,学生的主体性也就体现出来了。 所以我…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标准,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可是在具体的课堂操作过程中,我们又容易把课堂弄得热热闹闹而缺少思维品位。课堂应该是一个思维场,而不是剧场和娱乐场。一切的愉快和欢乐都应该是思考的快乐,老师和学生都应该是智,在教材和书籍这个智慧平台上驰骋。提问是有层次的。问题不在多,而在精。这里的“精”应该这样理解。好的问题并不是一句话,而是一种思维的提示。一段感情的线索。一篇长的核心,是窥豹之一斑,是缩千里之尺幅,是兴波澜之尺水。我们在备课过程中,当然要占有材料。材料翔实当然可以使你的课堂丰满充沛。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古代,颜之推教育子女的话是很有名的,在他所著的《颜氏家训》中有许多关于学习、读书的阐述。其中有一段是这样讲的:“天下事以难而废者十之一,以惰而废者十之九。”这句话现在读来,也很明白,是讲,做任何事情因为困难而放弃的只占十分之一,而因为懒惰而放弃的要占十分之九。因为,学习在于勤。一个“勤”字,概括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读书观。  相似文献   

20.
张淑英 《山东教育》2005,(15):41-41
我们生活的时代,已经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电脑和网络的时代。父母们渴望着孩子尽快接触电脑、接触网络,但是又由于有些媒体对电脑和网络负面效应的过度炒作,使得许多家长对网络和电脑开始感到“恐惧”,担心会损害孩子的健康,影响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为此,许多家长不知所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